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选择和运用
本节将向读者介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常见分类,在实际中选择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依据和原则,以及如何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实施研究。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读者认识和理解各类方法的特征及其关联,在实际工作中科学地实施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中较普遍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类如下[25]。
(一)按研究方法的层次划分
以研究方法的层次为标准可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宏观的起指导作用的哲学方法,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正确认识教育现象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以保证教育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第二层次是一般的研究方法,这是许多学科都普遍适用的方法;第三层次是具体的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教育科学研究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基本方法,本书所介绍的几种方法均属于这类方法。不同层次的研究需要不同层次的方法,一般是高层次指导低层次,低层次将高层次具体化。三个层次的方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全方位、多功能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二)按研究过程的阶段划分
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可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划分为:准备阶段的方法、实施阶段的方法、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准备阶段的方法包括确定课题的方法、查阅文献的方法、研究设计的方法;实施阶段的方法包括形成事实的方法、形成理论的方法、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的方法;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包括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的方法、成果评定的方法、成果推广运用的方法。
(三)按研究问题的性质划分
以研究问题的性质为标准可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划分为: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是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或一般性结论,主要包括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定性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统计、数学等手段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定量分析的方法。
(四)按研究对象的选择划分
以研究对象的选择为标准可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划分为:总体研究方法和个案研究方法。总体研究方法是对研究对象的全体或大样本进行研究。个案研究方法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单个或部分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作为样本,对某一个教育现象或某一个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其样本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
有学者认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还可以根据多种依据划分为其他种类,如按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种类型,各类有相应的方法。
基础研究也称基本理论研究,是以建立和发展理论体系,系统地阐述并检验各种假说、原理、法则为最终目的。基础研究往往是先有了某种设想或假说,然后通过研究找出其规律予以确立和验证,成果一般表现为发现新领域、新规律,提出新学说、新理论、新观点。基础研究有事实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学术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
应用研究是运用关于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工作实际问题的研究,应用研究的含义包括:一是“应用”的是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质上就是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二是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践效益。应用研究着重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同实际教育、教学衔接起来,达到某种具体和预定的实际目标。应用研究是对教育原理的尝试性应用,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的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和桥梁,通过应用研究,直接解决教育、教学和教育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应用研究有教学研究方法、德育研究方法、管理研究方法、评价研究方法、政策研究方法等。
开发研究是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寻求更明确的、具体技术的表现形式为目的,以具有实施价值的规划、对策、方案、方法、程序等为成果。开发研究是展开知识,将研究的成果与经验加以推广和普及。开发研究主要有规划研究方法、对策研究方法、未来研究方法、预测研究方法、前瞻研究方法等。[26]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
研究方法的选择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方法选用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就要确定研究方法,同时确定用何种方式来收集和分析资料。一般而言,选择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应考虑以下因素[27]。
(一)要适合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
研究人员要根据研究课题、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来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一般而言,不同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宜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韶关市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利用研究”和“新形势下粤北高校青年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调查与德育对策研究”,宜首选调查法。使用问卷调查法要考虑研究对象的文字理解能力,幼童作为研究对象时因其书面领受能力限制,一般不适宜采用问卷调查法。幼童的有关研究较多运用观察法,如“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表现差异研究”和“儿童注意保持行为的研究”。述评类或综述类的研究一般主要采用文献法,如“内隐记忆研究综述”和“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综述”。再如“13~15岁青少年运动员与同龄普通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认知模式的相关研究”,这类研究通常采用测验法作为主要方法。总之,如果所研究的现象研究者能直接观察到,可运用观察法;如果只能用间接方法了解的,可考虑运用调查法和文献法;已有假设而不知结果如何,可考虑运用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要研究确切的数量,应考虑运用测量法。
(二)要注意所选方法的可行性
每一种研究方法的实施都有一定的要求和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是研究者选择研究方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恰当的方法必须在具体的客观条件下切实可行,只有在适合的条件下,由恰当的人员按规程操作,才能充分发挥研究方法的优势,显示出人们常说的好的研究方法。因此,研究人员选择研究方法时必须要根据研究者自身条件和能力以及研究者对方法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合理选择研究方法。研究者还要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以人为本”,尊重被试。如访谈时要坚持双方的平等对话,要尊重对方的选择,要替对方保密信息,不侵犯个人隐私权,等等,要避免研究过程中对对方身体和心理的伤害,不给被试不恰当的压力。如实验法的使用既要考虑实验的伦理性,更要考虑实验的主客观条件及各种变量的控制等,研究者无法调控实验的条件和有关变量时,不应实施实验法。
(三)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每一种教育研究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陷,研究时要充分考虑所采用方法的利弊,选择研究方法时应扬长避短。一般而言,课题研究通常不是单纯运用某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研究方法,既考虑研究所要运用的主要方法,也要考虑研究运用的辅助方法。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还可以弥补各种教育研究方法的不足,以达到研究的目的。如对“小学数学两种不同教学结构的比较研究”,研究者可以运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对小学数学的不同教学结构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进行调查了解,主要运用实验法对小学数学的两种不同教学结构进行实验对照,以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辅助进行研究。
有学者提出了选择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十个原则——目的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绩效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改造性原则、伦理性原则。[28]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关系密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在研究中如何科学使用所选择的方法。有学者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合二为一,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选用”表述,本章为了做详细说明而将二者展开阐述。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运用
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学者有不同表述。朴雪涛教授认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教育文献的检索及阅读、分析问题角度和方法的明确、研究材料的收集和分析、定性或定量结论的得出。喻立森教授认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包括选题——研究什么问题,设计——打算如何研究,资料——怎么进行研究,结论——研究出了什么,成果——什么方式体现,评价——研究情况怎样。[29]陶保平教授认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是: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报告。[30]有学者认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处理分析资料、检验假设并做出结论。[31]还有学者认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确定研究目的,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综述并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计划,执行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设,撰写研究报告。
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体现出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过程。对研究人员而言,在从事任何一项研究之前,一定要思考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这就是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期间或以后,研究者要运用文献法和历史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更全面地了解研究课题的相关历史背景,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了解前人或他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获得了哪些成绩,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以便利用其成就、经验和教训,开阔自己的研究路径,丰富自己的研究构思,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吸取前人的教训,少走弯路。查阅文献资料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手段,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当中。因此,文献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研究者将所研究的问题经过筛选确定为研究课题后,接下来就是制订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这是研究工作的重要一环。如果研究设计科学严密,研究就成功了一半。根据各种研究方法的不同特点,研究设计方案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研究设计的具体程序也有所不同,有繁有简。如运用调查法,若进行调查问卷的编拟,首先要围绕课题的主题拟订5~7个因子,每个因子设计5~7个具体问题,同时还要确定开放式题目与封闭式题目的比例,编写指导语和填答说明等;进行访谈调查前,应根据主题拟订好访谈提纲和指导语,并做好访谈记录的各种准备,包括记录的仪器设备等。如运用实验法,应切实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严格控制实验的各种影响因素,以确保实验在所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如运用测验法,应重点做好测量工具的选择工作等。
研究人员在实施研究计划方案之后,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就成了重要的工作。不同的研究方法,获得的资料信息不同,其资料信息的整理分析方式也会有不同。如有文字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有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有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有问卷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访谈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有测量资料的整理分析,有实验资料的整理分析等。
在各种资料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研究成果的表述与评价阶段了。正确而完整的表述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形式主要有专著、译著、工具书、计算机软件、论文、研究报告等。不同研究方法可以表现为同一形式的成果,大部分研究成果是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有不同的评价方法。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不同教育科学研究类型中的运用
教育科学研究类型不同,所运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基础研究属于纯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注重一般知识,普通原理、原则的建立。基础研究的内容往往是概括性比较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如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的研究,课程理论的研究等,这类研究通常采用文献法、历史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研究是针对某个具体的问题,运用基础研究得出的原理、原则,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应用理论和方法。例如,关于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教育策略研究,关于创设班级环境问题的研究等。这些研究项目的成果既可以为教育学科增加一些新的知识点,也可以直接指导或改进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实践中教师或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这类研究较常使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2]
又如,纵向研究要求在所研究的发展时期内,反复观察和测量同一组个体,以系统详尽地了解某些特征发展的连续过程及量变、质变规律。若进行长时期追踪,较多是采用个案研究法。横向研究是就某一个教育现象或问题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进行观察和比较,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研究资料,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类研究较常采用的是观察法和式样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3]
再如,定性研究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定性研究的结论一般具有概括性和较浓的思辨色彩,通常较多采用观察法、谈话法、文献法、叙事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形成结论,对结论的表述主要依靠数据、图表等手段。这类研究多采用问卷法、实验法、测验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4]
【思考与实践】
1.理解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两个概念。
2.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概述你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特点和功能的认识。
3.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4.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的认识。
5.结合你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际,就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1] 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1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3.
[2] 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1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80.
[3] 杨丽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0.
[4]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4.
[5] 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0.
[6] 侯怀银.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7] 刘问岫.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4.
[8] 王彩凤,庄建东.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9] 喻立森.教育科学研究通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32~33.
[10] 邱小捷.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14.
[11] 张燕,邢利娅.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12.
[12]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67.
[13] 喻立森.教育科学研究通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32~33.
[14] 侯怀银.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
[15] 侯怀银.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5.
[16] 周家骥.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4.
[17] 陶保平.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9.
[18]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7.
[19] 侯怀银.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7.
[20] 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
[21] 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7.
[22] 张宝臣,李兰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3.
[23] 张宝臣,李兰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3.
[24]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9~51.
[25] 侯怀银.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5~36.
[26] 喻立森.教育科学研究通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37~38.
[27] 张宝臣,李兰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9~10.
[28] 侯怀银.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7~39.
[29] 喻立森.教育科学研究通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40.
[30] 陶保平.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14.
[31]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32] 张宝臣,李兰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3.
[33] 张宝臣,李兰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4.
[34] 张宝臣,李兰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