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讲演人:顾明远
(2011年3月8日)
讲演人简介
顾明远,男,1929年10月生,江苏江阴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苏联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毕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名誉院长兼首席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管理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教育比较、教育理论。发表中、外文文学术论文400多篇,主编大型中外教育系列著作14种,共指导中、外硕士、博士研究生50余名。自1974年以中国代表团顾问的身份赴法国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以来,多次赴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巴西、西班牙、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进行访问。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8年获曾宪梓师范教育一等奖,1999年被北京市授予“人民教师”称号。
主持人:郝文武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来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为我们做学术报告,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鼓掌)顾老师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调研组组长。顾老师长期参与我国重大教育政策的制定,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鼓掌)顾老师历任中国比较教育学会会长和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副主席,全面深入地了解世界教育的发展状况,在世界教育界享有盛誉。(鼓掌)顾老师曾经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教育组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成员和召集人,是教育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是我国教育学发展的开拓者和创始人。(鼓掌)顾老师历任中学教务主任、中学校长、大学教育系的系主任和大学副校长,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我们年轻人具有长期的影响。(鼓掌)
顾老师非常关心我们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多次来我们学校指导工作,21世纪以来我们也多次邀请顾老师指导我们的学科建设。顾老师先后3次来我们学校作报告,是我们《当代教师教育》的顾问委员会主任。他多次为我们的刊物和专著欣然作序。在这个全国学习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时候,顾老师不辞辛苦又来帮我们做关于纲要的解读。我们表示衷心感谢,请热烈欢迎顾老师为我们作报告!(鼓掌)
顾明远: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再次来到陕西师范大学和大家见面。大家正在学习、理解和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那么借此机会我就把我自己对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理解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个问题我想讲讲为什么要制定教育规划纲要。首先,早在2006年的时候中央就打算要制定这个纲要,2006年8月19号中央政治局第34次会议就是商谈教育问题。这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全体中央政治局委员商谈教育改革问题。2006年6月到11月温家宝总理先后召开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教育管理四次座谈会,来听取有关教育改革的意见。但因为政府换届,所以这个事情就一直拖到了2008年,换届以后政府重新启动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一开始叫纲要,后来温总理强调要加上规划二字,这不仅仅是一个纲要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怎么计划今后10年的教育发展。那么,我认为这个教育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研究国内、国际形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任务的基础上做出的重要举措。在2006年,胡锦涛就讲到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可以从2006年到2010年中央连续发布的3个规划纲要中看出中央对整个国家的规划。第一个纲要是2006年2月9号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靠科学技术。我国最近发射的神舟二号等,都是在规划之中,当然还有其他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
第二个纲要是今年的6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科学技术发展要靠什么呢?靠人才,所以中央规划了一个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那么人才靠谁来培养?靠教育。所以中央召开了21世纪以来的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全教会以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我们可以从三个规划纲要中看出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必要性。
从国内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今后的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新阶段(这是很多文件上这样写的,大家都是知道的)。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我们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其次,中央“五中全会”刚刚开过,会议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做了规划。“十二五”规划里有一句话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过去讲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型,这次“五中全会”讲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型。一个是经济增长,一个是经济发展,两个字之差说明我们对经济发展方式又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人们一听经济增长往往会认为是GDP的增长,现在你看报纸上很少提到GDP,更多的是提到发展、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是要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同时要顾及民生的改善。所以我们有必要培养大批的人才,包括一般人才和拔尖的创新型人才。当然一般人才也是要有创新能力的,但还要培养一批杰出人才。所以纲要在教育部分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公民素质和促进人民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同时也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全国范围来讲教育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基石;从个人方面来讲教育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从家庭方面来讲教育就是改变家庭命运的一个期盼。强国必须强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是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从国内形势来看,教育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振兴能力的竞争。我们要和国外竞争,说来说去取决于我们的实力。实力有硬实力和软实力,我们经济的发展和我们的军事是硬实力。软实力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和传统的中华文明。现在还有人提出巧实力,就是要靠我们的智慧。这次朝鲜半岛问题,中国就只用智慧使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缓和下来,在这件事情中,中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当然报纸上没有这么讲,我们心里有数,不一定要在报纸上讲)。而从经济上讲,我们要和国外竞争是要靠硬实力和软实力。我们长期以来是世界的工厂,但是我们作为世界的工厂仅仅是原材料加工。技术是人家的,甚至材料也是人家的,我们只是加工,我们所能得到的利益是微乎其微的。一件产品几百美元,我们真正能挣到的只有几美元。因为知识产权是人家的,品牌是人家的。我们很少有自己的品牌。我们的汽车没有自己的品牌,最近北京要搞自己的品牌。我们路上跑的汽车都是人家的品牌,人家的知识产权,所以我们要靠技术创新来竞争。从政治上讲,我们国家的政治地位在提升,重大的国际事务如果没有中国参与就难以解决。比如刚才讲到的朝鲜半岛问题,没有中国就很难解决。还有金融危机问题,中国在缓解金融危机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再有其他如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反恐问题等都必须要有中国来参加。
但是,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与我们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我们在国际组织中工作人员的素质还不及印度、巴基斯坦。因此,我们急需提高公民素质和培养国际化人才。这里有一组数据:联合国秘书处最近统计的数字显示:2009年7月1日到今年6月3日,在联合国工作的人员是44 131人,其中中国人只有332人。中国人占世界人口的1/5还要多,但是我们在联合国的工作人员连1/100都不到,而且我们的高级管理人员很少,高层次的职位很少,只有13人具有高级职位。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从事翻译以及一些其他专业的工作。非常任理事国印度(我们是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秘书处有高级职位14个,比我们还多。美国就更不用说了,有49个。我们和他们相差很远,这与我们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的,我国是6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人口比美国还多,但是我们中国的工作人员很少,在其他国际组织中也一样。在世界银行组织有一个高管(专家)名叫林毅夫,他是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也有我们中国人。而在其他组织中,高级职业很少有我们人。而制定这些组织游戏规则都是这些高管们。现在我们非常需要培养国际人才,培养有国际视野的、懂得这些规则的、能够从事国际事务的人才。
再次,从教育内部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性发展等。真的很了不起,我国有13亿人口,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是很不简单的事情。但是在这个纲要里讲到,目前我国的教育仍然不完全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迫切要求。表现在哪里呢?这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灵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布局机制不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等方面。讲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纲要序言里讲的,我们总结了这60年的经验,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问题还是很多。所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是全社会的心声,全社会都在关心教育。现在社会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是:子女的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和保险问题。这三大问题中,教育是第一位的。因此,我们从以上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为什么要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接下来我想介绍一下纲要的内容。这个纲要除了序言以外,总共分了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战略,第二部分是发展任务,第三部分是体制改革,第四部分是保证措施。四大部分里面重要的是总体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