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改革问题

年轻国家的学校改革和教育改革在很多方面决定于每个国家的政治方向和经济状况。发展中国家在教育方面所面临的困难阻碍了实行符合民族发展需要的重大改革。

许多过去的殖民地,特别是以前的法属殖民地,保存了殖民主义时期形成的那种学校结构。这种情况在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几内亚共和国、马里、乍得、刚果、塞内加尔、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等都存在。但是现在正在对学校制度做某些改变:力求建立连接的各阶段教育,包括小学、主要学校或基础学校、完全中等教育的高年级、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高等学校等。为了尽快地培养民族干部,教育机关在许多场合不得不缩短中小学的课程。完全中学远少于小学和主要学校。学生人数的增长超过校舍的建设和教师干部的增加。

在过去的英属殖民地可以看到大致相同的景象。这些国家也被迫暂时保留殖民主义时期遗留下来的学校制度的结构(小学、现代学校、文法学校)。现在年轻的国家也开始转入由初等教育、基础教育和完全中等教育组成的连接的学校结构。

许多年轻的国家通过了四、五、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法令。有些国家把执行小学义务教育法令列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教育发展计划。但是在大多数非洲和亚洲国家的计划中,实施小学义务教育的时间要晚一些,要在建立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的时候,这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地区计划的修正中可以看出来。暂时数量还不多的主要学校和完全中学正处于教学内容和结构的改革阶段。其中许多学校由于必须最快地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培养干部而执行着职业学校的职能。甚至有些小学也具有这个特点(几内亚、马里、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在许多年轻的国家,传教士学校和私立学校、各种宗教团体的学校(特别是天主教学校)仍继续存在,这是因为极端缺少校舍和有业务水平的教师,所以不得不利用一切可能性,哪怕只是能部分地解决教育任务。但是政府把停办教会学校或把它们纳入国家系统作为未来的任务。

几个较发达的获得独立的国家较为彻底地解决了学校改革问题。如在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法令确定了衔接的结构,由小学、不完全中学(主要学校)和完全中学组成,一般为十二年学制。实行小学义务教育,把所有私立学校纳入国家系统。但是学校数量不足,远不能实现所有儿童都能入小学。在印度共和国建立了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的学校结构,通过了有关小学义务教育的法令。但是印度各邦的教育和经济条件远不相同,因此许多儿童或是根本不上学,或只能获得最简单的知识。

近年来许多年轻国家开始了学校改革。如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几内亚、马里及其他国家,教学分成三个阶段。小学为六年制,以后各阶段是二年制或三年制,为进入高等学校或从事实际工作做准备。但这些国家还不能保证所有儿童都能入小学义务学校学习。

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退学率也很高,特别是在小学和不完全中学。拉丁美洲国家情况较好。这些国家的学校制度基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那里居民识字的程度比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要高。但这个地区也有自己的困难: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小学的学制为二至六年,容纳的仅是社会上最贫困阶层的人民。小学和中学的教学大纲差别相当大,以致从小学入中学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具备完整课程的中学直到目前只招收富有家庭的子女。拉丁美洲的三个较发达的国家(墨西哥、阿根廷、秘鲁)试图在三个衔接阶段的基础上建立标准统一的学校,这些进步的改革暂时还处于初步的实施阶段。至于拉丁美洲的贫困居民(数量很大),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迫只能获得低质量的小学所授予的极少量的知识。此外,在拉丁美洲有许多儿童根本没有可能上学,关于小学义务教育的法令只是形式的,得不到任何保障;初级教育阶段的学生退学率极高。

如果讲到所有获得独立的国家的主要趋势,那就是力图通过逐步改革来统一学校制度,保证学校各阶段的衔接性,并为容纳所有学龄儿童创造条件。但注意的中心暂时是消灭文盲和使儿童受到初等教育。

[1] 参见《社会主义国家学校的教育问题》,见《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教育部长会议的材料》,3、21、40页,莫斯科,1975。

[2] 参见耶·库别尔斯基:《波兰教育三十年》,载《苏维埃教育学》,1974(1)。

[3] 参见《1973年匈牙利统计手册》,293页,布达佩斯,1973。

[4] 参见《社会主义国家学校的教育问题》,见《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教育部长会议材料》,8、40页,莫斯科,1975。

[5] 图表根据:《经互会成员国的国民经济统计汇编》,313页,莫斯科,1974;《经互会成员国1976年统计年鉴》,427页,莫斯科,1976。

[6] 图表根据:同表1。

[7] 图表根据:同表1。

[8] 格·皮希特:《德国教育危机》,慕尼黑,1965;尔·乌利希:《美国教育的危机和希望》,阿瑟通出版社,1966(7);莫里斯·鲁瓦:《学校的灾难》,巴黎,1962。

[9] 参见《我们的时代》,17页,1973(15)。

[10] 《资本主义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载《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13页,1977(8)。

[11]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载《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16页,1975(9)。

[12] 《1976年资本主义经济》,载《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53页,1977(3)。

[13] 尤·波卡塔耶夫,弗·舍纳耶夫:《现代经济危机的几个特点》,载《共产党人》,80页,1975(12)。

[14] 《德国教师报》,2页,1976(37)。

[15] 《新德国》,1977(1)。

[16] 《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文件和材料》,298页,莫斯科,1969。

[17] 《英国共产党政策中的教育》,4页,伦敦,1964。

[18] 《对教育进行民主改革的建议》,载《学校和民族》,200页,1967(156)。

[19] 米尔豪·雅克:《法国共产党的理论工作》,载《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60~61页,1975(9)。

[20] 《美国共产党的新纲领》,75页,纽约,1970。

[21] 《美国共产党的新纲领》,76页,纽约,1970。

[22] 《走向拯救和平、保卫民主权利、社会保障的道路》《德国共产党的纲领性宣言》《德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决议》,载《统一》,22页,1963(22)。

[23] 《实现工人阶级教育政策的要求》,见《德国的共产党为改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紧急建议》,杜塞尔多夫:德国的共产党委员会,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