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女性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的平衡
在人生舞台上,在发展机遇和角色冲突面前,女性的职业与生活的角色定位、角色认同、角色学习、角色调适和角色建设等内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只有解决好女性的职业和生活角色问题,才能使她们获得更有成效、更全面的发展。角色,是社会学从戏剧舞台用语中借用过来的一个概念。广义的社会角色包括生活角色、学校角色、职业角色和社会中的角色。
一、女性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冲突的含义和意义
我国以往对职业女性角色冲突影响因素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传统和现代的期望差异、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家庭价值的尚未肯定以及社会和自我性别意识偏差角度。角色冲突是指人们在扮演多角色过程中,由于角色扮演在时间、空间、身心、能力和行为等方面不同步、不协调,导致主体所扮演的各种角色间的矛盾状态(李燕青,2012)。
女性传统和现代期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期望对女性的要求是勤俭持家、温柔善良等,而现代期望对其的要求则是冲出家庭的樊篱,投身到现代经济建设之中。家庭和工作角色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女性的家庭角色要求其承担以家庭为中心的职责,工作角色则要求其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甚至加班加点。
以上所述双重角色冲突,既有阻碍女性发展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双重角色冲突是女性从性别不平等向平等迈进的转折点,是解放女性思想的新开始。女性在冲突和阻碍中承担压力,转变角色,进行探索和价值定位,与男性共同进步。
二、女性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冲突的表现形式和原因
(一)外显性冲突和内隐性冲突
外显性冲突表现为性别角色期望上的冲突、行为方式上的冲突、时间和空间上的冲突等方面。性别角色期望冲突主要表现为女性的家庭—工作职责冲突,既要兼顾家庭和工作,又要在两个方面均表现出色,这对女性提出了挑战。行为方式冲突要求女性在不同的场合要自如地转换角色,比如在家庭中更加温柔,在工作中更加稳重老练等。时间和空间冲突则要求女性付出更多的精力。
内隐性冲突则主要表现为女性角色压力与社会期望及其实施能力等各方面的冲突,比如女性想要在事业上有所发展,与男性对其要求的顾家等产生冲突,使女性内心产生矛盾和纠结。再如,女性如果在家庭和工作中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则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焦虑。
(二)女性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冲突的原因
1.经济仍然欠发达
按照社会学家帕森斯的分析,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诸如商行、学校等专门机构接替了家庭的多种功能向着社会其他结构的转移(李燕青,2012)。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的很多家庭职责将可以分包给社会的各部门来完成,这为解放女性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如果经济情况不好,女性收入偏低,家务外包得不到经济支撑,则女性就仍然会受到双重角色冲突的煎熬。
2.传统文化和双重角色评价标准
传统文化对两性角色定位仍然产生影响,要求“男主女从,男外女内”。当今,部分职业女性仍保留着传统家庭意识,常因达不到传统角色要求而内疚。社会用事业这一单项标准评价男性,却用事业和家庭双重标准来评价女性,这造成了评价尺度上的失衡。两性价值观的不同,实质上是权利和资源再分配上的冲突。女性走出家庭的过程,也是改变男权社会的过程,这种改变也会造成两性价值观的冲突。
三、女性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的调适
(一)角色互补,寻求新的角色平衡
两性角色实际上是可以实现互补的。在家庭中,女性和男性分管部分事务,共同承担家庭职责;在工作中,两性从性格、做事风格等各方面形成互补。这些都会对性别差异的弥合产生良好的影响。此外,对于性别角色冲突,更多的应当用缓解而非资源争夺的方式来应对。两性应当和谐发展,在互相适应中取得新的角色平衡。角色之间还应当互相学习,通过角色学习,使女性正确了解自己的社会与生活的角色义务、角色权利和角色规范,这是角色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职业女性还应该了解社会对其职业角色期望的情感和态度。
(二)家务劳动社会化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如果将妇女所从事的家务劳动也折合为价值表现,那么在世界总劳动中,妇女提供的劳动应占劳动总量的2/3,但在世界财富的支配中,女性则仅占1/10。家务劳动为两性提供了重要的家庭支持,但是女性从中获取的却甚少,而且很多家务劳动的价值不被承认。家务劳动社会化,能够为妇女提供更多的社会性劳动岗位,促进服务产业化,增加女性收入,缓解女**角色紧张。比如可以发展家务劳动市场,兴办专业型和中介型的家庭服务业,开展持久服务和应急性服务,采取住户式服务与计时服务相结合、计时服务和计项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随着家务劳动市场的逐渐发展,上门提供做饭服务、照顾儿童服务、整理家务服务的机构越来越多。可以预计,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家务劳动由社会部门分包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
(三)形成社会支持系统
无论是事业优先的职业女性还是生活优先的职业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希望上班时间有更多的弹性。增加女性就业弹性,就需要实行阶段就业、休长假、留职停薪等,如在孩子幼儿时期女性可以选择弹性工作和小时工作,孩子长大后又可恢复满负荷工作。此外,可以增加劳动时间的弹性,实行季节、半日、小时工作制和家庭日制,使女性能够灵活安排劳动时间。这些都需要社会系统的支持。
【本章小结】
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可以分为微观个体因素和宏观社会因素。制约女性就业的因素则包括就业制度的局限性、传统文化中刻板印象的影响等。
影响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是推动女性职业生涯的根本动力,政治民主意识增强提供制度基础,文化变革影响女性对职业生涯的认识,组织因素影响职业行为和职业发展,个人特质影响职业生涯发展。女性在工作场所中还面临一些特殊问题,如职业性别隔离凸显、工作场所性骚扰大量存在、制度安排给予的机会不平等。
女性在相关职业领域中的就业状况显示,我国女职工的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在行业分布上,农、林、牧、渔业是吸纳女性就业的主要行业,女性就业正在向知识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发展。女性的工资水平逐年上涨,不过女性所从事的行业多数还是低收入的行业。
女性还面临着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的平衡问题。女性面临着外显性冲突和内隐性冲突,这主要是由经济仍然欠发达以及传统文化和双重角色评价标准所致。因此女性面临着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的调适问题,包括:角色互补,寻求新的角色平衡;家务劳动社会化;形成社会支持系统。
【复习思考题】
1.女性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请详细说明。
2.女性就业的社会性(宏观层面)影响因素有哪些?
3.女性就业的个体性(微观层面)影响因素有哪些?
4.制约女性就业的就业制度的局限性包括哪些方面?
5.请分析传统文化中刻板印象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6.影响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有哪些?
7.试分析女性在工作场所面临的职业性别隔离问题。
8.试分析女性在工作场所面临的性骚扰问题。
9.试分析女性在工作场所面临的制度安排给予的机会不平等问题。
10.试分析女性的就业数量变动情况。
11.试分析女性在行业中的分布情况。
12.试分析女性的工资水平。
13.试指出女性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冲突的含义和意义。
14.试分析外显性冲突和内隐性冲突的内涵。
15.导致女性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的原因有哪些?
16.如何对女性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进行调适?
【教学案例】
女才子的职业通途
潘锦辉是一个曾经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典型女才子。早在清华大学电子系读书的时候,她就显示出天资过人、诚恳、谦逊等品质。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时候,潘锦辉用她灵活而敏锐的思维方式,以及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赢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斯坦福大学深造,从而有机会进入许多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中工作。在常人眼里,潘锦辉的人生旅途可谓一帆风顺,但是她自己却不这么想。她常常问自己,成功究竟是什么?难道学业和事业上的一帆风顺就是最大的成功吗?
有一天,一位学长无意中问起潘锦辉:“你到底对做什么感兴趣呢?”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潘锦辉,令她在一瞬间明白了许多: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
从此,潘锦辉积极乐观地投入充实的人生当中。
工作时,她总是尽力做到最好。每进入一个新领域,她都会无比兴奋,因为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学到不同的与人相处、合作的技巧。
业余时间里,她在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担任项目负责人和区域负责人,帮助中国贫困山区建学校,办教育。在做义工的过程中,她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
潘锦辉说:“现在的我,经过了许多顺境和逆境,虽然不知道在别人眼里算不算成功,但却更加自信和快乐。因为我学会了把远大的理想变成具体的奋斗目标——做好每一件事,快乐每一天。对我而言,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
资料来源:于海琴,《心理成长与生涯发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思考题:潘锦辉的职业生涯有怎样的特点?她认为怎样算是职业成功?
【推荐阅读资料】
1.郭力源:《最佳职业经理人》,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
2.杜映梅:《职业生涯管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3.李宝元:《职业生涯管理:原理·方法·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魏勇、王万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谢怡:《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实操细节》,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