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情境教学的启示

1976年,我已近不惑之年。阴霾已散,雨后天晴,小鸟又能展翅。我真没想到,我还可以重新无拘无束地走上讲台。我贪婪地呼吸着暴风雨后清新的空气,仿佛重生了一般!

我开始了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求索。

就在我苦苦探索寻觅时,一次偶然的谈话,引发了让我为之奉献终身的课题。

那是1979年“五一”前夕,我巧遇初中时的外语老师蒋兆一先生。我问他:“蒋老师,外语里面有没有什么方法汉语教学里可以用呢?”他思索了一下说:“现在有一种方法叫情境教学。最近一期《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作了介绍,你可以看看。”

我迫不及待地把杂志借来,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读完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在外语教学里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孩子学习词汇、进行句式训练,变得生动有趣,非常轻松,而我们汉语教学却是呆板而抽象。于是我想:能不能把外语的情境教学,移植到汉语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来?

我联想到在具体生活中,不管是中国孩子还是外国孩子,他们都是在一种情境中开始学习语言的。孩子的第一声“妈妈”,是“妈妈”的这个形象多少次出现在他面前,然后大人再教他“妈妈”的发音,他才渐渐学会了叫“妈妈”。推而论之,所有的语言都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的。我想,这就是两者的相通之处,这是它们的工具性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的。既然外语、汉语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那么情境教学就可以为我所用。

精心准备之后,我开始做局部的尝试。那是在阅读课上留下5分钟进行片断的语言训练。课文是《小马过河》,一篇童话,里面有几个角色:老马、小马、松鼠、老牛,课文生动地描写了它们的对话和说话时的神情动作。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描述中运用提示语。那天我班刚巧获得卫生红旗。我请班上年龄最小的吴洲表演。

我对吴洲说:“吴洲,今天班上得红旗,你高兴吗?”他点点头,我又接着说:“那你就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蹦蹦跳跳地跑进教室,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最好说两遍,好吗?”

可爱的小吴洲跑着,笑着,报告好消息。我要孩子们把吴洲的神情、动作、报告的内容说一说。结果看了吴洲的表演,大家开心得不得了。因为那时语文课堂上有这样的表演,还是十分新鲜的事!孩子兴奋不已,纷纷举手,争相发言,他们说:

“吴洲连蹦带跳地说:‘我们班上得红旗了!’”

“吴洲跑进教室,欢天喜地地说:‘我们班上得红旗了!’”

“吴洲连声喊:‘我们班上得红旗了!我们班上得红旗了!’”

“吴洲兴高采烈地大声喊:‘我们班上得红旗了!’”

……

描写吴洲动态的词语,像炒豆子似的从孩子们嘴里蹦跳而出。孩子们的兴奋感染了我,我即兴地创设了一个情境:

“现在你们看李老师,”我望着孩子,笑嘻嘻地对大家说,“小朋友们好!”随即要求:“你们能描述一下李老师刚才说的话和脸上的神情吗?”

孩子们更兴奋了,纷纷举起了手,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

“李老师微笑地说:‘小朋友们好!’”

“李老师满面笑容地说:‘小朋友们好!’”

“李老师亲切地说:‘小朋友们好!’”

我真想不到,孩子们对创设的情境是这么欢迎。语言活动热烈地进行着,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我真是开心呀!那天,听课的老师都说:“李吉林,你今天这个办法好。”

第一次的成功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认真思考怎么把它继续往下做。第二课、第三课我从创设一个情境说一句话,到创设几个情境说几句话,到创设连贯的情境,说一小段话。有时我甚至和学生一起分角色进行表演。

情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激起了孩子热烈的情绪和强烈的表达欲望,而且师生关系也变得十分融洽。我开始意识到儿童语言的学习必须借助于特定的情境。

我思忖着,我创设的情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一是创设的情境是儿童生活中经历过的,他们觉得特别亲切;二是创设的情境与课文语言是有联系的,他们就有词儿去描绘,这就非常顺当而且很自然地促使儿童运用课文语言。

我感觉我找到了一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