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设计的必要性和要求

(一)课题设计的必要性

一个完整课题设计是基于一个已经选定的课题,课题设计就是围绕着主题而展开的计划。

第一,研究计划是研究者开展研究的基本线索。通过对课题的目标、范围、步骤、思路等几方面的研究,使课题具体化,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课题设计而实现的。在课题申报时首先要提交研究计划,它已经包含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线索。

第三,课题设计是研究实施的指南。在具体开展研究时是遵循课题设计的思路而开始的,课题设计规划了研究推进的具体路线图和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课题设计是机构、学者评价课题效益的依据。课题是否可行,能否立项,恰恰是通过专家学者或科研机构对课题设计水平的衡量而实现的。一般地,课题申报书是专家学者考察课题是否可行的基本蓝本。而课题申报书体现的主题内容就是课题设计的内容。

(二)课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课题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实事求是原则。无论什么课题,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空洞无物。在进行课题设计时要思考资料和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否基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其研究是否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应用意义等。

第二,量力性原则。科学研究遵循基本规律,不能好高骛远,要因地制宜,清醒地判断和衡量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更要客观地预期课题难度,及其条件是否具备等多方面因素。在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时,提倡的“小题大做”,这其中就包含了量力性原则。

第三,可操作性原则。即便我们选择的课题具有积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我们也要考虑课题难度和可操作性。如果课题设计过于复杂,难度过大,或者可操作性不强,对于初期研究者来说,是很难完成的。师范生宜选择可操作性强的课题来做,尽量避免抽象理论研究。

二、课题设计的基本结构

学校教育范围内的课题类型较为丰富,无论课题是何种类型,其课题设计的主体内容都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的表述

任何一个课题都需要题目来加以表述。这个题目应简洁、醒目,读者一看就能够有个大概的认识和理解,并有较为深入的体会。在题目中,应尽可能体现出课题研究领域、范围、对象、方法、视角、主题内容等方面的信息。例如:“××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研究的领域是农村,研究的对象是留守儿童,研究的问题是教育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的方法是调查法。对于初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训练的同学,首先应坚持“小题大做”的原则,将问题限定在较为明确具体的范围内。一般科研课题申报,限制题目的字数,主标题不要超过二十个汉字。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选题依据

这个部分要回答进行此项课题研究的背景、有什么价值等问题。其目的是让他人理解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大体上,这个部分要讲清楚三个方面。首先,交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历史背景,无论是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实践研究领域,这一问题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需要对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做出必要的交代;其次,阐释本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就是针对本课题研究,前人做过哪些工作,得出了什么结果,存在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是研究者试图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也体现了研究者的研究或写作动机;最后,对本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预期。理论预期也就是这个研究可能在哪些理论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实践贡献也就是这个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有什么积极价值和意义。

(三)研究对象与范围

课题研究总是有载体的,指向一定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人,也可以是事件、关系、事物等。由于教育系统的复杂性,因而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前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明确界定。例如:“基础教育”这个研究对象,在有的研究中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在内的教育;而有的研究将“基础教育”界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因此,在课题设计时必须明确范围和对象,否则就可能使研究走弯路。

(四)已有的成果及趋势,即文献综述

这部分对于课题设计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文献综述的整体水平,体现着研究者的研究状态和研究能力。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地系统梳理分析,发现自己新的学术生长点。一般来说,文献综述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作者用自己的话把前人与此类问题直接相关研究成果如实地、较为客观地描述出来,尽量不要增加自己的观点,在其中可以引用原作者的观点,但不是原作者观点的堆砌;其次,较为客观地评价前人研究成果的优劣。要正视前人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明确地认识到前人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此项研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最后,对此项研究的未来发展和趋势做出前瞻性预判,这部分的论证只是粗线条的方向性说明论证。其翔实的论证恰恰是本项研究要重点完成的。

(五)研究内容,即论文框架

研究内容是课题设计的主体,回答究竟研究什么问题。这是对研究主题进行分解而形成的一系列小题目。再小的课题也可以将之分解为更小的单元或问题,进而形成了课题研究的框架,从宏观到中观,进而到达微观。在设计内容时,可以遵循不同的思路。有的研究按照历史研究、现实研究和方法研究三个维度进行分类;有的研究把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表述研究内容的主线;有的研究则将问题的逻辑关系作为主线,设计问题的现状、原因分析、对策研究等部分。

一个好的研究内容设计,微观到三级标题,三级标题就是一个明确的观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文献和相关资料,深入思考研究内容的细节及其相互关系,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才可能构建出具体的观点和思想。

(六)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丰富多彩。近年来欧美的教育研究方法在我国教育界也引起较为广泛的讨论。大体我们可以将教育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定量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观察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主要体现了客观性。另一类是定性研究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七)研究的步骤及进程

将研究课题分解为一些子课题,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一步一步来。每一步要达到什么标准、尺度,用多少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等,设计课题时都要通盘考虑。将整个研究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目标明确、任务明确、人员明确,以保障研究顺利地进行。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成果包含的内容和形式十分广泛,既有实践性成果和理论性成果,又有物质性成果和文字性成果。不同的课题类型所要求的成果形式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实践性成果表现为课堂教学效果、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理论性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专利等。物质性成果包括成果转化成的物质产品等;文字性成果包括论文、专著等。

(九)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成果一般要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进行组合。课题组成员要真实地承担一部分任务,在课题进行中,成员之间要分工,也要合作,形成集体合力,才能有效地推进课题深入研究。一般在课题设计中,都将课题负责人、成员的名单、具体分工明确地写出来,以方便监督检查。一般在课题申报时,还要将成员的姓名、职称、学历、研究专长等方面的信息列出,以利于评审专家进行考核。

(十)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

一般教育类课题不需要较大的仪器设备,但是必备的图书资料、文献数据库、计算机、录音笔等小型设备还是需要的。教育科研课题的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资料费:购买、复印资料等。

●印刷费:印刷问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等。

●差旅费:外出调研、访谈等。

●会议费:参加学术会议、组织研讨会等。

●设备费:购置研究所需要的仪器,如录音笔、电脑等。

●劳务费:给工作人员的费用等。

●管理费等。

科研课题的经费预算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财务制度进行,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实事求是的原则。经费预算应体现合理、规范、翔实等特点,填写要清楚、准确。

【思考与实践】

1.简答课题的主要来源。

2.试论证课题选择的步骤和过程。

3.简答教育科学研究创新的几个标准。

4.举例说明教育科研课题的论证过程。

5.试论教育科研课题设计的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