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王朝以天文历法、正朔颁历为表现的厘定朝贡体制时空秩序的行动,其实是朝贡活动非常重要的方面。宣布正朔的特权是拥有上天赋予的治权的一种象征,历日颁赐是王朝行使上天赋予的权威制定时间节律的一种象征性统治权力,而接受正朔就是承认王朝的统治权,是认同这种统治秩序的象征。由朝贡中心发出的历法的正确性是这一中心为上天认可的标志,也是其治权在天命上得以成立的重要证明。正朔发布与接受,包含了王朝建构的统治秩序在象征仪式层面的确认,保障这种确认就是王朝治权的体现。每年重复的颁正布朔的象征性仪式不断强化既有的朝贡格局。

历日颁赐建立起一种权力确认和再生产的模式,同时它也是一种维系文化认同的方式。在宋朝的想象中,外藩奉正朔不仅是一种政治上的臣服标志,而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得以接触华夏文明的恩典。“通九夷八蛮,亦冀悉沾于正朔”[40],“沾”有沾光的意思,显示了中原王朝华夏文明的优越感。而对周边民族政权而言,奉正朔既出于对地缘政治格局消长的现实考虑,也包含了对中原王朝礼乐制度的文化认同;辽、金虽然自己颁布正朔,并与宋朝展开颁历竞争,但从制历到颁布都深受中原王朝的影响,这其实是出于对中原王朝的一种模仿。

附:

图1 俄藏黑水城Инв.No.7962

“大白高国光定甲戌四年乙亥五年御制具注历”

[1] 关于历法的政治文化功能,可参考江晓原:《天学真原》,第四章“历:它的性质、源流及文化功能”,133~214页,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2] (清)张英:《甘誓》,见《书经衷论》卷二,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8册,160页。

[3] (后晋)刘昫:《旧唐书·刘仁轨传》卷八四,第8册,2795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4] 《长编》卷二五,雍熙元年四月甲辰条,第3册,578页。

[5] 《长编》卷六七,景德四年十月庚申条,第6册,1502页。

[6] (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卷四八五,第40册,13992页,北京,中华书局,1977。

[7]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4册,10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8] (元)脱脱:《宋史·仁宗三》卷一一,第1册,221页。

[9] (宋)王珪:《赐夏国主历日诏》,见《华阳集》卷二三,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93册,171页。

[10]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运历一之九,第3册,2132页。

[11] (宋)苏颂:《赐夏国主历日诏》,见《苏魏公文集(附魏公谭训)》卷二六,王同策、管成学、颜中其等点校,36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8。

[12] 《赐夏国主并南平王李乾德历日诏》,见《宋大诏令集》卷二三六,922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

[13] 《长编》卷四九〇,绍圣四年八月丙申条,第33册,11627页。

[14]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绍兴元年八月壬辰条,第1册,640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以下简称《要录》。

[15] 史金波:《西夏社会》,420~429页。

[16] 《赐静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安南都护南平王李日尊历日敕书》,见《宋大诏令集》卷二三八,931页。

[17] 《赐夏国主并南平王李乾德历日诏》,见《宋大诏令集》卷二三六,922页。

[18]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三之四六,第3册,2687页。

[19]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四一,第8册,7734页。

[20] 《赐高丽玺书》,见《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七,924页。

[21] (宋)徐兢:《同文》,见《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〇,收入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笔记》第3编,第8册,150页,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22] (宋)徐兢:《正朔》,见《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〇,收入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笔记》第3编,第8册,151~152页。

[23] 《长编》卷八五,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癸酉条,第7册,1957页。

[24] (宋)毕仲游:《代仲兄舍人撰赐诗记》,见《西台集》卷六,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2册,69页。

[25] 《长编》卷一五〇,庆历四年六月戊午条,第11册,3651页。

[26]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六,第8册,7716页。

[27] 《赐甘州回纥天圣五年历日敕书》,见《宋大诏令集》卷二四〇,944页。纥、隔为同音字。

[28] 邓文宽录校:《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2~3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29] 《沙州曹延禄拜官制》,见《宋大诏令集》卷二四〇,943页;(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五之一,第8册,7767页。

[30] 邓文宽录校:《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513页。

[31]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三一,第3册,2770页。

[32] 刘玉权:《西夏时期的瓜、沙二州》,见白滨编:《西夏史论文集》,209~229页,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

[33] (元)脱脱:《辽史·历象志上》卷四二,第2册,517~518页。

[34] 《长编》卷二九五,元丰元年十二月辛丑朔条,第21册,7177页。

[35] (宋)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二,徐小蛮、顾美华点校,368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36] (元)脱脱:《辽史·历象志上》卷四二,第2册,517~518页;(元)脱脱:《金史·历上》卷二一,第2册,441~442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37] 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1059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8] (宋)沈括撰:《梦溪笔谈》卷七,金良年点校,59页,北京,中华书局,2015。

[39] (元)脱脱:《宋史·苏颂传》卷三四〇,第31册,10863页。另见(宋)叶梦得撰:《石林燕语》卷三,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4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宋)张邦基撰:《墨庄漫录》卷二,69页,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

[40] (宋)李梅亭:《谢宣赐历日》,见(宋)佚名:《翰苑新书后集》卷二三,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49册,6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