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设计和意义

一、研究的问题和假设

问题的提出是研究成功的一半。这足见提问的重要性及其难度。不同问题源和提问方式揭示了不同的研究取向,甚至是研究者不同的自我认同方式。专注于理论的建构无可厚非,也非常有必要。但在现阶段,教育研究可能更需要以更为直接的方式来关照实践,回应现实的、具体问题的召唤。对教育实践的关怀应当成为教育研究的基本立场。值得欣慰的是,这一追求正在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联姻”之中不断趋于明朗。一方面,研究者开始意识到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高高在上”。他们逐渐走进教育的现场,倾听教育实践者的心声,收集更加鲜活的研究素材。这无疑为他们的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使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因此更具生命力。另一方面,教育实践者也开始享有了更多的研究“权力”。校本教研对“解决具体问题”理念的倡导揭开了教育科研的神秘面纱。质性的、深描的、叙事的研究路数充分彰显了教师在研究中的主体地位。

对教育实践的共同关注勾画了研究者与实践者通过平等对话、通力合作来解决实践问题的诱人图景。但愿本书的选题和研究成为一个抛砖引玉的起点。本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进行梳理,采用质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关键事件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呈现规律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最后,在当前中小学普遍开展的“三位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的展学进教学效果,提高学习关键事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体研究的问题如下:

(1)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不少,但是,本研究问题的基础和视角却有所不同。这一问题是基于对成人学习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结合他人和个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发现,进一步了解当前该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在关键事件的视角下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2)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中关键事件的内涵、特征、呈现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许多事件都可能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并非所有的事件都能够触及教师心灵深处,并引起教师认知与行为的改变。关键事件的产生、发展与呈现有其固有的规律,其中,关键事件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出现的时间、频次、情景、涉及的主题等都是分析的重点。同时,关键事件生成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个性特征、知识背景、现有的专业水平以及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都会对关键事件的生成产生影响。最后,学校组织的有关特性也是影响教师行为的重要变量。因而,对关键事件影响因素的分析,将从教师个人与学校组织两个层面来进行。例如,教师反思的方式,学校的硬件条件、组织氛围等。

(3)关键事件在个人和组织层面的呈现规律存在何种差异?首先对关键事件在个人、学校组织之间呈现的差异性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关键事件的影响因素。同时,探讨通过关键事件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的可能性。

(4)如何有效利用关键事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在现有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校本教研框架下,探讨如何有效地激发教师对关键事件的反思以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提出有效利用关键事件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并非所有的教师都经历过关键事件。同时,关键事件将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学领域,其主题也将主要围绕教学、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

(2)并非所有的事件都能进入教师的反思视域,从而成为关键事件,这里存在一个筛选机制。教师已有的经验与个人的反思学习是影响关键事件的重要因素。其中,决定教师反思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元认知水平。相应的,教师的元认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能否经历关键事件、对关键事件的反思水平以及关键事件所发挥的作用。

(3)教师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所处的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反思方式以及学校的组织氛围等是影响关键事件的主要因素。关键事件在学校类别、学校的硬件资源、教师的部分人口学变量等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工作年限、反思方式以及学校的组织氛围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4)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与关键事件呈现的频数(包括是否呈现)之间存在交互的影响关系。一定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关键事件产生的前提条件,关键事件同样能够有效地预测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成效,如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

(5)关键事件可以成为整合“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校本教研模式中各环节的基础,并成为其有效的载体。关键事件的引入有助于化解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明显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