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的研究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本课程不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展开理论的分析和阐释,同时更结合一线教学案例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实践的反思,为学习者提供更具体的实践指导。因此,在学习本门课程的时候,学习者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更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以实践来检验和完善理论,从而全方位地提升自身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本课程不仅要求学习者努力学习课程的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的素养,同时也要求学习者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实践的素养。因此,本课程在学习方法上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学习者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学习者在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入理解这些理论知识。一方面,学习者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特征、功能等要有深入的学习和领悟,对基础性的学术概念和思想观念有比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学习者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脉络也要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演进,了解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门课程的学科发展史,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另一方面,学习者要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升实践的能力。学习者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实践的能力。其一,学习者应通过课程中的实践活动环节来展开实践学习。本课程在内容编排上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多实践活动环节,比如读前反思、拓展阅读、体验练习、教学一线纪事等,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实践环节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实现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其二,学习者在学习本门课程过程中还应当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向更为充实、丰富的教师职业生活,以回归教师生活世界的方式来学习、理解和领悟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与意义,使得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实践的过程,促进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的全方位提升。

二、本课程的研究方法

本课程的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第一,文献研究法。本课程研究以文献研究法为重要方法,该方法是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获得对整个课程知识领域的全面认识,并且从已有文献中获得有用的学术资源,巩固研究的学术基础。另一方面,文献研究法还用于检视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文献,分析这些文献对于本课程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此来夯实本课程的基础,为课程的开发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理论分析法。本课程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法来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特征、功能以及基本范畴等进行学术理论的分析,对教师的教学伦理、科研伦理、社会伦理等进行细致的理论阐述,并且总结和归纳教师职业道德的学术发展脉络,从而为本研究奠定更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观察、访谈法。本研究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进入教师职业生活的第一现场,与一线教师展开充分的交流和合作,更真切地体验教师职业生活的现实状况及其问题,从而为本课程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第四,行动研究法。本课程研究不仅仅是学科专家的理论研究,同时也是引导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的行动研究。通过关注一线教师的职业生活,鼓励一线教师展开行动研究,本课程研究促进了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的对话和理解,增强了课程研究的实践针对性,从而使得本课程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