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今陕西省鄠邑区所出元代吕域《贺仁杰墓志铭》记述了合州钓鱼城王立约降、系狱及最后昭雪等事件,墓主是王立系狱事件成功解决的关键人物,而墓志作者吕域不仅与墓主交往深厚,熟知墓主的行事,而且曾在西川行枢密院任都事,是当时王立约降的主要策划人、时任西川行枢密院副使李德辉的属下。吕域本人也是王立约降的谋划人之一,后来又为蒙冤入狱的王立积极奔走,是王立昭雪出狱的关键人物。由这样的事件亲历者书写的文献,应当是研究王立事件最为翔实可信的史料。另外,为李德辉撰写《行状》、为贺仁杰撰写《赠恭勤竭力功臣仪同三司太保封雍国公谥忠贞贺公神道碑》的姚燧也是王立事件的一个亲历者,他曾亲自传达安西王宽待王立的教令。吕撰《贺仁杰墓志铭》可以与姚撰《行状》《赠恭勤竭力功臣仪同三司太保封雍国公谥忠贞贺公神道碑》相互印证、发明,虽然没有非常重大的发现,但仍可以厘清一些细节。比如,合州侦事卒张合等不是在成都被捕获,而是在潼川府被捕获后押解到成都。又如,李德辉给王立所传安西王教令其实是他以王相身份便宜行事,真正的安西王教令是王立出降后由姚燧带来的。又如,王立后被羁押在京兆府狱中,而不是在合州或重庆东川行枢密院势力范围内。再者,通过碑志材料与《元史》李德辉、贺仁杰的传记对勘,可以发现《元史》传记基本是取自碑志、行状,经过一些简单编辑而成,由于成书仓促,有些地方在剪裁史料时漏掉了关键文字,致使信息不全,文意费解。

附:

图1 贺仁杰墓志铭并盖[22]

[1] 关于王立及钓鱼城约降的研究可参考姚从吾:《宋蒙钓鱼城战役中熊耳夫人家世及王立与合州获得保全考》,见中华书局编辑部:《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历史编·宋辽金元卷》第2册,1591~1603页,北京,中华书局,2009;胡昭曦:《两通肯定王立等人的碑石》,见《巴蜀历史考察研究》,74~76页,成都,巴蜀书社,2007;胡昭曦:《一通批驳肯定王立的碑石》,见《巴蜀历史考察研究》,77页;李天鸣:《宋元战史》第3册,1458~1460页。

[2] (元)吕域:《贺仁杰墓志铭》,见刘兆鹤、吴敏霞编:《户县碑刻》,335~336页。

[3] (元)脱脱:《元史·吕域传》卷一六七,第13册,3930页。

[4] (元)姚燧:《中书左丞李忠宣公行状》,见《牧庵集》卷三〇,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1册,717~722页。(元)脱脱:《元史·李德辉传》卷一六三,文字与《行状》大同小异,当取自《行状》。

[5] (元)脱脱:《元史·李德辉传》卷一六三,第13册,3818页。

[6] 据姚燧《中书左丞李忠宣公行状》:“时安西王受诏征莫比,未知合既下也,自军中下教长安,遣燧乘传招之,下则许贷立死,以为安抚使”,则安西王宽贷王立的教旨是在钓鱼城约降以后发出,李德辉其实是以安西王相身份便宜行事称安西王教旨。

[7] (元)苏天爵:《元故翰林侍读学士赠陕西行省参政知事吕文穆公神道碑铭》,见《滋溪文稿》卷七,陈高华、孟繁清点校,94页,北京,中华书局,1997。

[8] “邰”为“郃”之误。

[9] (元)姚燧:《赠恭勤竭力功臣仪同三司太保封雍国公谥忠贞贺公神道碑》,见《牧庵集》卷一七,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1册,581页。

[10] (元)苏天爵:《元故翰林侍读学士赠陕西行省参政知事吕文穆公神道碑铭》,见《滋溪文稿》卷七,陈高华、孟繁清点校,94页。

[11] (元)姚燧:《中书左丞李忠宣公行状》,见《牧庵集》卷三〇,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1册,720~721页。

[12] (元)脱脱:《元史·李德辉传》卷一六三,第13册,3817页。

[13] (元)脱脱:《元史·李德辉传》卷一六三,第13册,3817页。

[14] (元)姚燧:《赠恭勤竭力功臣仪同三司太保封雍国公谥忠贞贺公神道碑》,见《牧庵集》卷一七,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1册,581页。

[15] (元)姚燧:《中书左丞李忠宣公行状》,见《牧庵集》卷三〇,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1册,720页;(元)脱脱:《元史·李德辉传》卷一六三,文字与《行状》基本相同,“十五年,再围重庆,踰月拔之。绍庆、南平、夔、施、思、播诸山壁水栅皆下。而东川枢府,犹故将也,惩前与西川相观望致败,恶相属,愿独军围合州。德辉乃出合俘系顺庆狱者,纵之使归,语州将张珏以天子威德”云云。按《元史·李德辉传》此段文字颇为费解,此时,重庆已破,张珏在押或已亡,李德辉又何以致语张珏约降,对比《行状》,原来《元史》抄录、裁剪《行状》成文时,漏了一个关键的“初”字。《行状》文字很清楚,是在叙述至元十五年再围合州时追述李德辉至元十三年招降张珏之事。《元史》抄录、裁剪《行状》成文时不慎漏掉了一个显示追叙的“初”字,致使其字意含混。

[16] (元)脱脱:《元史·世祖本纪七》卷十,第1册,208页。

[17] (元)脱脱:《元史·世祖本纪七》卷十,第1册,200~201页。

[18] (元)脱脱:《元史·赵炳传》卷一六三,第13册,3837页。

[19] (元)姚燧:《赠恭勤竭力功臣仪同三司太保封雍国公谥忠贞贺公神道碑》,见《牧庵集》卷一七,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1册,581~582页。

[20] 此处行文有省略,东院不敢妄动,但“破械出立”并不是东院,推考情势,必当为安西王府的举措。

[21] 《元史·世祖本纪》将王立降元系于至元十六年正月辛酉,其实王立降于至元十五年三月,《本纪》系于至元十六年正月辛酉,这是王立昭雪出狱,觐见世祖的时间。

[22] 刘兆鹤、吴敏霞编:《户县碑刻》,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