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与原则
一、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女性职业生涯发展是针对职业女性而言的。所谓职业女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女性是指在社会中从事某种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的女性,它既包括女工、女干部、女知识分子,也包括农村妇女。狭义的职业女性是相对于农村成人妇女而言的,指在城镇里专门靠从事某种工作以取得生活来源的女性(唐人洁,2007)。
女性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女性个人在对自己的个体特征和外在社会、行业、组织及个人环境因素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的预期,为自己设定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各阶段职业发展子目标和具体活动的规划过程(见图6-1)。
图6-1 女性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图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职业生涯规划不是所谓的“科学算命”,也不是“一规定终身”。它的科学性在于它是基于当时的客观环境、对未来的职业环境预期及规划者自身评价和主观要求而设置的,采用了相对科学的决策过程。职业规划是相对稳定的计划,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主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个体应当在对个人与环境因素再评估的基础上对职业规划进行修正与完善,有时甚至要对长期的职业目标“动手术”。
二、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就是规划者认识自我、分析环境、整合信息、做出决策的过程,科学性与实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为保证规划过程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个体应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一)量体裁衣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就像给人做时装,除了要满足美学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要与人的气质搭配,款型要合身。人与人之间的内外在条件有很大的差异,发展潜力无疑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个性化的任务,没有千人一面的成功模板,必须根据个人的具体特点进行。
(二)可操作性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为达成目标而设定的计划与步骤,而非表达一下决心那么简单。规划的可操作性主要指目标的现实性、计划的可行性、效果的可评估性。其中目标的现实性表现为职业生涯的目标建立于个体现实条件基础之上,是规划者未来可能实现的目标,任何脱离自身实际好高骛远的目标均是与这一原则相悖的;计划的可行性指规划者具备实现职业目标的资源,实施步骤具体便于实施;效果的可评估性指目标的实现与计划的执行过程有明确的评价指标,用以掌握实施的进度,使效果具有可以度量和检查的标准。
(三)阶段性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过程不可能是一个人“大跃进”的过程,这与前面提到的生涯的时空性特点有关。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不同,承担的角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能力状况也存在着一个周期性的变化,因而不同阶段所需实现的目标也会不同。一套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既要有长期目标与人生终极目标,也要有短期目标与中期目标这些阶段性目标。个人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应经常进行阶段性评估,以调整既定目标。
(四)发展性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一个人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着眼于职业发展,实现人生理想,因而生涯目标的设定是面向未来且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性原则还体现在从更积极的角度分析当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比如,某学生英语水平不高,限制了其成为海外文化交流专家这一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发展性原则指导下的职业规划会帮助学生去突破而不是回避问题,并制订详细的提升计划以协助其一步步接近目标。
总之,职业规划的原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是职业规划活动最根本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