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意义
在文献研究的最后阶段,研究者以书面形式总结其文献研究的结果,即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做出综合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文献综述由于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往往能反映某一研究问题的发展现状、最新进展,有助于研究人员避免重复,寻找新的研究起点,深入开展研究。例如,案例1“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综述”一文总结发现,现有研究在教师多元角色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方面研究不足,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案例1 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综述(节选)
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涉及教师角色的含义、教师角色影响因素、不同视角下教师角色的定位以及教师角色冲突等方面。已有研究成果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也存在诸多局限。由于关于教师多元角色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的相关研究比较少,从这一角度出发观照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研究也相对薄弱。因此,对这方面做深入研究的空间尚很大。
资料来源:张翅.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6(10):19~21,31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及写作结构
文献综述一般可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专题研究报告。[9]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以精练、概括的语言对文献资料中有关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做综合、客观描述的报告。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上做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报告。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分析研究成果。
一般来说,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结论以及评述等部分。无论哪种综述,从写作结构上来看,文献综述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一)引言
引言首先应简述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综述的资料范围及来源。例如,案例2“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一文的引言部分简要叙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综述资料时间范围。
案例2 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引言部分节选)
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教学辅助工具业已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不仅探索思维导图的内涵,同时也将其应用于不同学科教学之中。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揭示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探究过去十年(2001—2010年)中,中外学者在思维导图应用的学科领域、采用的研究方法、重点关注的研究主题以及所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教育界学者和教育实践者更为清晰地了解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的实践奠定基础,并借此为思维导图的未来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资料来源: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20~124
(二)正文
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归纳、总结,论述某一研究问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主要的观点)、研究趋势,并从中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待解决的问题。
综述的主体部分可以采用“横式”的写法,即对某一研究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比较。例如:案例3“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一文分别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类文献进行总结比较,从而进一步发现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问的功能与作用、艺术与技术两大方面,实证研究集中在提问的数量、分类、教师的候答方式、教师的反应四大方面。
案例3 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正文部分节选)
一、教师提问的理论研究(具体内容略)
(一)提问的功能与作用
(二)教师提问的技术与艺术
二、教师提问的实证研究(具体内容略)
(一)提问的数量分析
(二)提问的分类方法
(三)教师的候答方式
(四)教师的反应方式
资料来源:陈羚.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06(9):17~20
又如案例4“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一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教师成长促进方式研究,并从这三方面进行了描述。
案例4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正文部分节选)
一、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具体内容略)
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具体内容略)
三、关于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方式的研究(具体内容略)
资料来源:季诚钧,陈于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8~71
综述的主体部分也可以采用“纵式”的写法,即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例如,案例5“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一文中探讨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基本历程时按照小班化教学的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综述。
案例5 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节选)
一、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酝酿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具体内容略)
二、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和推广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具体内容略)
三、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理性反思阶段(21世纪初至今)(具体内容略)
资料来源:杨中枢.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2012(4):103~107
综述的主体部分也可以采用“纵式”和“横式”相结合的写法。例如,案例6“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一文中探讨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基本历程时采用“纵式”的写法,探讨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时采用“横式”的写法。
案例6 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节选)
一、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基本历程(纵式写法)
按时间和发展过程论述:酝酿阶段、实验研究和推广阶段、深入发展和理性反思阶段
(具体内容略)
二、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横式写法)
从小班化教学研究的意义、理论基础、实施策略三方面进行了综述(具体内容略)
资料来源:杨中枢.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2012(4):103~107
(三)总结
总结是对综述主体内容的概括,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和贡献的基础上,同时指出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或有哪些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展望。例如,案例7“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一文的总结部分提出了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存在的三个问题及相关建议。
案例7 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总结部分节选)
小班化教学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本土化理论研究较少。就小班化教学理论研究而言,我国原创研究较少,介绍国外的较多……应该从我国实际以及具体问题出发,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小班化教学研究才会真正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
第二,高度的理论概括不足。总体来讲,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中,经验介绍居多,理论探讨较少。
第三,结合具体情境的行动研究较少。从我国有关小班化教学研究的文献中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研究是对小班化教学实验的经验总结……事实上,教育问题往往具有情境性,很少存在所谓普适性的理论模式,解决策略与实践模式也因此具有特殊性……我们也应当结合实际,在构建本土小班化教学理论的同时,展开小班化教学的行动研究,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在我国推行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资料来源:杨中枢.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2012(4):103~107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献综述的最后一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参考文献中应注明所引用的资料,这不仅是对引用文献作者的尊敬,也为他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文献线索。参考文献的标示常采用文末参考文献的方式,参考文献按顺序编号,并在文中对应部分用上标表示,案例8展示了“移动学习研究综述”一文中的部分参考文献的格式。
案例8 移动学习研究综述(参考文献部分节选,序号有改动)
[1][美]乔纳森,主编,郑太年,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崔光佐,等.移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新方向[DB/OL].http://www.hebiat.edu.cn/jjzx/MET/journal/articledigest12/meeting-8.htm.
[3]叶成林.WAP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2(5)
资料来源: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文献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发布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报告题名[R].编号,报告地:报告公主办单位,年份
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三、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的撰写需要深刻理解文献的内涵,善于归纳,善于思考总结。撰写文献综述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研究主题要明确
研究主题是整个文献综述的导航。研究主题明确才能够明确哪些是内容的主题,哪些是综述的核心,哪些属于背景资料。
(二)文献资料搜集要全面
全面的文献资料是文献综述的基础。综述是在大量阅读、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的概况、现状、发展趋势的一个清晰的总结。仅凭少量文献资料难以写好综述。
(三)文献选择要有代表性、科学性,可信度高
综述不是对文献资料的简单堆积和观点罗列,是研究者对文献的整理、理解、归纳、总结和评论,避免引而不述。因此,面对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者要从中选取具有高可信度的、代表性的、科学性的文献作为文献综述的写作基础。
(四)文献的引用要忠于原文,并标明出处
文献综述中引用的文献必须在参考文献中逐一标明出处,而且列出的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引用文献时要避免大篇幅的直接引用,而应是作者通过理解、概括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观点,同时也要避免转抄其他综述。
【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教育文献?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
2.简述使用教育研究文献法开展教育研究的一般步骤。
3.教育文献检索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4.检索2~3篇你所感兴趣的研究综述,分析其格式、内容,并结合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进行评价。
5.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选题,检索相关文献,仔细阅读后尝试写出一篇文献综述。
[1]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89.
[2]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9.
[3] 邵光华,张振新.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1.
[4]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56.
[5] 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53.
[6] 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50.
[7] 秦宗熙,穆怀中.人类社会研究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157.
[8] 邵光华,张振新.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9.
[9] 张一春.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