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是有效的:“三驾马车”之一
管理,就必须卓有成效。
——彼得·德鲁克
效率就是正确做事(Do the thing right);效果就是做正确的事(Do the right thing)。
——彼得·德鲁克
一、管理的内涵
什么是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基础命题,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管理学研究者们长期以来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但迄今为止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这与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不无关系,但同时也表明了管理学是一门内涵丰富、深奥的学科。因为其内容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以下列举几种相对普遍的概念解释。
(一)国外管理学家对管理的经典解释
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不是专家或经理独有的特权和责任,而是企业全体成员(包括工人)的共同职责,只是职位越高,管理责任越大。”
泰罗认为,管理就是“要明确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梅西认为,管理是“一个合作的群体将各种行动引向共同目标的过程”。
卡斯特认为,“管理是一个社会过程,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通过它,大量互无关系的资源得以结合成为一个实现预定目标的总体”。
杜拉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客观作用,应当把完成职责作为根本。”“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语言”。
布洛克特认为,“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二)国内学者及各类工具书对管理的解释
张尚仁认为:“管理就是指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的控制人和组织的行为使之趋向预定目标的技术、科学和活动。”
徐国华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杨文士认为:“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中国百科大辞典》对于管理的解释是,管理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对被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活动的总称。
按照《世界百科全书》解释,管理,从字面上讲就是管辖、处理的意思;而从更深层次上讲,管理就是对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一切活动的指导。它的目的是使每一行为或决策有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决策科学辞典》中,管理被认为是管辖和治理,是管理者为实现一定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协调、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三)对管理的理解
由此可见,大家对管理的认识目前还不统一。不同的领域关注的内容不同:在经济学家看来:管理就是生产力;在社会学家看来:管理就是一种职权系统;在政治学家看来:管理就是一种地位系统。[1]
管理的内涵:持不同观点的人,看法不同:(1)“职能论”认为:管理就是履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或过程);(2)“资源论”认为:管理就是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进行管理,就是合理的资源配置;(3)“目的论”认为:管理就是实现组织目标,追求最大的经济或社会效益;(4)“系统论”认为:管理就是创造一个能工作的内外“环境”,协调各子系统与环境的关系;(5)“决策论”认为:管理就是决策;(6)“人本论”认为:管理就是指导他人、激励他人的方法;(7)“模式论”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式寻找最优解决问题的方案。
管理的职能:虽然目前关于管理的概念上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但近年来,学者们对管理职能的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即管理活动一般包括计划、组织、协调、反馈、控制等基本职能。
管理的任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1)组织生产经营活动;(2)有效利用人、财、物资源;(3)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组织竞争力;(4)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员工成长;(5)协调内外关系。
由此,我们理解:管理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反馈、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方式,对组织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使组织目标得以效益最大化的实现过程。
二、管理的职能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在管理的概念上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但近年来,学者们对管理职能的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即管理活动一般包括计划、组织、协调、反馈、控制等基本职能,这也是管理的基本过程。很多管理学书籍都将这些职能作为核心内容加以讨论。
1.计划。计划是在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基础上,确定达到预定目标的方式、途径和程序。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中“预”是预先的意思,指事先做好计划或准备;“立”就是成功;“废”就是败坏,这句话的整体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要有计划,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强调了计划与准备的重要性。如果说“摸着石头过河”是小农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那么凡事做好规划、计划、蓝图则是现代社会生产的主要特征。
2.组织。这里的组织是一个动词,指的是将安排分散、混乱的人或事物结合成为一定的系统或整体,使之具有秩序性,没有组织,就没有秩序,就会混乱,就不会成为体系,更谈不上目标和效率。组织是行动的开端或前提,是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
3.协调。协调的本意是配合得当,步调一致。作为管理活动一个重要环节,在这里,它的意思是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对于组织内部、外部所存在的不协调或矛盾事件所进行的调适活动。协调的内涵就是配合、合作、顺畅、一致,没有协调就会发生“1+1=0”的事情,而不会出现“1+1>2”的预期。
4.反馈。在控制论中,反馈是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在这里反馈是指管理者对组织运行过程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出前期做法的优点与不足,并将其作为采取下一步做法的重要依据。凡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都会出现偏差,有偏差就需要随时纠正,否则就会出现“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事情,因此凡事都需要及时反馈,这也是控制论的核心思想。
5.控制。控制有操纵的意思,是使对象受管理者的意愿支配,而非自由活动。在这里控制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依据反馈结果对组织运行进行调整,从而从总体上把握组织向着管理者所要求的方向运行。控制往往和组织目标、计划联系在一起,实现目标、实现预期是控制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控制就不会实现组织目标。
图2.1 管理过程示意图
[1] 安文铸.现代教育管理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