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序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一书出版于1999年,合同期满以后,常有出版社来联系再版的事,让我感动。然因打算进行大范围的重编,一直拖延着。谭徐锋先生锲而不舍,终使我不得不妥协。原设想中的一些必要的文字,到现在也没有完成。不得已,只能较大幅度地改编,希望以后可以实现更彻底地重编。
原书由十篇文字组成,今略去了学术部分的两篇(因有密切相关的新作,当另组),删去了胡适少年受学经历一篇,另有四篇论述具体人事的,移出与他文另编一集。留下的只有三篇,并新增六文。所留所增者,都是偏重于通论的文字,希望能从稍更宏观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权势转移。遗憾的是,近代“经典的消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势转移,本已写出一文的粗稿,参加了台北“中研院”的汉学会议。但因为各种文债压身,竟不能及时修订完成,那边有负汉学会议拟收入文集的厚意,这里也只好暂阙。此文若收入,全书的整体感会更强一些。
新增各文中,有两文采自《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一书。当初那书是听朋友之劝,尝试将各种不同形式的文章集合在一起,以适应各方面的读者。现在看来,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似呈分而不合的趋势,故将其中三篇研究性文章析出,两入此集(关于民族主义的一文已大幅度改写),一入他集。该书余下的内容,拟补入一批文化与学术评论文字,进行重组。
各文因论述相关,不免有重复之处,自己有时还不易察觉。苏州大学历史系的鲁萍老师代为核阅一过,指出了雷同之处,这是我非常感谢的!凡是史料叙述重复之处,现已尽量删并。唯马克思、章太炎和胡适个别有代表性的话,借用布克哈特的话说,“散发着耀眼的启示之光”,都引用两次以上,仍予保留。少数综合性的论述文字,如“科举制是一项集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功能的基本建制……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循环流动之中”云云,在相关论文中数次出现,删去似妨碍上下文的理解,故仍保留。尚祈谅解。
现在重看旧作,印象特别深的是每篇文章前面曾有那样多致谢的人。这是因为那时的治学条件确实较差,尤其在成都治近代史,资料非常缺乏(四川早年主持图书馆的老先生基本不视近几十年的历史为正当学问,所以不重视这类史料的收藏),不得不境内外四处求援;与今天材料多到看不完的状态,真不可同日而语。各文中致谢的人,有的已归道山,许多成了大人物。这次的修订,凡是前辈和平辈,姓名皆删略(感激则永存心中),仅留下那些帮助过我的年轻人之姓名。
也因当年的资料状况,文中使用材料的版本各异,尤其是历史上不那么“进步”甚或“政治不正确”的人物,其文集昔年很难再版,几乎是找到什么用什么,显得相当杂乱。这次凡修改之文,尽量改用新出的全集一类统一文本,余亦仍旧,只能以后再进行全面的修订。如有因此而产生的文字歧异和错误,非常希望发现的读者予以指正,谨先致谢忱!
2013年3月18日于旅京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