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绍兴师范学校

鲁迅到绍兴师范学校那天,身穿一件灰色棉袍,头戴一顶陆军帽,英姿勃勃,学生们“欢迎新校长的态度,完全和欢迎新国家的态度一样”。[32]

鲁迅出任校长后,把留日时的同学范爱农请来担任教务主任,全校其他教职员工,一律不动,连会计也没更换,使大家很快就安下心来工作。这对当时“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社会陋习是一个很大的改革。

过去的监督如同官僚,到校时也只坐办公室,不了解下情。鲁迅与他们不同。他经常深入教室、操场、厨房、寝室,了解情况,及时处理问题。

鲁迅工作认真,平易近人。有时教师请假,鲁迅就亲自为他们代课。学生反映鲁迅讲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印象深,记得住。

例如,鲁迅代替请假的教师上作文课。有一次,他出的作文题目是“杨子为我,墨子兼爱,何者孰是?”他引导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写出文章。[33]他也帮助国文教师批改作文。据当时的学生孙伏园回忆,他写了一篇祝贺南京政府成立并改用阳历一类主题的文章,鲁迅批改后,在这篇文章的末尾写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8个字,给予鼓励。事后孙伏园经常对人说起,鲁迅先生对他的这个鼓励使他毕生难忘,时刻鞭策着他的学习和工作。

每天晚上,鲁迅都去查看学生夜自修的情况。渐渐地,他发现学生们听到他的脚步声就立即安静下来,而且坐得端端正正的。他觉得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就和蔼地对学生们说,我又不是老虎,怕什么,只要大家认真自修就好了。

对一些只顾读书,不注意体育锻炼,健康状况不佳的学生,鲁迅教育他们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起来。孙伏园回忆:“我是什么事情也不会动手的人,身体又薄弱,经不起辛苦,鲁迅先生教我种种锻炼的方法。”[34]

鲁迅经常亲自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耐心细致又坚持原则。有一次,熄灯铃已经打过,鲁迅到学生宿舍查看就寝情况。凑巧,有几个贪玩的学生正在做“调狮子”游戏,一见校长来了,都很难为情,一时不知所措。鲁迅并没有斥责他们,而是和气地说,可以睡了,明天到操场去玩个痛快!同时指出应当按时作息,遵守制度。

还有一次,鲁迅发现有几个学生连续违反校规,夜间私自外出,就把他们叫到跟前,诚恳地对他们说,你们是师范生,将来要做学生的榜样,如果学校开除了你们,你们的名誉要受到影响。再说,过几个月你们就要毕业了,要是现在被开除,实在可惜。这几个学生为鲁迅的诚恳态度所感动,都老老实实讲出他们到亲戚家打小牌的事,并表示悔过,以后绝不再犯。鲁迅就说,只要你们能改,这次就不给你们处分,你们回去把这次犯的错误记成一篇日记。学生们都心服口服。

由于鲁迅对学校工作兢兢业业,对教师、学生关怀备至,因而受到师生们的爱戴和尊敬。大家一致认为他是创校以来责任心最强的一任校长。

在任职期间,鲁迅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1911年冬,他写了短篇文言小说《怀旧》。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揭露旧塾师虐杀儿童的罪恶和一些士绅、商贾在革命来临时的丑态。

鲁迅非常关心义务教育问题。1911年年底,鲁迅与其三弟周建人联名发表《维持小学教育之意见》一文。文章建议教育当局要重视国民义务教育,使绍兴的儿童都能上小学。

此外,鲁迅还参加有关教育的社会活动,如1912年2月,为纪念被反动派杀害的光复会领袖陶成章,越社人士筹备举办成章学校,鲁迅为发起人之一,该校开学后,学生数曾超过1000人。

王金发属资产阶级革命派,初到绍兴表现不坏,能顾大局,听舆论,推行过一些革命措施。后来,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封建势力乘虚而入,对他进行包围,捧得他自己也忘乎所以,大做“王都督”。

鲁迅的一些学生主张办一份报纸来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并“监督”军政分府。鲁迅同意了,并积极参与筹备。报纸被定名为《越铎日报》后,他亲自写了《〈越铎〉出世辞》,指出报纸的宗旨在于:“促共和之进行,尺政治之得失,发社会之蒙覆,振勇毅之精神。”[35]后《越铎日报》被篡权变质,那时鲁迅已与该报没有关系。

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斗争得十分激烈。这一斗争在绍兴学界也有充分反映。鲁迅对绍兴教育界的黑暗面一直不满,加上师范学校经费困难,他于任校长3个月后便决定辞职。

1912年2月16日至24日,他在《越铎日报》上发表了离开绍兴师范学校的声明,题为《周豫才告白》。全文如下:“周豫才告白:仆已辞去山会学校校长。校内诸事业于本月十三日由学务科派科员朱君幼溪至校交代清楚。凡关于该校事务,以后均希向民事署学务科接洽,仆不更负责任,此白。”[36]

绍兴师范学校师生得知鲁迅辞去校长职务,深表惋惜。事后,当他们了解到鲁迅办理移交时学校经费只余下一角多钱时,对鲁迅艰苦办学的精神更加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