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梦想力:没有梦想,何来成就!

一个周末的晚上,一位妈妈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准备叫六岁的儿子吃饭。这时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这个孩子立即跑到外面疯玩起来,在雨地里打滚、嬉闹,刚穿上的新衣转眼间就沾满了泥巴。他边跳边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妈妈只说了一句:“好啊,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跳回来,回家吃晚饭!”

这个孩子就是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当阿姆斯特朗从月球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记者采访他:“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阿姆斯特朗回答:“我想对妈妈说,我从月球上回来了,我想回家吃晚饭!”

阿姆斯特朗儿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与他有这样一位智慧的母亲是分不开的。这位母亲懂得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纯真而富于幻想的心。面对孩子弄脏的新衣服、听起来荒谬无稽的童言、可能会患上的感冒,她没有责怪、没有打击、没有絮叨,而是给了孩子温柔的认可与回应,给孩子天真的梦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增添了无穷的希望。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那一刻说了举世闻名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在我看来,妈妈的一小步,却是孩子的一大步。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但问题是,没有梦想,何来成就?梦想会促使孩子产生坚定的责任感、崇高的使命感,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意义,激发孩子一生的原动力。没有梦想的孩子,再高的智商与情商,再好的天赋和潜能,也注定只能被埋没殆尽。孩子提出梦想并且实现梦想的能力,就是梦想力。

一、如何激发孩子的梦想

梦想不会空穴来风,作为父母,首先要善于激发孩子的梦想,帮助孩子敢于、善于提出梦想。

1.循循善诱,挖掘孩子梦想的深度

有位妈妈告诉我,自家小姑娘有天突然问她:天是怎么来的,世界又是怎么来的?这让她不知道如何回答。

的确,这些是很好的问题,妈妈答不上来,恰恰说明孩子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要知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其实要难得多。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我建议你要马上肯定孩子:“哇,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真的很棒!这和你平常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妈妈很为你高兴!”

其实,答不上来也没关系,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查找资料,每个领域都有比较权威的专家,或者是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每个说法你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和探讨,对不同说法进行对比和评价。

最后,你可以告诉孩子,这些说法不一定就是真相和真理,如果他有兴趣,可以自己多去学习和研究这方面,这样就进一步深化了孩子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目标感和价值感,从对一个问题的好奇,提升到对整个天文、科技领域的兴趣上来。

平常碰到任何事情,你要多给孩子讲讲背后的知识与故事,讲讲为什么,循循善诱,这些都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主动追求的兴趣和欲望,挖掘孩子梦想的深度。

2.开阔眼界,拓展孩子梦想的广度

一个记者在某山村碰见一个放羊娃,展开了如下对话:

——你放羊为了什么?

——卖钱。

——卖钱为了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为了什么?

——生娃。

——生娃为了什么?

——放羊。

我们没有资格嘲笑放羊娃的生活,作为一个从未迈出过小山村的孩子,他的回答无比真实,但也值得我们深思——你和你孩子的人生,是否也有可能陷入同样的循环?

——你读书为了什么?

——上大学。

——上大学为了什么?

——找工作。

——找工作为了什么?

——买房。

——买房为了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为了什么?

——生娃。

——生娃为了什么?

——读书。

没见过高山的孩子不会梦想攀登,没见过大海的孩子不会梦想远航,没见过蓝天的孩子不会梦想飞翔。如果你不想让孩子陷入放羊娃一般的人生循环,如果你想拓展孩子梦想的广度,就必须给他的梦想安上飞翔的翅膀,让孩子飞出“小山村”,让他看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梦想的翅膀是什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阅读、旅行、交友,是孩子梦想的三对翅膀。腹有诗书、见多识广的孩子,自然会生发出更有格局和责任感的梦想。

关于带孩子旅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的呼吁多带孩子旅行,有的认为孩子幼时不要带他旅行。在我看来,重要的不是要不要旅行,而是为什么旅行。如果你带孩子旅行只是为了拍照、为了赶路、为了攀比与炫耀,那当然不如不去;但如果你能把旅行当作一段亲子间亲密独处、共同体验和探索陌生人事物的美好时光,自然是益处多多。

至于有些人觉得孩子太小根本记不住,这就过于功利了。旅行是一场潜移默化的体验之旅,记不住不代表没有触动、没有留痕。就像我们早已记不住幼时躺在妈妈怀里喝奶的样子,但我们确信,正是那段亲密的时光,铺满了我们一生温暖的心之底色。

二、如何支持孩子的梦想

对孩子梦想最好的支持,首先是尊重与欣赏。作为父母,千万别用成人世界的世俗标准来衡量孩子的梦想是否远大,有些梦想可能与“成功、成就”没有关系,但它们与孩子的好奇心、创造力有关,与孩子内心的快乐和幸福有关。无论孩子的梦想多么稀奇古怪、荒谬不堪,无论孩子是想当总统、科学家,还是老师、医生,抑或是清洁工人,我们都要发自内心地尊重、欣赏而非随意评价,并且择其善者而引导之。允许孩子做梦,孩子才会生发出更多的梦。

我在一所幼儿园讲课时,有位妈妈问我:我孩子说她长大想当清洁工人,怎么办?看得出来,当时这位妈妈脸上满是焦急和担心,而这都是因为她预设了一个评价:清洁工人是“不够好”的职业。

如果我们放下评价,只用尊重和欣赏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首先认同孩子:“清洁工人,听起来是个很不错的职业哦!”然后,记得继续扮演教练角色:“为什么想当清洁工人呢?你对他们的工作了解多少?你现在能从清洁工人身上学习到什么?从哪里做起?”帮助孩子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清洁工人”这个工作的特点,让孩子体会和学习清洁工人身上的优点,并转化为当下生活和学习中的良好品行,比如责任、坚持、勤奋、吃苦耐劳,比如讲卫生、同理心、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至于以后会怎样,那是以后的事情,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有一个更全面理性的判断和选择,我们就不必杞人忧天了。

其次,父母要引导孩子将梦想转化为行动,落实为具体的学习与生活计划。比如,孩子想当飞行员,你可以这样扮演教练的角色:“怎样才能当上飞行员?一个优秀的飞行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你现在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还差哪些?你怎么做才能弥补这些差距?”引导孩子去努力学好物理、数学、化学等相关学科,业余学习航空航天知识,研究飞机构造和原理,当然,还要锻炼好身体、提升勇气和胆量等。

最后,父母要努力锻炼和提升孩子的意志力。梦想最终是否能实现,与孩子的毅力与恒心息息相关,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从来都是“剩者为王”。

阿姆斯特朗从小喜爱飞机和飞行,14岁接受飞行训练,16岁获得飞行员证书,32岁加入美国航天计划,39岁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着陆。司马迁10岁学习古文,立志写史,20岁纵游天下寻找历史,38岁任太史令,42岁开始编写《史记》,55岁才成稿。

你可以鼓励孩子常年坚持至少一项兴趣爱好,比如钢琴、跑步、篮球等,给孩子做一个成长档案,记下他在不同阶段取得的成绩与收获,让孩子可以随时看到坚持的成果,进而强化他的意志,持之以恒,这会非常有助于孩子将来梦想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