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生命本质属性宏观表现及其差异

(要点)生命个体灵性及其灵动能力的实质是其本身能动的历史经验关系记忆的产物,换言之,不改变能动的历史经验关系记忆,改变生命个体灵性及其灵动能力是不可能的。

生命个体从诞生时刻起,就构建了自己的时间、空间体系,呈现着生命个体第一结构系统要素之间、生命个体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之间构建的关系态,充满着相互作用的活力,呈现着生命个体“四原则”追求机制的现象。因此,把生命个体对第一、第二结构系统要素建立关系态的内生活力的能动机制现象,称为生命个体的灵性。生命个体的灵性,也是生命个体本质属性四原则的整体呈现。把生命个体对第一、第二结构系统要素建立关系态的能力,称为灵动能力。或简言之,生命个体灵性呈现出的能力,即生命个体的灵动能力。因为不同生命个体存在灵动能力的差异,所以其自身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将建立不同的关系态。

由于不同生命个体在长期不同关系态的强化下,生命个体在某方面或其整体将呈现不同关系态的历史经验关系记忆,即不同生命个体形成不同的历史经验关系记忆结构。或者说,不同种群存在结构差异。即使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关系态的细微差别,也将带来个体自身结构要素的差别。而且,生命个体的不同结构将进一步导致生命个体第一结构系统要素之间、生命个体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之间关系态及其量的不同,即实现生命个体四原则追求机制的现象的复杂程度不同,因此,将进一步导致生命个体灵动能力的差异性。换言之,生命个体灵动能力的差异,来源于生命个体对第一、第二关系态的建立,相反,生命个体的灵动能力也影响着自身对第一、第二系统要素关系态的建立。

由此,生命个体第一结构系统在形成过程中与第二结构系统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既促进生命个体第一结构系统的形成,也相应地改变了第二结构系统环境要素。这种改变循环往复,长期存在,最终实现生命个体与环境的相对平衡。其结果,环境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生物种群及其门类,即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等界。这些生命个体生长于不同的环境,建构了生命个体不同的结构,进而形成了适应、使用与改造环境的结构功能,此结构功能是生命的有机体,而不是非生命个体呈显的结构功能。其结构功能的实质是生命个体第一结构系统要素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建立的关系态,贮存了生命个体为了生命存在所记录的历史经验关系记忆,以结构功能的方式呈现了历史经验关系的记忆。生命个体的结构功能对外表现完整的生命个体有机的联系方式——生命个体关系态及其量的建立,即为生命个体的灵动能力呈现。此后,生命个体在繁衍过程中,能动的历史经验关系记忆将随生命幼体的诞生、生长表现出来。

但是,生命个体是开放系统,不是简单历史经验关系记忆的表现,而是在传承历史经验关系记忆的过程中,能动地建构新的生命个体。因此,生命幼体相对亲代呈现出遗传与变异。生命个体的遗传与变异,也正是生命个体从生命起源到生命个体形成本质的反映。由此,从生命起源开始探索生命个体的本质,其实质也是生命个体的本质。反过来,生命个体本质属性在生命个体上的宏观呈现,其实质也是生命本质属性的呈现。生命种群之间呈现的灵性及其灵动能力宏观上的差异,以及同一生命种群内生命个体之间呈现的灵性及其灵动能力宏观上的差异,再现了生命种群及生命个体能动的历史经验关系记忆,并以不同生命种群和不同的生命个体特有的结构系统记录下来,对外表现不相同的生命灵性及其灵动能力。

综上所述,不同结构功能呈现出生命个体不同的生命灵动能力。非生命个体结构功能不是生命有机体,因此,即便具有较完备、复杂的自动化功能仍不具有生命的灵性。当然,也不可能具有生命的灵动能力。

生命的灵动能力,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程度之别。就种群而言,为便于理解,不妨以例来说明:狗的听力和嗅觉好于其他家养动物;蝙蝠听觉好于其他飞行动物,更善于夜间飞行;啄木鸟的冲击速度及它减速的冲击力大得惊人;箭鱼的游泳速度达到每小时120千米;胡杨的种子一旦萌发,第一件事情便是长根,待根系发育完全,才迅速长出枝叶。因此,不同种类生命个体第一结构系统的形成,与其第二结构系统要素的作用相一致,其结构与功能——灵动能力的呈现,是生命种类的典型代表。显然,生命个体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功能——即不同的生命灵动能力。种群不同,灵动能力不同。换言之,使不同结构生命个体功能,达到相同的结构生命个体功能是不可能的,譬如,让普通鸟达到啄木鸟的冲击速度是不可能的,或者不可能让啄木鸟在水中达到箭鱼的游泳速度,当然也不可能让箭鱼在树干上达到啄木鸟的速度。同样,更不期望让动物像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

凡是生命个体都有结构,都有与结构相对应的功能。生命个体是构成生命的物质与时空环境建立关系的产物,生命个体适应环境,具有灵性,只是,生命个体存在灵动能力的差异。

除不同种群表现不同灵动能力外,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或由于生命个体变异,导致某些历史经验关系记忆变化,即或优化,或不足,这些相对于其他物种细微的结构区别,可能导致其功能较大差异,譬如,同一群灵缇犬的奔跑速度也有差别,当然,不同种群的犬,其奔跑速度差异更大;即使是生命个体自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灵动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结构的细微差别,也将导致功能的差别——即此方面的灵动能力差异。

生命个体的灵动能力也在进化。当生命个体及其结构相对固定之后,生命个体继续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作用,使相关要素发生变化,或生命个体的历史经验关系记忆发生突变,不适应环境的生命个体被淘汰,适应环境需要的优秀个体保留下来,即自然界物种的进化。外来物种的入侵,除改变生命个体第二外结构系统的要素结构外,通过新关系态的建立还不可避免地实现物种的杂交,实现对其物质、结构、功能的影响,改变其生命个体的灵动能力。当然,不适应环境的生命个体被淘汰,实现其再次选择——生命灵动能力的进化。其实,转基因植物,就是改变植物生命个体基因物质、结构实现其功能的转变——植物灵性及其灵动能力的改变(转基因植物种子对人类是否有影响我们不作讨论)。

综上讨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命个体是能动关系的产物,结构、功能是生命个体能动的历史经验关系记忆的产物,因此,其生命个体灵性及其灵动能力的实质是其本身能动的历史经验关系记忆的产物,换言之,不改变能动的历史经验关系记忆,改变生命个体灵性及其灵动能力是不可能的。

[1] 赵德刚主编.生命科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15.

[2] 赵德刚主编.生命科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85.

[3] 赵德刚主编.生命科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4.

[4] 赵德刚主编.生命科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

[5] 赵德刚主编.生命科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

[6] 同上书,5.

[7] 同上书,15.

[8] 赵德刚主编.生命科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