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献检索概述
一、文献及文献检索的作用
(一)文献的含义
文献一词起源很早,其含义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变化。《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此注:“文,典籍也;献,贤也。”由此可以看出,最初,“文”与“献”是两个词,“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熟悉掌故的人。至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其《自序》中解释说:“引古经谓之文,参与唐宋以来诸臣奏议、宿儒之议论谓之献。”则其所谓“文献”,已完全是指各种各样的典籍和文字记录了。[1]其后来融合为一切泛指有史料价值的文章和图书。比如,《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将“文献”解释为“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1983年,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GB/T 3792.1-1983)发布,其对文献的定义为:“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这一定义突破了人们通常印象中的“图书文物资料”的认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ISO/DIS 5217)中的定义更是对文献载体进行了详细的表述:“为了把人类知识传播开来和继承下去,人们用文字、图形、符号、音频、视频等手段将其记录下来,或写在纸上,或晒在蓝图上,或摄制在感光片上,或录到唱片上,或存储在磁盘上。这种附着在各种载体上的记录统称为文献。”从这两个权威定义中可知,文献起码包含两个基本要素:知识和载体。[2]知识即文献的内容,各种记录手段和技术为文献的形式,载体则是文献的存在形态。文献载体从甲骨文、青铜器、竹简、缣帛、纸质文献等,直至现代的电子文献,经历了载体本身由笨重到轻便,信息记录密度由小到大,信息记录和传递由慢到快的漫长发展过程。
教育文献是指一切用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献资料。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是教育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环。从选题、初步调查、论证课题,到制订计划、搜集和整理研究,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或成果,都离不开文献的检索和利用。
(二)文献检索的作用
文献检索就是将众多文献按照一定的规律存储,并找出符合特定需要的文献的过程。[3]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和交流中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文献检索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确定研究起点。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现象,相同的教育现象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文献信息的检索可以帮助我们在课题确定过程中了解前人已经发现的问题。此外,搜集不同人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资料、同一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研究资料的矛盾所在,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研究的起点。
第二,了解课题历史,迅速掌握研究前沿。任何社会科学研究都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初步确定研究课题之后,了解此课题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动态,广泛搜集该课题的研究资料,多方面检索与利用科技信息,以便梳理其发展的线索,掌握新观点、新方法,寻找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迅速掌握理论研究前沿。
第三,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在选定最佳研究课题之前,要对课题的可行性和预期效果进行论证。论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相关文献信息的论证。针对所选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目的、关键技术)进行文献信息的检索,检索与该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报道,对相关文献进行认真仔细的鉴别筛选;分析判断与其密切相关的文献,对课题的新颖性、创新性、关键技术和主要指标进行逐项对比分析,为选题决策提供依据。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研究课题是否可行除了考虑科研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是否科学可行外,可供查考的信息资料是否丰富以及检索科技信息的条件是否具备也是需重点考虑的方面。
第四,获得有效研究方法,避免无效研究方法。在文献检索中,研究者有时会发现在一段时间内会进行着一些相类似的研究。它们大多采用相同的研究方法,并且都没有产生有价值的结果。这证明这些研究采用的是无效的研究思路。所以,在进行文献检索时要格外注意你的研究领域中已经被证实无效的研究思路。[4]
第五,提高社会调查效率。教育科学研究经常使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社会调查方法。观察调查法,需要确定观察对象、观察目的和项目,设计观察工具。访谈调查法,在确定访谈对象后,要了解对方的特点,了解对方的背景资料。问卷调查法,更是在设计时就要针对调查目的设置题目,并对问卷对象可能会有的答题反应心中有数。总之,在进行观察、访谈、问卷调查之前,需要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需要了解背景材料,需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确定观察、访谈或问卷的切入点,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社会调查得到满意的效果。
第六,节省研究资金和研究劳力。进行社会调查是在寻找第一手资料,其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已经有前人进行过相同的社会调查,就没有必要重复,可以直接将前人的调查结果“拿来”。
[1] 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2] 关于文献的要素有多种观点,如三要素——知识、记录方式和载体,四要素——知识、信息符号、记录方式、载体。笔者认为,无论关于文献要素的探讨是否达成一致,知识与载体始终是大家公认的基本要素。
[3] 王立诚.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8.
[4] 梅雷迪斯·D.高尔,等,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六版)[M].许庆豫,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