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通主义的内涵及核心观点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理论和原则是其学习观和知识观的简要体现。联通主义创始人在论文、报告和博客中反复阐述这些观点。为了与传统学习理论相对照,联通主义以哲学取向、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为基本框架,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不断丰富和完善。
(一)联通主义观点的哲学取向
联通主义学习并不适合于所有学习者,它对学习者的能力准备暗含两个前提假设:其一,学习者都受过教育,有信心和能力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其二,学习者有参与联通主义学习的能力,能对信息是否正确、是否对自己有用做出判断。由此可以看出,联通主义学习的发生以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为基础,不适合所有学习阶段。就目前来说,这种学习更适合非正式学习和高年级学生的学习。
从哲学取向上看,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围绕“连接”而展开,因为世界本质是“整体的、分布的,是对要素如何被感知者连接的反映”,因此他们认为对世界的认识即知识存在于连接建立的过程中,对应的方法则是从多个方面评价连接。
(二)联通主义的知识观
联通主义认为知识存在于连接中,是一种联通化的知识。知识是一种网络现象,不管是个体的还是社会的知识都具有网络特性。人的大脑本身也是一个网络,包括多个实体、神经,且彼此连接,人脑中的知识就出现在这些连接中。网络中的知识有很多特性,最核心的有三个:动态性、隐性和生长性(即网络中的知识通过与其他节点的交互而建立新的连接,产生新的知识),知识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动态网络和生态——有适应力的模型。高质量的网络及其联通产生高品质的知识分享。
个人是联通主义的起点,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与机构,反过来各种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被反馈给个人所组成的网络,提供给个人进一步学习。个体从网络中获取知识具有阶段性,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路径:意识和理解(基本信息处理技能,工具使用)→联通形成(建立个人网络)→贡献和介入模式识别(识别网络中的新兴模式和趋势)→意义生成→实践(反思网络生态的形成,并改变网络以外的生态)。
个体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通过寻径与意会的过程建立信息之间的连接,在网络中进行定向,保持碎片化、分布式信息之间的凝聚性,并由此创建学习制品,从而促进知识的持续流动和生长。
联通主义学习知识观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基于创造的知识生长,不仅强调建立与已有知识节点的连接,还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新的节点,并与之建立连接,促进知识生长。
(三)联通主义的学习观
联通主义认为学习即网络的形成。学习不是单一的事件,而是一个连续的、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学习是允许我们接受新知识,并将新知识作为个人知识网络的新节点而编码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学习发展个人知识网络,以保持知识的时代性、持续获得知识以及创造连通新知识。知识的获得不是直接的转换过程,而是意义化的过程。该过程是在包含内容、资源创造者和学习者的情境中发生的。影响连接强度的关键因素包括动机、情感、对节点的矛盾、节点的开放程度及重复性、模式化、逻辑和经验等。知识获取过程包含了丰富的认知和情感参与,在与他人持续的反馈中认知和情感不断交织。情感和认知影响如何将其他节点整合到更大的网络中。学习不是单一的事件,也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四)联通主义的课程观
在互联网时代,联通主义课程的典型案例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它们是开放、分布、学习者定义、社会化和在线的课程,是指以开放教育资源为核心内容,以网络思维为引导,将课程参与者通过在线学习活动连接起来,让学习者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在学习活动中创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拓展阅读
联通主义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联通主义认为教学是开放式的,教师是课程的促进者,即教师角色由课程的控制者变为影响者,教师的作用不是控制课堂而是影响或塑造在线学习。教师被定位为学习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在联通主义学习中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七个方面。
(1)放大。因为学习者通常会收听和关注促进者,所以促进者是多节点中的重要节点,通常也是学习者个人网络的关键节点。促进者的观点、信息都可能被课程的大部分参考者接收。因此,促进者起到了放大的作用。
(2)策展。策展即策划安排之意,指促进者在学习情境中安排学习者必须学习的关键要素。这种策展主要体现在与学习者的对话、评论、同步讨论以及个人反思中。
(3)促进寻径和社会化。促进者可以帮助学习者将复杂、散乱的信息变得有意义,并让学习者在一堆让人迷惑和矛盾的观点中找到方向;也可参与到会话中,鼓励学习者建立初步的联系,在网络中找到相对稳定的立足点,并集中于重要主题。
(4)聚合。联通主义学习是随着课程展开,大量碎片化内容交互而逐渐形成的,促进者需要不断聚合生成性内容并将其推送给学习者。
(5)过滤。促进者可以通过选择课程内容的学习材料等显性方式过滤信息,也可通过类似围绕主题写总结博客等隐性方式过滤信息,来使自己专注对主题的理解。
(6)模仿。教学是一个模仿和演示的过程,学习则是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因此促进者是示范者而非决定者或者引导者,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共同旅行者。
(7)持续存在。促进者需要有一个网络存在点和能表达自己观点并被他人发现的空间,有自己的网络身份,与学习者保持一致,从而通过网络活动与学习者保持联系,发挥其放大、策展、聚合和过程内容等作用。
联通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自我导向、网络导向的学习者和知识的创造者。自我导向能力包括基于网络呈现、讨论、辩论,通过提问与回答或其他方式参与网络对话和学习的能力。联通主义的学习情境是一种网络化的学习情境。学习者在此情境中利用不同的技术与不同的人互动、与有相同和不同背景的人以及与有网络分享和创造学习制品的人展开交流,因此他们是网络导向的学习者。联通主义的学习者还是内容的创造者,他们通过创造内容与他人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