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为孩子提供丰富而有益的生长环境
一个父亲或者一个母亲,他的一言一行,他的喜怒哀乐,尤其是他为生活与工作所做出的任何决断,自然不仅关系到自己的未来,也肯定关系到整个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孩子的未来。
在我乡下老家,有一种有趣的说法,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年纪比较大了,比如20来岁了,还不太懂事,老是犯些傻,好像长不大似的,大家就说“让他结婚吧,等他结了婚、生了孩子,他马上就会成人了”。实际上任何人真的结了婚生了孩子,他都会发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个人,无论对家庭还是对孩子,他身上的责任都太重大了,他不长大还真不行。
一个父亲或者一个母亲,他的一言一行,他的喜怒哀乐,尤其是他为生活与工作所做出的任何决断,自然不仅关系到自己的未来,也肯定关系到整个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孩子的未来。我就发现自己成了父亲之后,无论每天在哪里,每天有多忙,总是会想到自己的孩子,想到自己孩子成长的问题,想到自己身上担负着养育孩子责任的问题。也许我可以略加夸张地说,18年来我最欢欣的事情就是自己有了一个孩子;最沉重的事情,也是有了这个孩子。
从大的方面看,你一定需要有一种思想准备,有了一个孩子之后,你的整个生活轨迹是要被改变的。特别是孩子出生后的最初几年,你甚至根本不能希望有自己的爱好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你的被改变几乎就是无条件的。你的时间都掌握在孩子身上,如果有可能,在孩子3岁之前,父母中至少要有一个人,一天也不要离开孩子。你陪伴孩子越多,孩子获得的对“爱的确认感”就会越为强烈,由此产生的安全感会更为确定,这一切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可以说,生了孩子又不想承担养育责任的父母,其实也是心智未成熟的人,这种“未成熟”和“不愿成熟”的状态对孩子而言都可能是一种可怕的灾难。
从小的方面看,越是婴儿时期的孩子就越脆弱,需要悉心保护,这样对孩子的保护也是无条件的。比如半夜时,无论你多疲劳、睡得多沉,孩子突然哭了、突然发烧了,或者发生了其他你意想不到的情况,你总是会像定时闹钟一样,在那一瞬间就醒过来。可以说人的身体里都有一种感应器,一个内在的警报系统,它是由孩子控制的。它是由爱和责任所控制的,与其说我们是被孩子吵醒的,不如说我们是被“唤醒”的,我们身上所有的父爱、母爱都是被唤醒的。当孩子来到世界上,我们成了父亲、成了母亲,并渐渐明白养育孩子其实是一件最难的事情。尽管孩子的脆弱和缺乏一般的心理能力使许多新父母感到棘手、厌烦,但在孩子6岁前他们却发展出巨大的潜力,蒙台梭利称此为“生命的秘密”。她对人们把“心智的教育”当成育人的全部很不以为然,因为“过分严格”的教育没有察觉到孩子的恐惧,若使孩子“以性格的改变或变态作出反应”,则孩子的整个生活便遭遇损害;若孩子能表示出“愤怒”,则意味着他懂得自我保护。这些现象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知道如何在牡蛎壳中发现珍珠,在山里发现金子和在地下找到煤矿,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当儿童降临世间时所隐藏着的使人类复兴的精神胚芽和创造星云”,这对我们无不是一种提醒!孩童无时无刻不在吸收着来自环境的各种能量,身为新父母,我们能不为孩子提供丰富而有益的生长环境吗?
我说的“让‘坏孩子’早点结婚”是一个比喻,其实结婚、生孩子都不应该太早,这一点不是从法律意义上说的,而是从文化意义上。一个人应该在心志比较成熟时再生孩子最为适宜,因为成熟会帮助我们克制烦躁、恐慌,成熟也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为人父母,却没有责任意识实在是个灾难。常有人说晚生的孩子更聪明,我也相信这样的说法,我相信的不是这句话的“科学性”,而是你到了壮年,一切条件都已具备,非常渴望着有一个孩子,有了孩子之后,你又有足够的心思花在孩子身上,这个孩子自然会成长得更好一些。
“阶层”也是很容易被世袭的,要改变孩子的命运,唯有在教育上多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