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目
一、古籍
1.(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唐)魏徵、令狐德棻:《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
3.(后晋)刘昫:《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宋)毕仲游:《西台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5.(宋)晁说之:《嵩山文集》,四部丛刊续编本
6.(宋)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7.(宋)范成大:《揽辔录》,见《全宋笔记》第5编,第7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
8.(宋)范祖禹:《唐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9.(宋)洪皓:《松漠纪闻》,见《全宋笔记》第3编,第7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10.(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6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1.(宋)黄彦平:《三余集》,见《宋集珍本丛刊》第39册,北京,线装书局,2004
12.(宋)家铉翁:《春秋集传详说》,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5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3.(宋)刘克庄:《后村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0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1993
15.(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6.(宋)李心传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徐规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
17.(宋)李之仪:《姑溪居士后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0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8.(宋)楼钥:《攻媿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5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9.(宋)彭大雅:《黑鞑事略》,见《全宋笔记》第7编,第2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16
20.(宋)司马光撰:《涑水记闻》,邓广铭、张希清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9
21.(宋)苏颂:《苏魏公文集(附魏公谭训)》,王同策、管成学、颜中其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
22.(宋)孙逢吉:《职官分纪》,北京,中华书局,1988
23.(宋)沈括撰:《梦溪笔谈》,金良年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5
24.(宋)汪藻原著:《靖康要录笺注》,王智勇笺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25.(宋)王珪:《华阳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9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26.(宋)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北京,中华书局,1960
27.(宋)王应麟辑:《玉海》,京都,中文出版社,1986
28.(宋)魏了翁:《鹤山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29.(宋)熊克:《中兴小纪》,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1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30.(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见《全宋笔记》第3编,第8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31.(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2.(宋)叶梦得撰:《石林燕语》,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33.(宋)佚名:《翰苑新书后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4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34.(宋)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汝企和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5
35.(宋)员兴宗:《九华集》,见《宋集珍本丛刊》第56册,北京,线装书局,2004
36.(宋)张邦基撰:《墨庄漫录》,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
37.(宋)张端义:《贵耳集》,见《全宋笔记》第6编,第10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38.(宋)赵珙:《蒙鞑备录》,见《全宋笔记》第7编,第2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16
39.(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0.(宋)真德秀:《西山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41.(宋)志磐:《佛祖统纪》,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九卷史传部一,香港,佛陀教育基金会印赠,1990
42.(宋)周必大:《文忠集》,见《四库提要著录丛书》集部,第20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43.(宋)周必大:《周益公文集》,见《四库提要著录丛书》集部,第20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44.(宋)周必大:《淳熙玉堂杂记》,见《全宋笔记》第5编,第8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
45.(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4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46.(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47.(元)陈旅:《安雅堂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48.(元)程端礼:《畏斋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49.(元)程钜夫:《雪楼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50.(元)方回:《桐江集》,见阮元编纂:《宛委别藏》第105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51.(元)傅若金:《傅与砺文集》,见《四库提要著录丛书》集部,第25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52.(元)黄溍:《黄溍集》,王颋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53.(元)杨瑀、(元)孔齐撰:《山居新语 至正直记》,李梦生、庄藏、郭群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4.(元)刘大彬编:《茅山志》,(明)江永年增补,王岗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55.(元)柳贯:《柳贯集》,魏崇武、钟彦飞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
56.(元)马祖常:《石田先生文集》,收入《四库提要著录丛书》集部,第25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57.(元)蒲道源:《顺斋先生闲居丛稿》,见《四库提要著录丛书》集部,第34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58.(元)苏天爵:《滋溪文稿》,陈高华、孟繁清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7
59.(元)同恕:《榘菴集》,季梦生校勘,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60.(元)脱脱:《辽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
61.(元)脱脱:《金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
62.(元)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
63.(元)王士点、商企翁编次:《秘书监志》,高荣盛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64.(元)危素:《说学斋稿》,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2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65.(元)许有壬:《至正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66.(元)姚燧:《牧庵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67.(元)虞集:《道园学古录》,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68.(元)赵孟頫:《赵孟頫集》,钱伟疆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69.(元)张昱:《可闲老人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2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0.(元)张养浩:《归田类稿》,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1.(明)曹学佺:《蜀中广记》,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2.(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2015
73.(明)程敏政辑:《新安文献志》,何庆善、于石点校,合肥,黄山书社,2004
74.(明)宋濂等:《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
75.(明)宋濂:《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
76.(明)解缙等:《永乐大典》,北京,中华书局,2000
77.(明)杨慎编:《全蜀艺文志》,刘琳、王晓波点校,北京,线装书局,2003
78.(明)杨士奇编:《历代名臣奏议》,收入《四库提要著录丛书》史部第90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79.(清)卞永誉纂辑:《式古堂书画汇考》,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80.(清)黄以周等辑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顾吉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
81.(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见《四库提要著录丛书》史部,第15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82.(清)李光暎:《金石文考略》,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8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83.(清)卢文弨:《常郡八邑艺文志》,光绪十六年刻本
84.(清)莫友芝撰:《宋元旧本书经眼录 持静斋藏书记要》,邱丽玫、李淑燕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85.(清)莫友芝:《郘亭书画经眼录》,见张剑、张燕婴整理:《莫友芝全集》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2017
86.(清)秦蕙田:《五礼通考》,台北,圣环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
87.(清)阮元主编:《两浙金石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88.(清)孙诒让撰:《温州经籍志》,潘猛补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
89.(清)汪元纲:《岷州志》,见张羽新主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第26册,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90.(清)王概:《太岳太和山纪略》,乾隆九年刻本
91.(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
92.(清)徐松辑:《中兴礼书》,见《续修四库全书》第82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3.(清)张英:《书经衷论》,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94.陈显远编:《汉中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
95.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96.高峡主编:《西安碑林全集》,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97.礼县博物馆、礼县老年书画协会编印:《礼县金石集锦》,非正式出版物[无印刷时间,准印证号,甘新036字总092号(2000)014号]
98.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99.刘兆鹤、吴敏霞编:《户县碑刻》,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100.《清河内传》,见《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第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
101.史金波、陈育宁主编:《中国藏西夏文献》,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
102.《宋大诏令集》,北京,中华书局,1962
103.《续修陕西通志稿》,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104.阎凤梧主编:《全辽金文》,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105.杨镰主编:《全元诗》,北京,中华书局,2013
106.曾枣庄、刘琳等主编:《全宋文》,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107.中国文物研究所、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新中国出土墓志 陕西(壹)》,西安,文物出版社,2003
二、今人论著
1.[法]路易·巴赞:《突厥历法研究》,耿昇译,北京,中华书局,1998
2.[法]雷纳·格鲁塞:《蒙古帝国史》,龚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美]巴菲尔德:《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袁剑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4.[美]丹尼斯·塞诺:《丹尼斯·塞诺内亚研究文选》,北京大学历史系民族史教研室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
5.[美]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见张世明、王济东、牛昢昢主编:《空间、法律与学术话语:西方边疆理论经典文献》,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
6.[美]孔飞力:《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陈兼、陈之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7.[美]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唐晓峰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8.[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吴象婴校订,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9.[美]乔伊斯·阿普比尔、[美]林恩·亨特、[美]玛格丽特·雅各布:《历史的真相》,刘北成、薛绚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0.[美]司徒琳主编:《世界时间与东亚时间中的明清变迁(上卷):从明到清时间的重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11.[美]斯蒂芬·巴尔·琼斯:《时空背景下的边界概念》,见张世明、王济东、牛昢昢主编:《空间、法律与学术话语:西方边疆理论经典文献》,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
12.[日]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从中日比较史的视角出发》,徐冲译,北京,中华书局,2008
13.[日]杉山正明:《蒙古时代史研究的现状及课题》,见[日]近藤一成主编:《宋元史学的基本问题》,北京,中华书局,2010
14.[英]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龚维斌、良警宇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15.[英]乔治·纳撒尼尔·寇松:《论疆界》,收入张世明、王济东、牛昢昢主编:《空间、法律与学术话语:西方边疆理论经典文献》,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
16.(明)达仓宗巴·班觉桑布:《汉藏史集——贤者喜乐赡部洲明鉴》,陈庆英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
17.蔡东洲:《论南宋同西夏的关系》,见李范文主编,罗矛昆、张迎胜副主编:《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18.曹家齐:《宋代的交通与政治》,北京,中华书局,2017
19.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0.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1.陈美东:《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2.蔡副全:《陇南金石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3.蔡东洲、胡宁:《安丙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4
24.杜斗城:《敦煌五台山文献校录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25.邓文宽录校:《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26.冯承钧编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1卷第1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27.傅申:《元代皇室书画收藏史略》,台北,“故宫”博物院,1981
28.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北京,中华书局,2011
29.盖山林:《阴山汪古》,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
30.何玉红:《南宋川陕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1.胡昭曦:《巴蜀历史考察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7
32.江晓原:《天学真原》,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33.姜一涵:《元代奎章阁及奎章人物》,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1
34.刘玉权:《西夏时期的瓜、沙二州》,见白滨编:《西夏史论文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
35.李华瑞:《宋夏关系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36.李天鸣:《宋元战史》,台北,食货出版社,1988
37.罗新:《中古北族名号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8.罗继祖:《枫窗三录》,大连,大连出版社,2000
39.罗福苌、罗福颐集注:《宋史夏国传集注》,彭向前补注,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40.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青岛市志 崂山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1.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英]艾伦·麦克法兰主讲:《现代世界的诞生》,刘北成评议,刘东主持,管可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42.史金波:《西夏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3.王铭铭:《超越“新战国”:吴文藻、费孝通的中华民族理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44.吴天墀:《吴天墀文史存稿》,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45.吴天墀:《西夏史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6.王曾瑜:《宋朝军制初探》(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11
47.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2004
48.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上卷第二部):帝国与国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49.武当山志编纂委员会编:《武当山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50.许倬云:《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51.许宏:《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52.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
53.萧启庆:《九州四海风雅同: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形成与发展》,台北,“中央”研究院、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
54.姚大力:《读史的智慧》,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55.姚从吾:《宋蒙钓鱼城战役中熊耳夫人家世及王立与合州获得保全考》,见中华书局编辑部:《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历史编·宋辽金元卷》,北京,中华书局,2009
56.杨富学、陈爱峰:《西夏与周边关系研究》,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2
57.杨倩描:《吴家将》,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
58.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59.曾瑞龙:《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研究》,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06
60.张顿仁、陈光兴、高士明主编:《民族主义,真诚与欺骗:阿希斯·南迪读本》,卢隽婷、彭嫣菡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61.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77
62.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3.钟焓:《民族学视野下的古代蒙古人传说——读乌瑞夫人蒙古学论著札记》,见姚大力、刘迎胜主编:《清华元史》第2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64.周清澍:《汪古部事辑》,见中国蒙古史学会编:《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1979,后收入周清澍:《元蒙史札》,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
65.周良霄:《元和元以前中国的基督教》,见元史研究会编:《元史论丛》第1辑,北京,中华书局,1982
66.Evelyn S.Rawski,The Last Emperors:A Social History of Qing Emperial Institution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1
三、论文
1.[日]樱井益雄:《汪古部族考》,潘世宪译,载《东方学报》(东京),第6册,1936
2.[日]佐伯好郎:《再论百灵庙附近的景教遗迹》,见《东方学报》(东京),第11册,译文见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编:《文物考古参考资料》,第1册,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
3.[日]佐伯好郎:《内蒙古百灵庙附近的景教墓石》,载《东方学报》(东京),第9册,1939,译文见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编《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新编第14辑,1980
4.[苏联]Н.茹科夫斯卡娅:《蒙古人的空间观和时间观研究(续)》,树华摘译,载《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91(4)
5.[苏联]Н.Л.茹科夫斯卡娅:《蒙古历法研究》,竺林译,载《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90(2)
6.阿尔丁夫:《13世纪之前蒙古物候历考》,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7.白滨:《啰兀筑城考》,载《宁夏社会科学》,1986(3)
8.陈启生:《礼店文州元帅府考述》,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9.杜正胜:《中国古代社会多元性与一统化的激**——特从政治与文化的交涉论》,载《新史学》,第11卷,第2期,2000
10.邓文宽:《〈金天会十三年乙卯岁(1135年)历日〉疏证》,载《文物》,2004(10)
11.郭丽萍:《西北界务谈判与西方地图使用——以光绪年间两次中俄西北界务谈判为中心》,载《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2)
12.顾吉辰:《宋—西夏交聘考》,载《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
13.高建国:《北宋〈折克柔墓志铭〉考释》,载《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14.高智慧、武沐:《〈岷州卫建城碑文〉与岷县〈二郎山铜钟铭文〉考论》,载《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15.盖山林:《元“耶律公神道之碑”考》,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1(1)
16.盖山林:《中国北方草原地带的元代基督教遗迹》,载《世界宗教研究》,1995(3)
17.黄宽重:《“嘉定现象”的研究议题与资料》,载《中国研究》,2013(2)
18.黄兴涛:《清代满人的“中国认同”》,载《清史研究》,2011(1)
19.黄纯艳:《“藩服自有格式”:外交文书所见宋朝与周边诸国的双向认识》,载《学术月刊》,2008(8)
20.何玉红:《南宋陕西籍武将群体述论》,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1.何兆吉:《雍古马氏家族渊源考略》,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22.胡小鹏:《元巩昌汪氏非汪古族考》,载《西北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6)
23.化一:《元代政治家赵世延》,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
24.刘浦江:《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2)
25.刘建丽:《略论西夏与金朝的关系》,载《宁夏社会科学》,2005(3)
26.李克郁:《土族赵土司族系考》,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7.李俊义、庞昊、孙再宜:《元代〈全宁路新建儒学记〉考释》,载《北方文物》,2008(1)
28.雷晓光:《绵竹县紫岩书院》,载《四川文物》,1988(3)
29.孟古托力:《女真及其金朝与高丽关系中几个问题考论》,载《满语研究》,2000(1)
30.邱树森:《元代基督教在蒙古克烈、乃蛮、汪古地区的传播》,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2)
31.孙建民、顾宏义:《宋朝高丽交聘考》,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32.熊赖虎:《时间观与法律》,载《中外法学》,2011(4)
33.汪受宽:《巩昌汪氏的族属及其与徽州汪氏的通谱》,载《民族研究》,2006(3)
34.姚大力:《谁来决定我们是谁——关于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三把钥匙》(上、中、下),载《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1-03-20、2011-03-27、2011-04-03
35.尤西林:《现代性与时间》,载《学术月刊》,2003(8)
36.赵永春:《试论金人的“中国观”》,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4)
37.赵永春:《试论辽人的“中国”观》,载《文史哲》,2010(3)
38.赵永春:《关于宋金交聘“国书”的斗争》,载《北方文物》,1992(2)
39.赵永春:《宋金关于“受书礼”的斗争》,载《民族研究》,1993(6)
40.周立志:《宋金交聘的新文献〈使金复命表〉研究》,载《北方文物》,2013(1)
41.周清澍:《敖伦苏木古城的若干问题》,载《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42.周良霄:《沽源南沟村元墓与阔里吉思考》,载《考古与文物》,2011(4)
43.赵琦:《河北省沽源县“梳妆楼”元蒙古贵族墓墓主考》,载《中国史研究》,2003(2)
44.Atwood P.Christopher,“Historiography and Transformation of Ethnic Identity in the Mongol Empire:The ?ng'üt Case,”Asian Ethnicity,vol.15,2014(4),pp.514-534
45.Peter K.Bol,“Seeking Common Ground:Han Literati under Jurchen Rule,”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47:2,1987
四、会议讲座
1.[德]阿莱达·阿斯曼:《现代时间管理机制的兴起与衰落》,成都,四川大学演讲,2015-12-04
2.[美]杜赞奇:《不平衡发展与多民族国家:二十世纪的中国与现代世界》,成都,四川大学演讲,2010-10-10
3.聂鸿音:《回归考据学:21世纪西夏文献研究新动向》,成都,四川大学名师讲堂,2012-11-21
4.王东杰:《“边疆热点地区城市民族关系与发展态势研究会议”发言》,喀什,201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