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声“喧哗”里的理性思考——《月光曲》教学片段的开放式讨论

《月光曲》一课结束以后,我一直保持着足够的敏感去聆听各种声音。这些声音中的确有一些虚高的浮夸以及显而易见的偏颇意见,但更多的是言之有物、切中肯綮的评价,这些评价有的是正面的肯定,有的是真诚的建议,对我来说都非常珍贵。

声音回放一: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文字并不难懂,但文中两处人物对话却文辞简洁,意蕴丰富。一处是盲姑娘兄妹俩之间的对话,另外一处是贝多芬与盲姑娘之间的对话,有许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细读这两个语段,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到:盲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是热爱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从来没有放弃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不仅热爱音乐,还懂得音乐。因此蒋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人物对话的深入理解上,着力培养学生透过文字把握人物情感的能力。现场的课堂效果也确实非常好,老师一个主干问题引领着学生在两段对话中反复地走了好几次来回,走进去,走出来,读进去,想开来。学生认识不断加深,情感在不断增进。(声音来源:网上论坛)

声音回放二:蒋老师因文而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对这两个“点”的教学。兄妹俩的对话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让学生细读文本,自读自悟。贝多芬与盲姑娘的对话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抓住疑点进行研讨,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对学生的质疑,教师是有估计的,所以能迅速把学生的问题归纳起来,分步探究,做得十分到位。(声音来源:某著名特级教师)

声音回放三:教材中的文本只是一个材料,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材料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蒋老师设计的复合型听写、试说传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想象写话等语言训练、实践活动都非常好。但围绕两段对话的教学似乎注意力过于集中在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感悟”有两种,这里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忽视了“语文的感悟”。(声音来源:某语文教育专家)

声音回放四:在蒋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有许多充满智慧的回答,很自然地,学生的认识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增进。但是教师在教学时较多着眼于课文内容。除了内容,在表达方法及作者的用意上是否更应该引导学生领会思考呢?譬如贝多芬为什么对盲姑娘的提问避而不答,主动说“为您再弹一首吧”,蒋老师侧重引导学生多元理解贝多芬当时内心的想法,而我觉得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这样表达更简洁,且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语文课是教人智慧的,智慧蕴涵在文字表达之中。(声音来源:某著名特级教师)

声音回放五:综合考虑,在这篇课文中,语文教学价值最突出的应该是“用盲姑娘兄妹俩脑海中的关于清风、明月、大海的幻景,间接描绘《月光曲》美妙旋律”的那一个语段。这段话以一种通感的方式具象地描绘出了“不可言传”的音乐的美妙,这种在语文表达上特征明显的标志性语段,才应是教师着力引领学生领悟的。(声音来源:某新课标实验教材编审)

我的回音:作为课的执教者,面对这么多声音,怎样的态度才是比较恰当的。我个人认为在这些意见中简单地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是不足取的,看似果断实际是缺乏思考力的表现。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极力维护自己的主张和极力认同对方的意见”的拉锯战中理性思考,从而提升自己的认识。并且,提升认识并不仅仅是为了改良《月光曲》的教学,而是为了调整对一学期、一学年乃至一辈子的语文课程的规划。

其实仔细分析之后,不难发现上述声音有差异也有共识。共识之一:阅读课教学内容必须有取舍。高年级的课文,很多是名家名篇,相对低中年级的课文而言,篇幅要长一些、结构要复杂一些、主题要多元一些、意蕴要丰富一些,这也就意味着可供选择的教学语料更多一些。一节课的容量有限,多了教不完,势必“蜻蜓点水”;少了又太单薄,时间没有充分利用。因此选什么语料大有讲究,要选择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都有教育价值的语料,至少也是在某一方面有价值的语料。共识之二:学生的阅读感悟需要教师引导。阅读不能只是了解事实或知道故事情节,教师应该有积累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体验特定情境中人物的情感,感受作家创造的形象,领会作品的人文内涵,领悟文本表达方式。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当事人,我更应该关注那些提出不同教学思路的声音。这一类声音主张“把教学重心倾斜到语言的运用表达上来”,无论是重点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的指向、教学方法的设计都应该突出“语言运用”,其实我个人一直认同这一“立足工具、弘扬人文”的理念。但是,对于一线的实践者来说,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思考讨论,例如“语文的感悟”是否只是指“静态、动态、语言、动作等有关人物或环境的各种描写方法,比喻、夸张、排比等各种修辞方法”的感悟。“通过语言深度进入他人情感和世界观内部”是否属于语文的感悟?“说明、解说、从而阐明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某种意义,弦外之音”是否属于语文的感悟?“在语言文字中悟出适于自我的人生哲理和永恒意义”是否属于语文的感悟?又例如在“语言和文学”并不分科的情况下,文学性较强的课人文感悟的度如何把握?再次就课论课,上述两个教学片段似乎还可以进行延伸性的思考讨论。实话实说,我还没有确定性的今后《月光曲》一定要怎么上的选择,我也希望大家不要期许得到什么确定性的答案,自己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今后没有什么专家陪着你去面对一个个未知的鲜活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