让第一次见面成为美丽的邂逅
于静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
一年级新生第一次迈入学校大门,犹如历经了一番成长,开始了新的生活。新生进入校园时,带着新奇、欣喜,也带着一点点茫然以及对未知的恐惧。把握好第一次见面的机会,使良好的师生关系从“第一次”开始,让我们和孩子拥有一个“美丽的邂逅”,无疑有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细致布景,创设良好环境,靠近学生
当一年级新生离开家长温暖的怀抱,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时,他们希求一些关怀的感受,以消除自己的畏惧。考虑到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因素,为迎接学生的到来,我往往会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中,渗透许多小孩子喜欢的动画元素和贴近孩子生活的自然元素。今年教室外面的墙报上,主题“快乐的一家人”几个字间,我就使用了“喜羊羊”一家的卡通图片进行布置,让孩子走到教室前,就有一种亲近感。教室中,黑板上“我是一年级小学生了”的欢迎主题下,画上了用绿色藤蔓和小花构建的心形图案,并细致地勾画了美丽的花边边角,使方方正正的黑板闪现着自然的活力和亲和力。教室后方的柜子上,摆上了两盆清新的小盆栽,一盆是黄灿灿的向日葵,一盆是五彩小雏菊,内心期盼着孩子们能像花儿一样阳光灿烂。在教室门口,我面带亲切的笑容,领着一个个满带期盼目光的学生走进教室,让他们欣赏这个温馨空间,欣然接受这个备感亲切的环境。
为树立学生的小主人意识,在教室里的壁报布置上,我特意留白了一部分。在和学生互动、初步树立小学生规则意识时,我和孩子们一起贴上了小动物的图片。例如,在“坐着就学大白鹅,挺起胸膛真精神”小儿歌旁,我一边赞扬孩子们的出色表现,一边拿出“大白鹅”的图片,说:“看!大白鹅看你们坐得这么有精神,赶紧跑来了,要和大家一起来比赛!谁来把它贴在小童谣旁边?”然后让学生亲自贴在壁报上,和孩子们一起布置完善了整个壁报的画面。
投其所好,充分利用儿童特点,在第一次与一年级新生见面前,精心部署,细致创设,构建良好氛围,消除孩子们的恐惧,靠近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可以让孩子们从第一面就爱上这个班级。
二、细微观察,发现孩子特点,贴近学生
孩子的内心是敏感的,情感是细腻的,他们虽然没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却习惯与了解自己的人贴近。第一次见面,我对每一个学生都会进行一次初观察,从言谈的多寡、眼神的闪动、听老师说话后的反应等,发现孩子的特点,进而采用不同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从陌生到一点点熟悉,慢慢贴近学生。看到活泼的孩子,我会亲切抚摸他(她)的头部,低下头细心听他(她)和我交谈;看到有些畏缩的孩子,我会慢慢蹲下来,轻轻搂住孩子的肩膀,告诉他(她)现在可以坐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看到眼神闪躲的孩子,我会蹲在他(她)身边,问问他(她)手里拿的图书中的某一页讲的是什么,引回他(她)的视线……总之,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我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沟通,以消除我们之间因身高、年龄、身份等产生的距离,从而贴近学生。
三、细腻语言,交流温馨话语,走近学生
和新生的沟通,要有平等的意识,让孩子喜欢学校、喜欢班级、喜欢老师、喜欢这个集体,老师和学生的第一次交流,要有引导的作用。我在和孩子的第一次见面交谈中,用了这样的方式:
嗨!孩子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官园校区一年级(2)班。我姓于,跟水中游的小鱼的“鱼”是同一个音,不过字可不是同一个字,我的姓氏是这样写的(板书“于”),你们可以叫我——(引导学生说出“于老师”)。对!以后见到我就可以叫我“于老师”。咱们打个招呼吧!同学们好!(鞠躬行礼)(学生:于老师好!)你们真有礼貌!有的小朋友还跟老师一样有礼貌地鞠躬行礼,真是个小绅士(或小淑女)!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于老师向大家表示祝贺(鼓掌)。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你们认识我了,我也想认识认识你们,行吗?谁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学生交流时随机提问:你喜欢什么?你最喜欢什么运动?你会唱歌吗?愿意为我们唱一首吗?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你最喜欢什么动画片?……根据学生的表现特点提出交流话题,给学生展示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激发交流热情,并从中找到自己和孩子的共同兴趣爱好,进行交流)孩子们,我们像不像一家人在一起聊天?其实,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在家里,你们有爱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学校,你们将拥有爱你们的老师、同学,希望你们在这个新的家庭里快乐成长,好吗?那你们愿不愿意像爱爸爸妈妈那样爱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呢?愿不愿意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我们美丽的学校和班级呢?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谈——及时表扬肯定,激发学生在校生活的热情。最后,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教育主题——校训、八字目标、一日常规等)
在这样平等互动的交流中,细腻的语言、温馨的话语,增加了我们之间的情感,我走近了学生们,学生们也走近了我。
第一次见面,是一个美丽的邂逅,我们需要做的是消除一年级新生的畏惧心理,努力使每一个孩子爱上学校,愿意来到这里进行学习和生活,愿意和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交往,愿意在这里展开自己新的生活。
抓住第一次见面的机会,我们可以做很多很多,但是予“爱校”于第一次见面中,深化学生对学校、班级、老师的印象,尤为重要,需要我们班主任做好充分的准备,抓住学生年龄特点,并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