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与问题
本章研究将聚焦我国幼儿园教育三类不同评价主体(园长、教师、家长)的教育质量观念,立足了解不同主体的教育质量观念特征,探索不同评价主体教育质量观念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不同主体之间在教育质量观念上存在的共性和差异,从而为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具的研制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本研究致力于回答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问题:
(1)园长、教师和家长三类评价主体各自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念如何?
(2)园长、教师和家长三类评价主体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念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3)园长、教师和家长三类评价主体在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念上一致性程度如何?存在哪些差异?
(二)研究方法
1.样本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浙江和湖南两个省112所幼儿园218个班级的园长、教师和家长群体。浙江省包括杭州、宁波、湖州、金华、衢州、丽水6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中、低地区各两个);湖南省包括长沙、娄底和张家界3个地区(分别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高、中、低的地区)。各群体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见表1-1。
表1-1 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2.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观念调查问卷》和《幼儿园情况调查表》两个工具。《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观念调查问卷》分为园长、教师和家长三个版本。针对不同主体的调查问卷均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填写人的基本信息,包含17个题项。第二部分是对高质量幼儿园教育的理解。这一部分的调查内容和问卷题项是依据《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以下简称《量表》)编写。[7]该《量表》是借鉴国际知名评价工具的过程性质量观,基于长期本土化实证研究而编制的适宜我国文化背景下幼儿园班级教育质量的观察评价工具;效度验证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信度和效度。[8]与《量表》的评价内容框架保持一致,该部分问卷包含51个项目,涉及幼儿园教育的8个方面(空间与设施、保育、课程计划与实施、集体教学、游戏活动、语言推理、人际互动、家长与教师),请填写者对51个项目(问卷中对每个项目的内涵进行了简要清晰的界定和描述)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评价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制,1~5分分别代表从“不重要”到“很重要”。《幼儿园情况调查表》由园长来填写,涉及幼儿园的基本信息,包括园所基本情况、教师队伍、各项收入和支出的项目与金额等。
3.数据采集过程
各类调查问卷是由课题组的调查员发放和回收。在调查当天,调查员到达幼儿园向园长发放《园长版问卷》和《幼儿园情况调查表》;随机抽取样本班级,向班级教师发放《教师版问卷》;同时在教师和园长的协助下,在每个样本班级随机选取若干名家长,请这些家长在接送幼儿的时间填写《家长版问卷》;对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由调查员向家长口头解释说明问卷中有关题项的内容和可能的选项,确保填写的完整性,提高家长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各类问卷一般是调查员在离开幼儿园之前收回;少量问卷当天无法回收,请幼儿园教师协助邮寄给调查员。
研究者对调查数据进行编码、录入、整理后,围绕研究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数据分析。在下面的研究结果部分,首先呈现园长、教师、家长三类主体各自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念,然后再呈现这三类主体在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念上差异比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