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序言
提高教育质量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了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并发文要求“高校把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列入学校发展整体计划,集中精力,精心组织,抓紧抓好”,要求各高校要“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为了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实施,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保证人员和经费的落实,同时提出“建立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估制度。开展师范教育类专业评估,确保教师培养质量。将师范生培养质量情况作为衡量有关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将师范生培养情况纳入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统计和公布制度。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和教材管理”。同年,全国教师资格政策也进行了重大调整,由以前的各省自主组织考试改为全国统考,2011年开始在湖北、浙江两省试点,2012年新增河北、上海、广西、海南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下半年又增加了山西、安徽、山东、贵州4个省为试点省。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改革工作于2015年在全国实施。按照要求,试点省份内所有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须参加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试点工作启动前已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双重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各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原有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既无法满足《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也无法有效应对师范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需要,修订现有的课程方案已经成为有关高校和专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课程和教材开发、使用的地方化与区域化,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整合地方教育资源、提升地方高校整体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方式。为了加强广东省高校教师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全省高校教师教育机构的区域化发展,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积极应对全国教师资格认定政策的变化,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牵头,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大学、肇庆学院、惠州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韶关学院、嘉应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共同成立了广东省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联盟(后文简称为教师教育联盟),以推动全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为目标,通过教师教育教材编写、课程与教学研讨等方式开展联盟的工作。2012年,教师教育联盟合作编写出版了《新编教育学》一书。该书出版以后,受到教师教育联盟成员校的欢迎,经过数次修订再版,臻于完善。《新编教育学》的编写经验,为教师教育联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会议磋商,教师教育联盟成员校决定联合编写一套适应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需求的教材,本套教材的名称定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配套教材暨全国教师资格证书考试通用教材》,旨在配合全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改革,为全省教师教育教学提供适合的教材服务。
为了保证本套教材研发的质量,本套丛书设立了丛书编写委员会,采用主编负责制。同时,经编委会讨论,确立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编写原则。
1.时代性。本套教材的编写要紧密结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及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等最新国家政策的精神,吸纳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等学科研究进展。
2.实践性。深入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实践取向”“能力为重”的精神,强调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的结合,关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解决,注重实践性教学内容及环节的研发。
3.新颖性。在呈现方式上,吸纳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编写思想、体例,如设置章节概述、目标、结构图、案例、语录、小贴士、关键术语、体验练习、在线资源等板块。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新列入本套教材的《教育研究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即将付梓出版,作为本套丛书的编委会主任,我对所有参与教材编写工作的人员致以真诚的谢意,尤其要感谢各册主编的辛苦付出。同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也参考和引用了有关学者的教材和研究成果,在此也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一套创新性的教师教育教材,在体系建设、内容选择等方面肯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憾,欢迎全国教育界的朋友在阅读和使用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努力克服不足和缺憾,不断完善教材的建设。
卢晓中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