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分层与分类
如果说,研究方法论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那么我从分层的层面将教育研究方法论划分成为三个层次,也就是说这三个层次不同性质的方法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
第一个层次是属于世界观的方法论原理。实质上就是刚才讲到的哲学或者是哲学方法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哲学世界观。在这一个层次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层次的方法论有两个特点:一是它概括了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是指导教育领域各门学科研究的基础理论,它对整个教育研究起基本的定向作用,实际上就是我们所选择的哲学世界观。比如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我认为它就是属于教育研究方法论这个完整体系中的最高层次,那就是哲学方法论。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导人们认识教育现象,研究教育现象,它提供的最基本的方法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然,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界有一些新的看法,比如说,有的人主张用实践唯物主义来代替辩证唯物主义,这是哲学界的一些新的看法,我们暂且不管它。我这里强调的是方法论,特别是哲学方法论是整个教育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第二个特点是众多的方法论或者是具体研究方法必须是在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下来进行具体的选择。也就是说,它不仅管人们研究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还管人们在研究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去选择和运用一些相应的具体研究方法。所以,哲学层次的方法论作为教育研究方法论构成的第一个层次,它应该是这个方法论体系当中的最高层次。关于这一点,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建议去读一读叶澜教授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这本书。在这本书当中,叶澜教授是这么表述的:不管历史、社会和时代怎么变化,但是哲学在教育研究当中的指导思想地位从来没有变。这就说明一个教育研究者在思考教育研究方法的时候,首先要思考选择什么哲学,这一点是从来没有变化的。这是教育研究方法论构成的第一个层次,即哲学世界观的方法论原理。
教育研究方法论从它构成的纵向层次来看,我认为第二个层次是教育研究当中所特有的方法。这些不同的方法构成了研究教育的整体方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研究的方法。在这个层次上,教育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有所区别。研究教育有研究教育特有的方法,研究历史有研究历史特有的方法,研究物理有研究物理特有的方法,研究社会学、研究文学,等等,都有它们特有的方法,这就构成了一个非常丰富的方法体系。而我们讲的是属于教育研究方法的集合。比如说,日本学者把我这里所说的第二个层次的方法概括为四大研究方法。日本学者的观点见于《教育学的理论问题》(大河内一男、海后宗臣主编),这是几位日本学者联合起来写的一本书。它已被我们国学者翻译过来,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日本学者认为,在第二个层次的教育研究方法当中,主要有四大方法,那就是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那么这种研究方法显然是指在教育研究当中具体使用的方法。在我们国家,很多人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这种说法容易导致人们在教育研究当中忽视哲学方法的运用,导致人们认为教育研究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够研究。实际上科学的方法只是整个研究方法中的一部分,研究教育有很多方法,它不一定是属于科学方法,但是它也是教育研究当中的重要方法。打个比方,理论研究就很难说是科学研究,所以说科学研究是有特定含义的,这个问题我在下面还要讲到。所以,我比较赞同使用教育研究方法,而不是当前流行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容量太小,不足以概括人们在教育研究当中所使用的所有方法。另外,我认为这一层次的研究方法也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在它的研究对象上,它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相区别,它是教育研究独有的方法。我们所说的教育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专门用于研究教育的方法。第二个特征就是在教育研究的具体过程当中,它是对第三个层次的具体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浓缩。所以在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当中,它处于中间层次,最高层次是哲学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具体方法。举个例子来说,实验方法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包含着具体的实验方式、实验手段的,即众多的第三个层次的研究方法,而实验方法是对第三个层次的具体实验方法的概括。比如说实验方法有循环实验法、等组实验法,等等。再比如实证方法,它总是包含着观察、调查,而调查有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等。实证研究方法就是众多第三层次具体调查方法的一个集合,一个概括。所以我们说,第二个特征是第三个层次具体方法的概括和浓缩。这是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是最具体的方法,它指的是教育研究中具体使用的各种方式、方法与手段的总称。在这一层次中,教育研究方法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各种不同的具体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达到不同的研究目的。也就是说第三个层次的研究方法是非常丰富的,包含着众多的具体方式、具体手段。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实验方法作为第二个层次的方法,它包含的具体方法就是第三个层次,像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单组实验法等就是实验方法的具体方法。那么由这些众多具体方法构成的第三个层次就是教育研究当中最常用的也是最具体的方法。教育研究方法论就是由以上三个层次的方法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所要探讨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就包含着对以上三个层次的方法的认识、研究、更新与变革,这就是所谓的分层。
那么所谓分类,即是对教育研究方法的整体从不同的类别加以区分,就是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横向构成来看,刚才讲的是纵向的三个层次。我认为教育研究方法论主要由三大类方法构成,这三大类就是哲学方法、科学方法和历史方法。也就是说,任何的教育研究从研究方法的分类上来讲,它总是包含着这三种方法,即我们研究教育,要么用的是哲学方法,要么用的是科学方法,要么用的是历史方法,当然也包含着这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关于这一点,我打个比方,如果把整个教育研究方法看作是由三条边构成的三角形,那么我刚才讲的三种方法就分别是教育研究方法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而这个三角形有不同的变式。有的时候它是等边三角形,有的时候它是直角三角形,有的时候它是锐角三角形,有的时候它是钝角三角形。这个不同的三角形的变式就是三种研究方法在一种研究当中所使用的力度有所不同造成的,从而构成一个学者、研究者对方法论的独特理解和选择。比如说有的人研究教育,他更多的是使用哲学方法。那么哲学所构成的这一条边相应地就长一些,这个时候他偶尔会使用一点科学方法,也会使用一点历史方法,而并不是说这个人研究教育就是哲学,只不过由于他使用的三种研究方法的力度不一样,从而构成了教育研究方法在不同的研究主体当中有了不同的选择。这就是我对所谓分类的看法。我接下来要讲很多教育研究的实例来证明这三种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当中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的。
对于方法论这三大类的不同选择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研究的主体不同,便产生对三类研究方法使用的力度不同。不同的人可能对这三类方法选择的力度不一样。比如说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的主体,一般来说,他可能更多地偏重于选择哲学方法,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排斥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并不是说这些人不要教育研究的历史方法,而是他更多地偏重于选择哲学方法,这是研究主体的不同。另一种致力于探索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探索对教育的科学认识的人,他可能更多地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定量、测量、实验等的定量研究方式来研究教育。这一种研究主体更多地偏重于选择用科学方法来研究教育。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这些人并不排斥哲学,甚至有可能就是在一定的哲学信念指导下来运用科学方法的。比如说科学方法,它背后的哲学支撑就是实证主义。当然,我们说一个研究历史的人,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教育现象,他可能更多地偏好使用历史的方法。于是我们说,研究主体的不同对这三种方法选择的力度会不一样。其二,研究的问题的不同性质,也会使人们选择有利于解决某一特殊问题的方法,也导致人们在方法的选择上有所不同。打个比方,你要研究教育当中人的形象的假设,这个问题实际是一个理论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它导致研究者在选择方法时会更多地选择哲学方法,问题本身的性质导致研究者选择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应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性质不同,导致人们对方法的选择不同。其三,伴随着科学、哲学和历史的发展,教育研究方法论从分类的这三个方面来看,它本身是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和丰富的。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三类:哲学方法、科学方法与历史方法。它本身也是伴随着历史的进步而在不断地丰富。比如说历史方法,以前的历史方法更多的是考据的,是考古的,是文献的,而后来,历史学本身的不断发展,使得在历史学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方法,如汤因比的历史形态方法、法国的年鉴学派等。所以说,历史方法本身是伴随着这个学科的发展在不断地丰富。科学方法也是一样。19世纪以前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实验的方法,这大家都很清楚。而到了20世纪以后,很多新的科学方法不断产生。典型的如所谓“三论”,不仅有“老三论”,还有“新三论”。那么我们可以说科学方法也是在历史的进步过程当中不断丰富的。哲学更是这样。以前很多哲学,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开始,到近代的经验论、唯理论,再到20世纪以后众多的哲学流派。可以说每一种不同的哲学流派就是一种新的方法论。所以,所谓三类方法,它也是在发展当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教育研究用这三大类方法去研究,也是随着方法本身的变化而在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
从分类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历史上真正有生命力的教育学,往往不是运用单一的方法研究的结果,恰恰相反,它运用的是不同的研究方法的组合。也就是说,只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才有新的教育理论。我这里稍微剖析一下,夸美纽斯大家非常熟悉,我认为夸美纽斯主要是运用哲学方法和科学方法去研究教育的,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哲学。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很多是从《圣经》当中演绎出来的结论,那么这种演绎就是哲学。同时,夸美纽斯还恰当地运用了归纳的方法,将他本人大量的教育经验以及与他的同时代的其他人的教育经验加以归纳,这是科学方法。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当中也包含着对历史方法的运用,他借鉴了以前众多教育家的教育智慧,可以说从古罗马一直到他生活的年代的前夕,他吸收了历史上很多人的教育智慧。夸美纽斯的教育学就是综合地运用哲学方法、科学方法与历史方法建构起来的一种教育理论。只不过总体上来讲,他更多地强调经验、归纳和类推。这是从夸美纽斯的角度来看的。赫尔巴特建构的教育学,我们大家今天都很清楚,那是一种规范的、普通的教育学,这种普通的教育学,从我刚才讲的方法论的三大类来看,赫尔巴特方法论的重心在哲学上,因此赫尔巴特更多的是从唯理论、理性主义以及康德哲学里演绎出他的教育学。当然我们不排斥赫尔巴特在研究教育当中用到了科学方法,其中典型的就是心理学的方法。赫尔巴特无论是在教育实践当中还是在教育理论的建构当中都特别强调心理学的基础地位,那么这就带有非常浓厚的科学方法的特征。赫尔巴特也研究历史,他从历史上吸收了很多很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其中典型的就是裴斯泰洛奇。赫尔巴特对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特别推崇,甚至可以说,对赫尔巴特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赫尔巴特就是因为对裴斯泰洛奇的研究和实践感兴趣,才使他由哲学走向教育学。赫尔巴特大学教授的讲座职位是康德留下来的科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职位,他是作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哲学教授登上大学讲坛的。然而由对哲学的研究,他发现哲学最终是为了教育人的,因此开始对教育感兴趣,从而转向研究教育,进而成为教育思想史上的巨人。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美国哲学史家梯利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讲到的。他评价赫尔巴特说,赫尔巴特是哲学史上的侏儒,却是教育学史上的巨人。显然,这些教育家都是综合运用研究方法的,而其中又以某种方法为主导。再比如,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许多人非常感兴趣的以斯普朗格、利特为代表的德国文化教育学,它就是非常典型地运用了这三种研究方法。它的突出之处就在于历史方法,另外,还有哲学方法和科学方法。前者主要运用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后者主要运用了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研究。其历史方法在文化教育学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再造以及继续的发展。所谓文化教育学,它秉承的就是用历史文化熏陶人格,用新的人格去建造新的文化,从而人类文明能得以继往开来,不断发展。所以用我的话来讲,文化教育学有着非常成熟的历史文化理性,这种教育学对于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有着极大的启发。很显然,它也是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从这一纵向三个层次和横向三种大类来理解教育研究方法论,这应该是比较清楚或者是比较全面的。探讨教育研究方法论,从层次的角度来看,可以探讨这三个层次当中的方法问题;从类别的角度来看,可以探讨这三大类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当中的运用,当然也可以探讨它的更新和变革。
那么以上就是我想给大家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分层与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