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课堂提问的含义、作用与类型
一、课堂提问的含义
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古希腊的苏格拉底采用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苏格拉底法”进行教学。讥讽就是对对方的发言不断追问,使对方处于矛盾之中,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助产术就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然后通过归纳,得出事物的定义。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善于启发学生,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孔子的意思:“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打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返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孔子“循循善诱”,运用“叩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去探求知识。尽管“苏格拉底法”和孔子的启发的方法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善于使用提问技能,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同时也说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
在教学中,无论教什么、采取什么教学方法,问题都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开端和思路,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不仅老师要提出问题和疑问,学生学习中也要存疑,多问自己诸如“是什么”“为什么”“谁”“在哪里”“怎么办”等问题,即“4W1H”(what、why、who、where、how),甚至相互质疑,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可见,提问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教学的基本技能,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的基本技能。
对教师而言,课堂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师生相互谈话,检查学生学业,激发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二、课堂提问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巧妙的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产生疑问、困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组织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组织得好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首先,提问可以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维持课堂纪律的作用。其次,提问不仅可以用于教学的开始,起导入作用;也可以用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路,让学生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掌握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还可以用于教学结束进行总结等。
(三)检查与反馈。通过提问,师生可以互相获得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便进一步调整教学活动。从教师角度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一方面,检查与督促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与错误,探查产生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活动。从学生角度来看,通过教学问答活动,从教师那里获得关于自己学习的反馈与评价信息,改变学习的态度与策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有利于促进学习的积极自我评价。
(四)启发学生。并非通过提问才能启发学生,因为其他教学方式方法也可以启发学生;并非所有提问都能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因为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是有条件的。但是,提问往往是启发学生常用的重要方法。通过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想学,还可以指导学生的思考的方法,让学生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启发让学生生疑,产生学习动力,示之以方式方法,起到《学记》中所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作用。
(五)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说明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模仿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思维的方式方法,逐步减少对教师教学的依赖,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发展自学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一定的语言表达情境中得以锻炼和提高的。通过课堂提问与回答,可以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发展他们辩论的才能。
(六)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双边或多边的交流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教师教学的有利条件,这种有利条件有赖于教师积极创造。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知识信息交流,也存在着大量的情感意向的交流。课堂提问是教师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提问主要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提问的类型繁多。根据提问方式,可以分为设问、追问、反问等;根据教学的任务,一般分为传授新知的提问,巩固和检查知识的提问,指导或总结提问等。根据布卢姆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分类,可以将提问分为以下六类: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前三种提问属于低级认知提问,后三种提问属于高级认知提问。
(一)回忆性提问:这是最简单的提问,强调学生的记忆的心理过程。这种提问主要要求学生回答简单的事实、概念、公式、法则、手段、方法等,学生无须更多的思考,也限制学生的自由表达。一般采用“谁”“是什么”“什么叫”“在哪里”“什么时候”“有哪些”等关键词。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史记》的作者是谁?什么叫做剩余价值?
(二)理解性提问:这是针对学习的理解层次目标的提问,主要用来检查和促进学生弄清知识的含义,能转换表达形式,说明解释、推断等。这类提问常用的关键词是“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比较”“对照”“阐述”“说明”“解释”等。如:
你能说出水污染对人类的生存有什么影响吗?
用自己的话阐述《小桔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你能说明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有什么不同吗?
(三)应用性提问:这是要求把概念、规则和原理等抽象知识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或对问题进行分类、选择,以确定正确答案的提问方式。提问中常使用“应用”“运用”“分类”“分辨”“选择”“举例”等关键词。如:
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起因。
用千分尺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
举例说明什么是果实?
运用价值规律解释商品价格的涨落幅度。
(四)分析性提问:这是为弄清复杂事物的要素、关系、组织(结构)原理的提问方式。学生必须能辨别问题所包含的条件、原因和结果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仅靠记忆并不能回答这类提问,必须通过认真的思考,对材料进行加工、组织,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才能解决问题。这类提问常用“为什么”“哪些因素”“什么原理”“什么关系”“得出结论”“论证”“证明”“分析”等关键词。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存在哪几条不同的抗日路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两条不同的抗日路线各自发展的前景如何?为什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
(五)综合性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把所学知识进行加工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提问方式。这类提问中常用“预见”“创作”“假如……会……”“如果……会……”“结合……谈……”“根据……你能想出……的解决方法”“总结”等关键词。如:
假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没有把项链弄丢,你推测舞会后她的生活会发生变化吗?会有什么变化?
假如地球上的森林被砍伐光了,地球会发生什么变化?
你能预测一下,地磁极突然颠倒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吗?
(六)评价性提问:这是要求学生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作出价值判断,或者进行比较和选择的一种提问方式。这是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具有自己个人见解才能回答的提问。在这类提问中常用“判断”“评价”“证明”“你对……有什么看法”等关键词。如:
通过《项链》这篇文章,你怎样看待法国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你怎样看待少女贞德的牺牲精神?
你是赞成这个结论还是反对这个结论?原因是什么?
表3-1 提问分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