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教师职业与教师道德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

教师道德的特点与教师劳动的特点紧密相连,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着教师道德的特殊性。在讨论教师道德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是社会职业生活的一个特殊领域。与其他职业劳动特别是工农业生产劳动相比,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劳动的最大特点是专门培养人的一种劳动

教师劳动的目的和任务不是直接创造某种物质财富或精神产品,而是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开发智能、培养品德,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才。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和任务。在教育劳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进步的思想、良好的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教师劳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更规范、更严格。

2.教师的劳动对象具有“向师性”

教师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也不是一般的动物或植物,而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性、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等环境背景的干预和影响下不断成长着的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儿童和青少年。教师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创造性。

示范性是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研究表明,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一般都有程度不同的“向师性”。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只不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这种“向师性”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儿童和青少年是在模仿教师行为的过程中长大的。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随时随地都在用自己那双敏感的眼睛观察着教师的一言一行,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因此,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劳动态度、精神风貌、工作作风、学识才干、思维方式、道德品性等都会对学生起着示范的作用,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可以说是学生最直观、最重要的活生生的榜样。教师劳动的这种鲜明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必须时时、处处、事事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言行,特别注意自己人格形象的塑造,做到以身作则、以身立教,在各方面都成为人之模范。

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不仅决定了教师劳动有鲜明的示范性,而且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创造性。首先,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不同,性格特点各异,家庭环境不一样,个性心理品质千差万别,且极不稳定,不断变化,每个学生就是一个特殊的小世界,对他们不可能像生产物质产品那样按固定的工艺流程、统一的型号来铸造。其次,由于青少年在入学前已接受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入学后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又继续接受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教师并不是学生的唯一教育者,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教育与影响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因素,甚至造成其对学校教育的冲淡和抵消。最后,在教师劳动中,学生不仅作为劳动对象而出现,同时也作为劳动主体而出现,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和对象,而且可以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转化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得到“学习主体”的良好配合才能产生效果。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只有辛勤工作,敬业爱生,积极实践,科学地、灵活机动地运用教育理论,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进行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其最主要的劳动工具和手段

在教育劳动中,教师固然需要教材、教具、实验仪器设备等物质性工具,但是,它们并不是教师主要的劳动手段和工具,它们仅仅起着辅助性作用。教师劳动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是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个性心理素质以及传授知识的技巧和本领等。在工农业劳动中,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和手段是两种不同的因素,即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者是可以分离的;而在教师劳动中,劳动者(即教师)与主要劳动工具和手段(即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履行着教育劳动工具的职能。教师劳动的质量高低与效果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劳动工具的改善程度,即取决于教师思想的好坏、品德的高低、知识的多少、能力的强弱、情感和意志的状况等。因此,教师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完善自己的各种素质,就成为改善教育劳动工具、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

4.教师劳动始终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展开

与其他职业劳动相比较,教师劳动中的人际关系有两大特点:一是关系复杂众多。任何劳动过程中都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工农业生产劳动中,劳动者每天大部分时间直接接触的是机器、原料、工具、土地、产品等实物。而教师的劳动,自始至终都要围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教师不仅要处理好与劳动对象即学生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与其他教师、教师集体、校领导、家长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二是关系重要。由于学生处在学生集体、教师集体、学校集体、学生家长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作用下,这就决定了教师劳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个体劳动与整体性劳动的统一。一个教师要完成教育任务,就必须处理和协调好众多复杂的人际关系,否则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劳动的效果。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关键因素。

5.教师的“劳动产品”具有其他任何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

教师劳动的结果是产生掌握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人。这种特殊的“劳动产品”,具有其他任何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因为这种“产品”,即受过教育的人,是活动着的、能够自我发展的。他们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能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面之广、影响度之深,是任何一种劳动产品都无法相提并论的。再从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关系来看,如果说在改造一般自然物的生产中,随着劳动过程的结束,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影响也就此结束的话,那么,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对学生的影响,却并不因教育过程的结束而随之消失,而是继续对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甚至这种影响常常会伴随学生的一生。从整个社会来看,教师不仅直接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学生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对学生高度负责,对整个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

从上述教师劳动的一系列特点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劳动的目的、对象、工具、过程、结果等各个环节都与教师道德密切相关。教师道德在教育劳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教师道德,便不会有有效的教育劳动。

[阅读链接]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小男孩儿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再见!”

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归还期限的。

他欣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人怔怔地望着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全城的人,今天早晨,我交给他们一个小男孩儿,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横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到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马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不曾迁移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的——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儿,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者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儿,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1]

作者以生动感人的文学语言,阐释了学校教育、教师劳动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所担负的重大责任,阐释了人们对学校和教师的无限期望,阐释了教师的“劳动产品”具有其他任何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重要的社会价值,阐释了学校和教师不仅要关心传递知识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关心孩子会成为一个“正直忠信”的人,还是学会了“奸猾诡诈”。

(二)教师劳动的价值

任何职业的从业人员,首先需要对本职业的存在价值有一个正确、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是他们形成职业荣誉感、职业责任心和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也需要全面深刻地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所在,这是他们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师德修养自觉性的基本前提。

教师劳动不仅能满足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能满足教师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具有两方面的基本价值。一般认为,一种劳动满足非我的需要时称为社会价值,而满足劳动者自身的需要时就称为自我价值。因此,教师劳动的价值构成,除了有社会价值之外,还有其自我价值,是这两方面价值的统一。

1.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耗费劳动力而产生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教师劳动价值的主要方面和主要标志。具体而言,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劳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精神文明是指人们主观世界的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的成果,主要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教师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着直接而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

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要发展进步,人类要走向更高文明,必须首先继承前人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将前代遗留的精神财富传授给新生一代,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现存社会的实践活动,接替老一辈的工作,延续社会的发展。就此而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则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由于教师都是先于学生受教育的人,不仅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知识,而且还懂得教育科学,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使他们有条件、有能力把人类浩如烟海、包罗万象的知识加以选择和概括,并以最快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这就使得新生一代能在较短时内吸收人类长期积累的大量间接经验,并迅速获得最新的科学知识。这就大大地提高了传播人类文明的效率。实践证明,通过教师把前人积累的知识和间接经验传授给新生一代,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最佳捷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得多与少、快与慢,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取决于教师的劳动。教师在继承和传播人类文化成果方面贡献巨大。

②教师是学生智能的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向学生传播人类已获得的间接经验,固然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并不是唯一的任务。用现代教育观点来看,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主要的不是看一个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主要是看其是否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有效运用知识,即是否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把开发学生智能放在重要地位。

教师在学生智能开发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智能的核心是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建立在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之上的。其次,教师通过揭示新思想、新知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追求热情和钻研精神,这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求真理的热情,是学生各种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重要条件。最后,教师在发展学生智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组织作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包括科技活动、社会调查、参观实际操作、专题讲座和演讲等,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发展学生智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里,这些活动主要是由教师来组织的。

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这不仅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必将大大促进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智能的发展,就没有科学的发展。

③教师是学生品德的培育者,对提高新生一代及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也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就是说,教师在学校里既应是教书的老师,也应是育人的导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从而使新生一代成为既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劳动工作技能,又有高尚的灵魂、良好的品德和正直个性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达到并完成其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劳动目的。由于教师在教育劳动中的特殊地位,使得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对提高一代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新生一代良好的道德面貌又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而促进社会全体成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是为全社会未来公民打基础的教育,中小学教师的劳动,对全社会的文明水准、道德风貌起着奠基的作用。可以说,教师不仅是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者,也是全民族道德的促进者。

④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教师一方面从事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参与新知识、新技术的开发和创造。许多教师集教学、科研于一身,既是教学活动的骨干力量,又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科研成果直接丰富着人类科学文化宝库,推动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2)教师劳动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教育部门虽然不是物质生产部门,却同物质生产紧密相关。教师劳动虽然不直接以生产物质产品的形式投入整个社会生产,但是却以培养生产力当中的主要因素——劳动者的形式而有力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社会物质生产各部门所需要的科技专家、管理人才及合格劳动者,都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出来,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社会的各行各业。不仅如此,通过教师劳动,提高了新生一代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这些精神因素也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从这些意义上我们说,教师劳动为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教育事业和教师劳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教育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现代社会,生产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就是后天的生产,这是当前国际上普遍的看法。现代社会物质财富的多寡与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同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成正比,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者教育程度的提高,都直接连接着教师的劳动。

(3)教师劳动对受教育者的成长发展起主导作用。影响受教育者成长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而学校教育和教师劳动在这些影响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教师职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是按照预定的教育目的和严密的教育计划,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通过一定的组织,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影响和引导。这些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成长发展的影响一般要比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更大,起主导作用。一个人从儿童时代开始,他的知识领域的开拓,智能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确立,文明习惯的养成,都直接与学校教育和教师劳动密切相关。一个人的先天禀赋再好,如果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的学校教育,那么,他在各方面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于是,有人就宣扬,机器将要代替教师,学校要逐渐消亡。这种看法是偏颇的,再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永远代替不了教师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先进教学仪器的设计和内容程序的编制需要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儿童心灵的塑造是不能用机器加工的,而只能用教师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智慧去感染和熏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及日常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学识、高尚品德、良好行为习惯、坚强意志等个性特征,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种人格对人格的影响,是任何先进的教学设备都无法替代的。教师劳动始终对受教育者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概而言之,教师劳动直接创造着精神财富,也间接创造着物质财富。教师劳动,从宏观角度看,同人类文明与国家兴衰,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从个体角度看,它对受教育者的成长发展起主导作用。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教师劳动的自我价值

教师劳动的自我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师劳动对于教师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的某种状态,是满足教师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程度。教师劳动除了满足社会需要、具有社会价值外,还能够在许多方面满足教师的自身需要,因而也具有很高的自我价值。只强**师劳动的社会价值而忽视教师劳动的自我价值,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具体而言,教师劳动的自我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1)教师劳动风险性较小,比较稳定,比较有保障;教师有较为优越的劳动环境、工作条件和工具资料,劳动安全系数也相对较高,这是劳动保障的价值。

(2)教师劳动的精神消耗能够在比较有规律和富有弹性的劳动作息时间内得到较好的补充和调剂,一年中的两个假期也是对教师劳动剩余价值的某种补偿,这一难得的优越性令众多其他职业者羡慕不已。

(3)教师运用自身具备的精神力量影响学生的劳动过程,也是教师发挥创造精神、施展与发展自身才能的过程,满足了教师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这是自我实现的价值。

(4)教师劳动是在与学生相处之中进行的,这不仅能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经验体会,有助于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且能享受师生情谊,有利于调节心理状态、保持青春活力,当见闻自己的学生取得成就也能分享到巨大的成功喜悦,这是其他职业所无法比拟的乐趣,这是教师劳动的怡情价值。

可见,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有着重要社会价值的职业,同时还是一种充满人生乐趣的职业。战国中期的大教育家孟子,就把“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看做是人生一大乐事。有一位苏联英雄,当别人告诉他说,要在他的故乡为他竖立一个半身铜像以做纪念的时候,他说:“我请求政府不要为我立半身铜像,而要为我的老师立半身铜像,因为他使我认识了生活的意义和美丽。”有人说,当教师有两大好处,一是天天向上,二是永远年轻。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过:“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3]教师职业,正是实现人类幸福和自身完美的职业之一。

总之,教师劳动不仅满足着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而且满足着教师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不仅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有很高的自我价值。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们应全面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教师价值观。在全社会日益重视教师劳动价值的同时,教师自己更应尊重自己的劳动,创造更高的价值。不管现在人们对教师职业和教师劳动的价值怎么看,教师自己首先应该自尊、自强、自爱、自乐,这是确立教师职业信念,自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