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雁高飞头雁领——省会城市教育引领作用

近几年是合肥教育发展的最好最快时期,2010年是合肥市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合肥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强力推进教育改革,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广大教育工作者立足合肥教育实际,遵循教育规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圆满完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公共教育的主要工作目标。

到2010年,市辖7县区中已有蜀山区、肥西县、庐阳区、肥东县4县区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教育强县(区)”;蜀山区、庐阳区、瑶海区、包河区4个区全部获得“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称号,合肥市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在大城市走出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高起点的教育均衡发展的阳光之路;在特殊群体教育公平方面实施“五个百分之百”,体现大城市教育的胸襟。2010年,合肥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市,普通高中教育发生质的飞跃,中等职业教育开始走上多样化、集约化、高品位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实施校安工程,建设平安校园,实施教育家培养工程等14个方面的特色。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极大提高了市民素质,提升了城市形象,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全省教育提供了很好引领和示范作用。

合肥市教育今天的高起点、全方位发展,不仅为现在更是为将来合肥市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合肥市教育要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优先发展,在全省教育中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现在是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时期。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梯度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全力做好工业化、城镇化两篇大文章,沿着全面转型、奋力崛起、富民强市的科学发展的道路前进。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对发展是重要的。教育要善于争取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具体地说,我觉得合肥市今后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将学前教育发展列入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我们都懂得“水桶效应”: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就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就合肥市而言,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短板。合肥市的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处在一个相对高的层面,即它不是资源的短缺,而是更多体现在布局的合理性、公益性和高质量方面(合肥市幼儿园2010年增加43所)。合肥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将完善合肥市整个基础教育体系,解决基础教育的短板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合肥市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战略性任务。

二、以校舍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以办特色学校为方向,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效益通过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尤其是教师的合理流动推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处理好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学校办出特色的关系。“我们要重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不能把学校办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校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温家宝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题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的讲话)。在均衡教育方面,日本的发展道路给我们启示。他们的路径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受同等条件的教育——可选择性的教育(可选择性的教育:即以追求每个个体的独特个性或每一种文化自身的发展权利为特征的“多元尺度”),我们可予以借鉴。

三、高中阶段教育坚持两手抓,为高校输送优质生源,为社会输送实用人才高中阶段的教育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合肥市应当有一流的普通高中教育和一流的职业高中教育。教育均衡目前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是非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的适度竞争和差异是正常的,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不同学生群体学习的需要。教育公平的要义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即保障每个适龄儿童上学的权利;教育过程的公平,即政府均衡配置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以保证学生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即主要体现在给每个学生竞争机会的平等,而决不意味着竞争结果的一样。人的天赋不同、努力程度不同,其竞争结果不同是公平教育的体现。因此,高中应有适度的竞争。

四、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教育这些年来的关注点确切地说是生存层面的:教育的规模、办学的基本条件(校舍、设备、经费)。而这显然是不够的。教育是有规律性的,教育的改革发展应当遵循教育的规律,当教育生存层面的条件得以保障,教育应当回到教育的本位,回到教育教学的本位。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教育公平。

我们要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进行教育研究。比如,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有多种方式,加班加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式之一,但不可取,其原因是这种方式是以牺牲学生的健康和童年、少年时期的快乐为代价,这种方式是与教育法规和现代教育理念相悖的。因为童年、少年对人生只有一次,童年、少年时代的快乐在今后生活中是不可复制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剥夺学生的这种快乐,更没有任何理由牺牲学生的健康。我们应该向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要质量;向教师要质量;向备课、上课、辅导要质量;向现代教育手段要质量。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们要理解教师的本质:教师是社会崇高道德的化身,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和奉献上;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具有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的职业品质。(师德建设和业务提高)。教师道德不仅是对社会上每个人思想和行为的规范,而且维系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教师的道德应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这是教师职业的要求和社会的要求。教师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先行者,社会要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涉及教育质量的诸因素中,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芬兰因其两次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中排名第一,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进步,备受各国教育界关注。高质量教师和个性化教学辅导是芬兰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芬兰教师团队包括班级教师、教师助理、特别需要教师和多学科综合工作小组等一系列分工细致、职责明确的教师团队。

五、要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稍微注意一下,你会发现,一些媒体和一些单位往往游走在两个极端,他们热衷于报道的新闻和喜欢总结的经验,要么是不堪重负,要么就是快乐学习;要么是作业做不完,要么就是没得作业做;要么是师道尊严,要么是教师怕学生。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告诉孩子们学习不仅仅是快乐的,“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精神还是要有的;要告诉孩子在前进道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要告诉孩子大灰狼还有,大灰狼还要吃人;要告诉孩子们要珍惜生命;要告诉孩子们成功之花是汗水浇灌的,幸福不会从天降,靠“选秀”、“选美”一夜成名的也会一夜名落孙山。“要以真为美、以善为美、以美为美。”切不可以流行的低俗、恶俗、丑陋为美?我希望教育界要前进就要克服时下一些流俗:不要把“你棒你棒你真棒”等同于“激励教育”,防止“捧杀”了我们的孩子;不要用演戏排练的方式上示范课,防止误导学生“弄虚作假”;保持儿童的天性和纯真,不要满口大人腔调;告诉孩子们“刻苦”是一种很优秀的品质;告诉孩子不是“越疯越好”,“腼腆”“文静”“羞涩”“温文尔雅”“清纯”是一种很高贵的品质,即使“寂寞”也是难得的意境,古人云:“小雨半畦春种药,寒灯一盏夜修书,”何等寂寞但又美好的意境;告诉孩子们,父亲是父亲、母亲是母亲、长辈是长辈、晚辈是晚辈,男孩是男孩、女孩是女孩,要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尊老爱幼,这是中华美德,好的传统是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要继承,不可丢,也不能丢。

教育需要我们探索,需要我们实践,“仰望星空,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多元的教学探索;脚踏实地,以科学的态度坚持育人的核心价值”。

2011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