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变革的重大意义
“互联网+”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借助互联网及相关信息技术的支持,打破原来结构化和封闭的教育体系,建立灵活而开放的学习生态,从而有效促进教育本质的实现。
在“互联网+”的盛行之势下,教育凭借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力量节节攀升,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各行业各专业的教育教学项目和课程免费或低费用学习,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各种学习平台和学习工具架构起学习应用的多样性,让每一类学习活动都能得以开展。想象一下,一个北京白领在上班的地铁上,通过手机上了一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企业管理课;一个西藏偏远牧区的孩子坐在电脑前,听北京的小学老师讲授音乐课……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理想场景。学习者基于移动终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沉浸式学习,打破原来的学科知识体系,让学习者以问题和个人需要为中心实现个性化学习,构建个性化的、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知识结构;不分国界、不分老幼,随时随地利用全球最好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
案例:利用移动微课堂开展移动学习
教育信息化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真正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生不再需要开电脑、敲网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只需要轻轻点开手机,就能随时接收到课程安排、考试成绩、教师评语等,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进行学习。
移动终端学习让学习者利用分散的时间结合需求进行学习,其内容、学习的步调都可以由学习者自己定,是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的微型学习因其具有较高的自主权与选择权、方便快捷、内容丰富、学习方式自由等优点,已成为常规学校学习和正式学习项目的补充。
“移动微课堂互动学习平台”是一个适用于不同终端的内容资源聚合和分发平台,是融合传统纸质教辅和新媒体的学习应用平台。它通过诊断服务,推送适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学习方案。学生既可以先诊断后学习,也可以按知识点学习,再诊断复习。移动微课堂倡导“看、做、练、问”四位一体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个性化学习,高效率学习”。学习者可以登录移动微课堂网页版(http:∥139.129.15.208:8081/pc_wk/ydwkt.html),也可以扫码获得手机版,如图1-12所示。
图1-12 移动微课堂
借助移动微课堂,学生可以在微课库中观看微课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如图1-13所示。微课堂还能提醒学生有对应的新任务未完成,在任务中显示各学科中未学习的部分,如图1-14所示,让学生及时完成针对性练习,以实现知识的不断深化。
图1-13 微课库
图1-14 完成布置的作业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通过观看林黛玉进贾府的小视频,学生能够大体了解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但是对于文章中很多古今异义词语的理解却不是很深刻,如“**”“态度”等词语。在任务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字典和反复观看视频体会其在文章中的意思,之后完成相应的针对性练习,自行解决这些疑惑,而不用等到课堂上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难题,对于数学或者物理等学科的学习,需要详细的解答过程或者实验步骤,所以反复观看视频的作用并不是很大。这时候,学生可以在问题广场中发布自己的难题,向教师和同伴寻求问题的解决步骤,如图1-15所示。教师或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拍成照片,上传至问题广场中的答疑区供提问的同学参考。对动手操作的问题,可以将步骤拍成小视频上传。如果每个学生都充分利用这一答疑空间,那么也就实现了个性化指导和一对一的辅导,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微课堂可将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延续到课后(有些学生可能在课上由于时间不允许或者没有想好答案而错过分享的机会),教师或者学生可以在讨论区中发布相应的话题,所有人在话题下畅所欲言,如图1-16所示。
图1-15 问题广场的答疑区
图1-16 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