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2.2 物流功能要素认知02

(3)按其他标志分类

按产品经营方式分,有内销产品包装、出口产品包装和特殊产品(如珍贵文物、工艺美术品等)包装等。

按包装制品材料分,有纸制品包装、塑料制品包装、金属包装、竹木器包装、玻璃容器包装和复合材料包装等。

按包装使用次数分,有一次性包装、多次使用包装和重复使用包装等。

按包装容器(或制品)的软硬程度分,有硬包装、半硬包装和软包装等。

按产品种类分,有食品包装、药品包装、机电产品设备(或仪器)包装、危险品包装等。

按包装技术方法分,有防震包装、防潮包装、防锈包装、防霉包装等。

3.几种主要的包装材料

中国的包装行业社会需求量大,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据预测,从2011年到2015年,包装工业总产值可达到6000亿元,平均每年以6%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纸包装制品可达到3600万吨、塑料包装制品946万吨、金属包装制品491万吨、玻璃包装制品1550万吨、包装机械120万台套。到2020年,中国包装工业将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求,建成一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中国包装工业。包装工业已成为“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1)纸质包装

在当今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社会中,纸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绿色包装材料。纸的绿色特性较好,原料来源广泛,在自然环境中容易腐化,既可以回收再生纸张,又可用作植物肥料,是应用最早的绿色包装材料。现在,纸的回收利用技术更加成熟,对废纸和废纸箱都可以根据其颜色、组成等再制造成不同质量和用途的二次产品,回收利用率高。特别是纸浆模塑制品,被用来取代难降解的发泡塑料,广泛应用于餐具、禽蛋托盘、鲜果托盘、工业托盘、食品及其半成品包装、医疗器具包装等。纸箱以及纸盒,纸袋以其绿色包装的特性,可以纸代木,以纸代塑料,加上纸质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得到了市场的一致青睐。

(2)塑料包装

包装与塑料是一对紧密相关联的兄弟行业,塑料包装业是包装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塑料包装业占我国整个包装工业的28%左右,同时,塑料包装行业也是中国塑料工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

中国是世界包装制造和消费大国,塑料包装在包装产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已超过30%,成为包装产业中的生力军,在食品、饮料、日用品及工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塑料包装行业的包装产品、包装材料平稳增长,包装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由于塑料瓶具有质轻,耐碰撞的特点,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果汁、水果饮料的包装。在软包装方面,塑料制品中的小袋和薄膜,仍将在快餐食品和零售领域内大有用武之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塑料工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作为轻工行业支柱产业之一的塑料行业,近几年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有新的提高。预计到2010年,塑料包装产值估计可达到160亿元。

(3)玻璃、陶瓷包装

玻璃是由石英石、纯碱、石灰石、稳定剂为主要原料,加入澄清剂、着色剂、脱色剂等,经调温熔炼再经冷凝而成的一种非晶体材料。由于玻璃自身的优点,使其作为包装材料时,显示出其独有的特点:高阻隔、光亮透明、化学稳定性好、易成型。但玻璃容器重量大且容易破碎,这一性能缺点影响了它在食品包装上的使用与发展,尤其是受到塑料和复合包装材料的冲击。玻璃容器在市场上大致可分为三部分,饮料用容器、食品用容器及化妆、医药品用小型容器。

陶瓷包装因其原料的广泛性和烧成制品的不透水、易于清洗、遮光、耐保存等优点,在现实生活中被应用于各个方面,其运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展,从食品到名酒,从化妆品到药物,陶瓷包装容器不断开拓着市场空间。

常见的玻璃、陶瓷包装物有玻璃瓶、瓷瓶、陶瓷钵等。

(4)木质包装

木质包装是指用于支撑保护或装载货物的木材或木材产品。如木箱、木托板、木质垫方材料、木梭、木衬板等。木质包装材料以其坚固、防潮、吸湿、容易加工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各类产品的包装中。我国是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由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木质品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森林工业不得不长期处于过伐的境遇,从而导致可采资源枯竭,使得木质品包装行业也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5)金属包装

金属包装材料及容器是以金属薄板或箔材为原材料,再加工成各种形式的容器。由于金属包装材料具有很高的阻隔性能、优良的机械力学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导热性能和表面装饰性能,使其具有优良的包装特性、包装效果和生产效率,且金属包装材料废弃物较易回收处理,对环境的污染少,还可回炉再生,节约资源和能源,这在提倡“绿色包装”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金属包装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差、不耐酸碱,特别是用其包装高酸性食物时易被腐蚀,同时金属离子易析出而影响食品风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6)复合材料包装

所谓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不同性能的物质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材料;而复合包装材料,是在微观结构上遵循扬长避短的结合,发挥所组成物质的优点,扩大使用范围、提高经济效益,使之成为一种更实用、更完备的包装材料。因此,复合包装材料比任何单一传统包装材料的性能要优越得多。常见的复合包装材料有玻璃纸/塑料、纸/塑料、塑料/塑料、纸/金属箔、塑料/金属箔、玻璃纸/塑料/金属箔等。

(7)生物包装材料

随着越来越紧迫的环境保护需要,包装材料在设计时就自然要求无污染、可回收并再利用,因此,从农副产品中提取的某些物质可以用作生物包装材料的生产。例如:从棉籽蛋白中生产的包装薄膜,从小麦蛋白中研制成功的包装材料,以膨胀的淀粉为原料生产的包装材料等。

4.绿色包装

目前,崇尚“绿色包装”成为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的一种新思潮。所谓的绿色包装是指包装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无危害,而且能够循环再生利用或能自然降解的适度包装。一般认为具有四方面的内涵,即:材料最省,废弃物最少,且节省资源和能源;易于回收再利用和再循环;废弃物燃烧产生新能源而不产生二次污染;包装材料最少并能自行分解,不污染环境。因此,包装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资源,最小数量地生成废弃物和最低限度地污染环境。

(1)注意包装材料的选择

在纸、塑料、金属、玻璃这四种包装材料中,纸和塑料成本最小,原料来源广泛,且不如玻璃那样易碎,也不如金属重,便于携带。因此纸和塑料包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广。而纸制品比塑料易于腐化,既可以回收再生纸张或作植物肥料,又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环境。因此,纸包装与塑料、金属、玻璃其他三大包装相比,被认定为最有前途的绿色包装材料之一。

(2)包装废弃物的处理

我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还很低,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要加强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建立和健全回收体制和利用价格杠杆提高回收价格。还要注重回收品的再生利用,将回收品分拣一部分还原为原料,再制成新包装品,其他还可以用于改制成公园座椅、运动场的跑道,剩余物可以去热化产生能源。玻璃和金属包装容器废弃后,一般均是通过回炉熔融或重熔铸锭,作为原材料,重新加以利用。

(3)倡导适度包装

目前,许多国家都倡导适度包装并制定出相应法规。例如英国就对商品包装复杂豪华程度按照一定比例予以限制。超出要求则重罚、加税,迫使商家简化包装,减少环境污染。然而,我国在销售包装中还大量存在滥用包装材料,设计过分包装甚至欺骗包装,这是违背世界环保潮流的,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遏制。

(4)重复利用材料(制品)

世界上许多国家重视开发制品重复利用技术,并通过押金回收制度,使啤酒、饮料、酱油、醋等玻璃瓶或聚酯瓶多次重复使用。如瑞典等国开发出一种灭菌洗涤技术,使PET饮料瓶和PE奶瓶的重复再用达20次以上;德国对碳酸酯瓶罐回收后,经水洗和高温灭菌杀毒后,可重复利用100次。

2.2.4 装卸搬运

1.装卸搬运的内容

装卸活动的基本动作包括装车(船)、卸车(船)、堆垛、入库、出库以及连接上述各项动作的短程输送,是随运输和保管等活动而产生的必要活动。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活动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它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每次装卸活动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往往成为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装卸活动所消耗的人力也很多,所以装卸费用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较高。以我国为例,铁路运输的始发和到达的装卸作业费占运费的20%左右,船运占40%左右。因此,为了降低物流费用,装卸是个重要环节。

此外,进行装卸操作时往往需要接触货物,因此,这是在物流过程中造成货物破损、散失、损耗、混合等损失的主要环节。例如袋装水泥纸袋破损和水泥散失主要发生在装卸过程中,玻璃、机械、器皿、煤炭等产品在装卸时最容易造成损失。

由此可见,装卸活动是影响物流效率、决定物流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环节。据我国统计,火车货运以500公里为分界点,运距超过500公里,运输在途时间多于起止的装卸时间;运距低于500公里,装卸时间则超过实际运输时间;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远洋船运,一个往返需25天,其中运输时间13天,装卸时间12天。

2.装卸搬运的特点

(1)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

装卸搬运是物流每一项活动开始及结束时必然发生的活动,因而又时常被人忽视,但它确实是其他操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例如,一般而言的“汽车运输”,就实际包含了相随的装卸搬运,仓库中泛指的保管活动,也含有装卸搬运活动。

(2)装卸搬运是支持、保障性活动

装卸搬运的附属性不能理解成被动的。实际上,装卸搬运对其他物流活动有一定的决定性。装卸搬运会影响其他物流活动的质量和速度,例如,装车不当,会引起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卸放不当,会引起货物转换成下一步运动的困难。许多物流活动在有效的装卸搬运支持下,才能实现高水平。

(3)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

在任何其他物流活动互相过渡时。都是以装卸搬运来衔接。因而,装卸搬运往往成为整个物流“瓶颈”,是物流各功能之间能否形成有机联系和紧密衔接的关键,而这又是一个系统的关键。建立一个有效的物流系统,关键看这一衔接是否有效。联合运输方式就是着力解决这种衔接而实现的。

3.装卸搬运的分类

(1)按装卸搬运施行的物流设施、设备对象分类

可分为仓库装卸、铁路装卸、港口装卸、汽车装卸、飞机装卸等。仓库装卸配合出库、入库、维护保养等活动进行,并且以堆垛、上架、取货等操作为主。

(2)按装卸搬运的机械及机械作业方式分类

可分为使用吊车的“吊上吊下”方式,使用叉车的“叉上叉下”方式,使用半挂车或叉车的“滚上滚下”方式,“移上移下”方式及散装方式等。

(3)按被装物的主要运动形式分类

可分为垂直装卸、水平装卸两种形式。

(4)按装卸搬运对象分类

可分为散装货物装卸、单件货物装卸、集装货物装卸等。

4.装卸搬运合理化原则

由于装卸搬运作业仅是衔接运输、保管、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各物流环节的活动,本身不创造价值,所以应尽量节约时间和费用,在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方面,可遵循以下七项原则。

(1)省力化

所谓省力,就是节省动力和人力。集装化装卸、多式联运、集装箱化运输、托盘一贯制物流等都是有效的做法;利用货物本身的重量和落差原理,如滑槽、滑板等工具的利用;减少从下往上的搬运,多采用斜坡式,以减轻负重;水平装卸搬运,如仓库的作业台与卡车车箱处于同一高度,手推车直接进出;卡车后面带尾板升降机,仓库作业月台设置装卸货升降装置等。总之,省力化装卸搬运原则是:能往下则不往上、能直行则不拐弯、能用机械则不用人力、能水平则不要上斜、能滑动则不摩擦、能连续则不间断、能集装则不分散。

(2)活性化

这里所说的活性化是指“从物的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状态的难易程度。”如果容易或适于下一步装卸搬运作业,则活性化较高。

(3)顺畅化

所谓顺畅化,就是作业场所无障碍,作业不间断,作业通道畅通。如叉车在仓库中作业,应留有安全作业空间,转弯、后退等动作不应受面积和空间限制;人工进行货物搬运,要有合理的通道,脚下不能有障碍物,头顶留有空间,不能人撞人,人挤人;用手推车搬运货物,地面不能坑坑洼洼,不应有电线、工具等杂物影响小车行走;人工操作电葫芦吊车,地面防滑、行走通道两侧的障碍等问题均与作业顺畅与否相关。机械化、自动化作业途中停电、线路故障、作业事故的防止等都是确保装卸搬运作业顺畅和安全的因素。

(4)短距化

短距化,即以最短的距离完成装卸搬运作业。最明显的例子是生产流水线作业。它把各道工序连接在输送带上,通过输送带的自动运行,使各道工序的作业人员以最短的动作距离实现作业,大大地节约了时间,减少了人的体力消耗,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缩短装卸搬运距离,不仅省力、省能,又能使作业快速、高效。

(5)单元化

单元化装卸搬运是提高装卸搬运效率的有效方法,如集装箱、托盘等单元化设备的利用都是单元化的例证。

(6)连续化

连续化装卸搬运的例子很多,如输油、输气管道,气力输送设备、皮带传送机、辊道输送机、旋转货架等都是连续化装卸搬运的有力证明。

(7)人性化

装卸搬运是重体力劳动,很容易超过人的承受限度。如果不考虑人的因素,容易发生野蛮装卸、乱扔乱摔现象。搬运的东西在包装和捆包时应考虑人的正常能力和抓拿的方便性,也要注重安全性和防污染性等。

2.2.5 流通加工

1.流通加工的含义

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加工,使物品发生物理、化学或形状的变化。流通加工是流通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2.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

流通加工和一般的生产型加工在加工方法、加工组织、生产管理方面并无显著区别,但在加工对象、加工程度方面差别较大,其主要差别如下。

(1)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具有商品的属性。生产加工是使一件物品产生某种形态或具有某种使用功能的活动。流通加工的对象是商品而生产加工对象不是最终产品,而是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流通加工是物流系统构成要素之一,它应属于物流过程而不是生产过程。

(2)流通加工程度大多是简单加工,而不是复杂加工。一般来讲,如果必须进行复杂加工才能形成人们所需的商品,那么,这种复杂加工应专设生产加工过程,生产过程理应完成大部分加工活动,流通加工对生产加工则是一种辅助及补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流通加工绝不是对生产加工的取消或代替。

(3)从价值观点看,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做大的变动的情况下提高价值。

(4)流通加工由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完成,而生产加工则由生产企业完成。

(5)商品生产是为交换、为消费而生产的。流通加工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消费(或再生产)所进行的加工,这一点与商品生产有共同之处。但是流通加工也有时候是以自身流通为目的,纯粹是为流通创造条件,这种为流通所进行的加工与直接为消费进行的加工从目的来讲是有区别的,这又是流通加工不同于一般生产加工的特殊之处。

3.流通加工的目的

流通加工从简单地粘贴标价牌,直到需要高科技才能完成的加工,加工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为适应消费的多样化和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引起的特色化战略的展开,流通加工的意义日益增加。

(1)适应多样化的顾客的需求。

(2)在食品方面,可以通过流通加工来保持并提高其保存机能,以便提供给消费者时保证新鲜。

(3)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4)可以规避风险,推进物流系统化。

4.流通加工的内容

流通加工不仅能够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对于生产的标准化和计划化,提高销售效率,提高商品价值,促进销售将越来越重要。这种加工以适应顾客需求的变化,服务顾客为目的。

(1)食品的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最多的是食品。为便于保存,提高流通效率,食品的流通加工是不可缺少的。如:鱼和肉类的冷冻;生奶酪的冷藏;将冷冻的鱼肉磨碎以及蛋品加工;生鲜食品的原包装;大米的自动包装;上市牛奶的灭菌和摇匀等。

(2)消费资料的流通加工

消费资料的流通加工以服务顾客、促进销售为目的。如衣料品的标识和印记商标;粘贴标价;安装做广告用的幕墙;家具等的组装;地毯剪接等。

(3)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

具有代表性的生产资料加工是钢铁的加工:钢板的切割;使用矫直机将薄板卷材展平;纵向切割薄板卷,使之成为窄幅(钢管用卷材);汽割厚板;切断成形钢材等。

2.2.6 物流信息

1.物流信息系统的层次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区别的关键所在就是是否发挥了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作业中的地位。传统和现代的物流系统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物流信息,因为只要有物流作业的进行,就会产生物流信息,二者是相伴而行的。但传统的物流过程中没有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而现代物流却把物流信息作为一个系统,不仅重视它的硬件投入,而且更重视物流信息软件的开发、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等,用信息化的管理理念整合供应链,让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交流,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物流信息系统是把各种物流活动与某个一体化的过程联结在一起的通道。第三方物流的一体化过程建立在四个物流信息系统层次上:基础信息、管理控制、决策分析以及制订战略计划系统。

(1)基础信息系统

是指物流信息系统接受客户指令或接受交易指令的系统,对第三方物流公司,其基础信息系统需要与客户的信息系统集成,并与客户共享物流信息,获得物流运作的基础信息。其作业过程是:

①先接受客户订单信息进入信息系统。

②按订单安排存货或安排采购。

③选择作业程序。

④指挥搬运、分拣、装货,及按订单交货。

⑤打印并传送票据。

(2)管理控制系统

这一系统要求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功能衡量报告上。功能衡量对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等管理信息反馈来说是必要的。因此,管理控制以可估价的、策略的、中期的焦点问题为特征,它涉及评价过去的功能和鉴别各种可选择方案。第三方物流系统是否能够在物流系统运作中随时鉴别出异常情况也是很重要的。有超前活力的物流系统还应该有能力根据预测的需求与预期的入库数据预测未来存货短缺情况。

(3)决策分析系统

这一层次的信息系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决策应用上,以协助管理人员鉴别、评估、和比较物流战略或策略上的可选方案。对于决策分析,物流信息系统必须包括数据维护、建模和分析。与管理控制不同的是决策分析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评估未来策略的可选方案,因此需要相对的零散模块和灵活性,以便于在较广的范围内选择。

(4)制订战略计划

主要精力集中在信息支持上,以期开发和提炼物流战略,这也是决策分析的延伸。物流信息系统制定战略层次,必须把较低层次数据结合到范围很广的交易计划中,以便进行评估。

2.提高物流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途径

(1)信息化建设的起点应较高

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引入供应链管理,由上、下游的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信息共享、目标一致、共同协调、风险与利益共担,将信息管理的范围扩大到供应商和客户,并将信息化的实施与先进的管理理念、流程的优化、客户的服务结合起来考虑。从而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效益与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

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物流企业应该着眼长期,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优化管理。比如: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采用条形码技术(Bar-Coding)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Web EDI)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运用JIT、CPFR、VMI、**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通过网上采购辅助材料、网上销售多余库存以及通过电子物流服务商进行仓储与运输交易等手段,借助电子商务来降低物流成本。

(3)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要促进这方面的发展,可以通过两方面的努力,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将其对外服务的这块信息化形成一个公共的平台;二是企业可以自发地进行联合,大家协商形成一个行业标准,从而形成一个企业间的平台。

(4)统一物流标准

物流标准包括条码标准、尺寸标准、重量标准等诸多内容。要按照国际商务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化的模式,就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但我国在统一标准方面还有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在产品编码方面,既要国内统一,又要遵循国外的标准,真正做到世界范围内一品一码,不是很简单的事,不仅技术上有较大的难度,实际操作中也有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共同努力。

(5)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物流业务之中

首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互联网的发展和规范管理,能够为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将优化的物流运作流程融入软件,为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最后,通过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为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采用应用服务(ASP)模式降低成本创造条件。

(6)物流软件提供商应考虑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有目的的,信息系统的设计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一些国外的信息系统设计思想是基于国外的物流企业业务强度高、人工成本高、管理比较到位这三个条件。而在国内,由于我们的人工成本低、业务强度低、管理不够完善等特点。同时,一些现代的管理理念应该在系统中有所体现并得到执行。

总之,信息化可以促进生产的工业化和自动化,也能促进物流产业的加速和进一步升级。许多物流企业已经认识到,用信息化解决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公用,对提高企业的物流作业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任务实施】

步骤一 明确物流七大子系统

刘磊分析,传统的生产型企业物流环节由自身完成,体现大而全、小而全的机构设置特征。而现代物流强调功能的庞大和系统性,一般而言物流系统又被分为七大子系统,包括运输、保管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和配送。刘磊想要搞清楚自己所在的物流公司的业务模块,就必须要先明确这七大子系统的各自内容和功能。

步骤二 判断企业的物流功能

因此,该任务的实施主要是先明确物流的七大子系统,而后分析刘磊所在物流公司的具体业务情况,例如,是以运输或储存为主要物流环节的传统物流企业,还是具备多功能模块的现代物流企业,这就需要刘磊在工作中研究公司内部的部门设置和实际业务情况来分析。随着专业化分工,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业务和成本上都独具竞争优势,逐渐使生产型、流通型企业的物流外包,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接业务,刘磊所在的物流公司就很可能是服务于一家或多家企业的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思考:你认为刘磊的思路对吗?刘磊所在岗位的业务可能还会接触到哪些部门?

【知识拓展】

阅读案例1——中国外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

中国外运集团是以综合物流为主业,集海陆空货运、仓储及代理业务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外运集团已经拥有遍布全国以及全球的运输网络体系,建立了分工协作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打造了以海陆空货运体系为支撑的综合物流平台在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是当今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必须面对和完成的历史使命。中外运几年来成功地为宝洁、米其林、壳牌、联想、可口可乐、达能、北京现代、苏泊尔、三鹿等诸多大客户提供了优质的物流服务,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同。

1.与客户共同成长

始创于1837年的宝洁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质量至上的宝洁公司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颁布的有关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法规性条例GMP标准作为其质量管理体系,将所有环节包括供应商纳入该体系,通过19个关键要素,明确了其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

中外运宝洁项目组,秉承“与客户共同成长 ” 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准确、节省、满意的服务。在合作过程中努力学习国际知名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不断总结提升自身的运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谋求与宝洁的共赢、发展之路。项目组通过稳定的物流作业队伍和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地赢得客户的认可,服务范围也日益向纵深发展。由最初几千平方米的成品仓库管理发展到现在北京宝洁工厂所有成品的仓储管理、短途运输、工厂成品下线后的库存管理等业务。从2003年起,项目组将宝洁业务延伸至山东工厂产品至北京、上海的运输及工厂到山东省内的客户运输。2004年8月,项目组还承担了所有宝洁产品的北京市内配送业务,之后又承接了宝洁天津工厂到北京RDC仓库的中转运输业务。

中外运不断提升的综合物流服务实力和“以客户为中心 ” 的物流理念使双方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今年8月,中外运又成功中标宝洁成都RDC项目,巩固了中外运与宝洁公司良好的合作关系。

2.在供应链中紧密结合

联想集团作为中国乃至亚洲的PC旗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其在PC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迅速扩张的法宝。围绕着提高核心竞争力,联想以其独到的眼光和魄力,首先将成品仓库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将其在供应链环节的重心转移到预测和控制上来。

中外运与联想集团的合作始于2000年,从中外运为联想承运和配送北京至东北三省的成品电脑开始,通过几年来的企业文化磨合和不断深入的了解,最终,联想选择了将中外运作为其中国区供应链提升、优化的战略合作伙伴。

2003年8月,联想与中国外运集团签署整体战略合作协议,将其在全国三个生产平台中的北京和上海两个生产厂的全部成品仓库外包给中外运管理。在合作过程中,中外运联想项目组针对联想供应链效率的三大KPI指标(能力指标、质量指标、时间指标),制订了项目业务流程、操作规范、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化作业规范,使得在联想三平台评比中,中外运两个项目组一直名列第一、二名。安全、高效的收发货和现场管理,及时、准确的报表反馈等,为联想成品销售物流的整体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于成品库外包给中外运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2004年10月,联想再次选择中外运实施联想北京、上海两厂的VMI(供应商管理库存)项目。通过VMI实施,实现了联想供应商库存的统一管理,接收供应商产品入库,并为其提供信息反馈、报表、查询服务,同时也提供包装、贴标签、加工等增值服务。在满足供应商对入库时效、供料时效和安全、库存准确、信息反馈、客户服务等需求的同时,每天根据生产计划按时为联想生产线供原材料。VMI的实施代替了供应商和联想的库存,降低了供应商库存占用资金,提高了联想的现金管理效率,优化了联想整体供应链管理。

中外运正是围绕客户的需求这一核心,成功地找准了自身的角色定位,体现以“降低客户的经营成本”为根本的服务目标,充分发挥了第三方物流的专业作用和优势。

(资料来源:http://wenku.baidu.com/view/3283cf68011ca300a6c390b7.html)

思考:通过阅读,结合物流模式分析中外运围绕“客户满意度”最高的目标,将公司的哪些业务和工作方式做出了调整?效果如何?

阅读案例2——卓越亚马逊的物流分析

一、亚马逊的发展历史

亚马逊网络书店成立于1994年7月,亚马逊网络书店的创办人兼CEO贝佐斯的目标是在网络零售业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基于与消费者互信与回馈快速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双赢的关系。终于在1995年7月开始营运,并且向美国50州,世界上45个国家开始送书,过了半年多后,搬到现在的办公室。亚马逊公司是个典型的面对消费者的零售网站B2C。它最初是个网上书店,但现在产品种类已经扩大至音像光盘、录像带、化妆用品、宠物用品及杂货等,并提供拍卖及问候卡片等服务,它正努力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商。

为什么在电子商务发展普遍受挫时亚马逊的旗帜不倒?是什么成就了亚马逊今天的业绩?亚马逊的快速发展说明了什么?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和思索探究亚马逊的发展历程后,经过研究后惊奇地发现,正是被许多人称为是电子商务发展“瓶颈”和最大障碍的物流拯救了亚马逊,是物流创造了亚马逊今天的业绩。那么通过亚马逊的生存和发展经历的研究带给我们现在的物流企业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二、亚马逊的物流管理方式

早期的电子商务公司的购物流程大都是商品展示(消费者下订单)——支付——进货——仓库中转——送货(消费者手中)。这样无论是卓越还是其他公司都必须解决货物如何在消费者面前展现、消费者如何下订单、货款如何支付、货物如何送到消费者手中等问题。基于网络平台的电子商务对于信息流展示产品、订单流程的解决驾轻就熟,而支付手段及物流配送,尤其在信用卡还未发展、物流环境还不完善的消费市场。这两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尤其是支付手段的解决更为重要。毕竟那时消费者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商务充满了怀疑,采用银行转账、款到付货的支付方式,这无疑会影响消费者购物的热情,延长原本就不快的消费者等待时间。采用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尽可能多地将对电子商务公司信任度低或是怕麻烦的消费者网罗进来。它还将消费者购物的流程缩减为:展示——消费者下订单——进货——仓库中转——送货(消费者手中,同时支付)五个步骤。虽然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并非由卓越网第一个使用,但这给了卓越亚马逊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一个思考的新起点。

在亚马逊配送的商品“运送日期”一栏上,显示的是承诺送到的日期,而不是发货日期。因为何时送到,这才是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因此降低成本、实现订单快速交付、提高配送服务质量,成了亚马逊的目标。在公司创立后的第三年,亚马逊就开始投资自建物流配送中心。目前,亚马逊在美国的11个州建有19个配送中心。在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以及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都建有配送中心。同时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顾客可以随时查询订购状况、追踪自己的包裹。自建物流中心也是卓越亚马逊一个基于消费者需求和体验出发的“非常规”举措。卓越亚马逊认为,这种直接物流分配模式对于B2C网站来说,虽然可能意味着增加成本,但对于全程掌控消费者的体验来说却至关重要。由于购物没有地域限制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竞争力,因此如何打破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地域局限便是这类公司必须思考的问题。卓越亚马逊在继北京之后又分别在上海,后迁至苏州、广州建立了仓库,这样的布局不仅满足了业务量较高的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更关键的是有利于卓越亚马逊对全国市场的覆盖、布局与协调。目前,卓越亚马逊已完成了对全国一级、二级、三级30多个城市的覆盖,三地仓库的建立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间和配送成本。

亚马逊配送特点如下。

1.按商品类别设立配送中心

亚马逊的配送中心按商品类别设立,不同的商品由不同的配送中心进行配送。这样做有利于提高配送中心的专业化作业程度,使作业组织简单化、规范化,既能提高配送中心作业的效率,又可降低配送中心的管理和运转费用。

2.降低库存、提高周转

只做200种最受欢迎的畅销书库存,而且是在顾客下订单后才从出版商那里进货。购书者以信用卡向亚马逊付款,而亚马逊却在图书售出46天后才与出版商结账。这使亚马逊可以节省巨大的采购和存储成本,并极大地优化了公司现金流。

3.组合包装、灵活配送

建议顾客在订货时,对现货和需要等待的商品做不同订单处理。这样在发运时,承运人将来自不同顾客、相同类别,且配送中心也有现货的商品组合在同一货车内发运,从而缩短顾客等待时间,也扩大了运输批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在送货方式上也为顾客提供多种选择,并按照送货期限设定收费标准,灵活的配送政策使顾客购买方便。

4.降低退货比率

在商品采购环节就严格把关,尽量符合顾客需求,以此从源头规避较高的退货率。有些网站为了减少订单流失会故意将取消订单流程设计得十分复杂,但在亚马逊取消订单很容易。而客户在亚马逊订购商品后,如果到真正开始发售配送时价格出现下调,系统会自动将已生成的订单价格下调,保障了客户的利益。

5.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

除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外,亚马逊还与许多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展合作。亚马逊通过“邮政注入”减少送货成本。即使用自己的货车或由独立的承运人将整卡车的订购商品从亚马逊的仓库送到当地邮局的库房,再由邮局向顾客送货。这种就可以免除邮局对商品的处理程序和步骤,为邮局发送商品提供便利条件,也为自己节省了资金。这种方式能将物流业务从网站的主体业务中剥离,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物流给网站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并使网站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市场开发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它将配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增强网站在国内众多的干线配送上的物流能力。这种方式同时具有灵活的扩展性, 开拓新的区域只要在该地区选择优质的物流提供商即可完成区域布局, 实现远程物流配送服务。在美国,亚马逊的配送业务主要通过外包给FedEx、UPS和DHL来完成。

6.信息技术的投入

亚马逊的物流配送中心拥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大规模的IT技术投入使得亚马逊能够迅速处理每一张客户订单。虽然日均发货几十万笔订单,高峰期甚至超过900万份订单,但差错率很低。另外,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使亚马逊能降低物流、提高配送效率,使亚马逊有能力不断降低免费配送的最低门坎。2005年他们推出了会员制项目Amazon Prime,每年只需缴纳会费79美元(日本为3900日元,英国为48英镑,德国为29欧元,法国为49欧元),就可享受无限次的两日内快递服务。每件商品另加3.99美元,即可升级为一日内送达。

(资料来源:http://wenku.baidu.com/view/01b23f2b7375a417866f8f8e.html)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总结亚马逊在其物流管理系统上的特色是什么,可供其他电子商务企业借鉴的地方有哪些?

【任务总结】

本任务的相关知识点是对物流系统中子系统的全面阐述。在任务下达时,任务实施者是在物流企业内部遇到问题时注意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之一——系统性,即现代物流管理也必须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和业务要求选择部分系统或全部子系统的运营,而非单一功能的传统物流管理模式。因此,本任务的实施要求全面认知和掌握各子系统的含义、各自内容、分类、特征、发展现状和趋势等,以进一步理解前一任务中的物流系统内部制约关系、系统模式及系统目标,同时,也给后续项目的实施和后续物流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