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协同教育的类型
三大教育系统的独有要素相互渗透进入另一系统将产生如图1-22所示的多种类型的协同教育。
图1-22 多种类型的协同教育
(一)协同家庭教育
1.学校协同家庭教育
学校协同家庭教育是指学校教育系统要素——教师或学校教育媒体进入家庭教育系统,协同产生教育功能。例如,学校通过平台向学生提供在家学习所需资源,向家长发布重要公告、孩子的成绩报告等。
案例:班班星融入学生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
班班星是由广州迅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一款班级文化展示与应用集合的桌面应用系统,具有强大的信息展示、互动与发布管理功能。它支持移动终端信息管理发布,同时还能记录学生的成长数据,是一款集管理、文化、教学、资源于一体的教学应用系统,采用“云+端”的应用模式,如图1-23所示。
图1-23 班班星首页
在禅城区一小学,五年级三班的班主任陈老师每天都会借助班班星记录学生的成长活动。这款班班星平台不但有网页版,还有手机应用端,方便教师随时随地地记录,如图1-24所示。
图1-24 应用客户端
从早上学生进入学校起,陈老师就开始用班班星记录学生的各种学习与生活状态。晨读时,利用班级宣言功能,教师可以自行设定本班的宣言,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如图1-25所示。在晨读时展示积极向上的班级宣言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鼓舞学生士气。由班级宣言体现的班级精神,也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图1-25 班级宣言
上课前,教师可以展示班班星的首页,上面有日历、时间、天气、值日生、课程表等,提醒学生今天的课程安排,做好上课准备。课上,教师可以运用班班星的多项功能,如随时调用班班星里的海量资源,借助现有的资源或者自己之前上传到平台上的资源进行教学,如图1-26所示。
图1-26 班级资源
调用班班星的无线互动功能,教师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对班级设备进行无线控制,实现与学生、屏幕之间的互动,如图1-27所示。
图1-27 无线互动
对于新教师或新学生来说,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更快地认识对方,教师还可以在课上借助座位表来认识同学,如图1-28所示。
图1-28 座位表
除了运用于学习中,还可以将班班星运用到课外活动中。例如每天的升旗仪式和眼保健操等,可以借助班班星的场景应用功能带入场景,渲染氛围,如图1-29所示。
图1-29 场景应用
结束一周的学习之后,教师根据大家一周的表现,和学生一起评出“每周之星”,并将评选出的学生记录在表扬栏中,或者将进步最大的同学评为“数学达人”“进步之星”等,如图1-30所示。这种可视化的表扬,深受学生喜欢,并能够起到激励作用。
图1-30 表扬栏
教师可将一天或者一周产生的数据发送给家长,实现家庭教育协同学校教育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2.社会协同家庭教育
社会协同家庭教育是指社会教育系统要素——社会教育组织者或社会教育资源进入家庭教育系统,协同产生教育功能。例如,大众传播媒体报纸、广播、电视进入家庭,在父母指导下对子女进行教育。
(二)协同学校教育
1.家庭协同学校教育
家庭协同学校教育是指家庭教育系统要素进入学校教育系统产生教育功能。例如,父母借助信息技术,通过互动工具,或者去学校参加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思想状况。
2.社会协同学校教育
社会协同学校教育是指社会教育系统要素进入学校教育系统产生教育功能。
(三)协同社会教育
1.家庭协同社会教育
家庭协同社会教育是指家庭教育系统要素进入社会教育系统产生教育功能。例如,父母引导孩子积极主动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引导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博物馆,举行国旗献辞、宣誓仪式等活动,让孩子接受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教育。
2.学校协同社会教育
学校协同社会教育是指学校教育系统要素进入社会教育系统产生教育功能。例如,“请进来”,请律师、警察等来校讲法律、讲法规、讲危害、讲人生;“走出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公益活动,如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去烈士陵园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