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方向
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不仅具有民族意义,而且具有国际意义。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时代的开端,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转折时刻。社会主义为劳动人民打开了获取知识、获取精神文化财富的广阔道路。政治革命和社会经济革命与文化革命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在文化革命的过程中建立了新的、社会主义的学校。由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提出,由列宁发展和具体化的社会主义社会个性形成的理论成为苏维埃学校工作和教育学的基础。在俄共(布)第八次党代会上通过的党纲(1919)中提出了国民教育方面的主要任务:把学校从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工具转变为彻底消灭社会阶级的工具,转变为对社会进行共产主义改造的工具。这个主导思想决定了共产党和苏联国家教育政策的所有主要方面。
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理论和学校建设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困难是由一系列原因引起的。
第一,走上建设社会主义学校道路的欧洲国家具有不同的教育发展水平。有些国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在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时已具有比较完善的教育制度,居民几乎都是识字的。在其他国家,劳动人民中的文盲比例很高:波兰和保加利亚的文盲几乎占居民的四分之一,罗马尼亚为三分之一。资产阶级法律早就规定的国民学校中的义务教育年限在匈牙利是6年(1868),保加利亚是7年(1921),捷克(1869)、普鲁士(1872)、匈牙利(1940)是8年,但实际上并未实施。中等和高等教育实际上对工农子女来说是不可及的。
第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许多国家有50%~60%的校舍遭到破坏,大量的设备被损毁。很多进步教师牺牲在法西斯的监狱和集中营,牺牲在前线。
第三,中小学、高等学校、教师培训系统的教学和教育内容渗透了明显的、反动的法西斯思想意识。
第四,新学校的建设是在复杂的社会经济条件中进行的。多民族国家(苏联)发展教育的经验极大地减轻了这个过程的困难,但在运用这个经验时必须把民族利益和国际任务、每一个国家的特点结合起来。
第五,帝国主义的宣传千方百计地煽动民族主义感情,对社会主义国家年青一代的教学和教育的内容和性质施加自己的思想影响,破坏社会主义的团结。
以上这些情况不能不反映到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教育的发展上。
社会主义国家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的教育和教学理论时,对学校和教育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社会主义国民教育制度是逐步形成的,它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组成部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特定的教育任务和问题。
第一阶段(1944—1950年),这是国民教育制度民主化阶段:把学校转变为国立的、统一的、普及的;消除受教育的特权;保证一切儿童,不论其社会出身、财产、民族及其父母的信仰如何,都有可能在任何学校,包括大学学习;为消灭城乡学校的差别创造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一般受教育水平;使教学和教育摆脱法西斯及其他反动影响;培养学生和平、民族间相互谅解、尊敬劳动者的意识;吸引劳动人民和民主知识分子参加学校工作;为劳动青年的教育建立相应的学校(工农速成中学、夜校、训练班等)。
教育领域的民主改革在人民民主国家的宪法上固定下来,而全体公民受教育权的实施途径、国民教育制度的结构、各教育机构的任务则由1945年至1950年通过的学校法令规定。
解决这些任务的过程为具体实施所有人的教育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普及义务学校和完全中学网;在乡村地区建立中心学校和学生宿舍;拨出助学金经费,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科书和教学用品;扩大培训教师的学校网;为少数民族建立用本族语进行教学的学校;等等。在这个阶段,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学生数显著增加。
第二阶段(1950—1960年),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中的社会主义部分在工业、银行系统、内外贸易中占统治地位,彻底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国家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基本上消灭了50岁以下的文盲;大力建设校舍,大大提高了居民的一般文化水平;各种类型学校的学生数大大增加。
社会经济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治任务,加强了完善国民教育制度、根据不断发展的工农业社会主义生产的需要制定年青一代教学和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必要性。在这个时期对普通学校提出了下列任务:提高教育的科学水平;继续研究综合技术教育理论并在学校中实施;保证教学和教育与社会生活、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有更紧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对待劳动和公共财产的社会主义态度,使学生掌握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实践工作的技能和技巧;把教学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
对普通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和途径是在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会议上确定的,并反映在1956年至1961年通过的学校法令上。法令规定要延长普通义务学校的学习年限: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为10年,捷克为9年,保加利亚、波兰为8年。
根据生产、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普通学校的结构和教学内容有某些变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文化、科学、国民教育也要有很快的发展。当前科学正在转变为社会的直接生产力,这一点尤为重要。
统一的社会主义国民教育制度顺利地完成着在教学教育机构—从幼儿园直至成人进修机构—改进年青一代教学和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法的任务,这些任务是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提出来的。
社会主义国家积累起来的发展年青一代教学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全部经验证明了,把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民族教育制度的努力,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完善教学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努力结合起来,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学校马列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教育的成就是毋庸争辩的。它是严格遵循列宁的政治、思想和经济统一的原则的结果。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制度,完善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要求。
社会主义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不是要满足狭义的生产上的技术要求和经济要求,不是要培养狭隘的唯技术专家,而是要培养创造性的人,有社会主义社会自觉且积极的建设者。
从质量上完善社会主义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最有利的条件,使丰富的精神、纯洁的道德和完善的体力结合起来。苏联学校改革的基本方向在苏共党纲(1961)中有规定,苏共第二十四次党代会关于向义务中等教育过渡的决议中也有规定。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的文件中也有关于这些问题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