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自我认知
一、自我认知的概念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从认识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统称为“自我认识”;从情绪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侍、自卑、责任感、义务感和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从意志形式看,它表现为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统称为“自我控制”。
二、自我认知的作用
自我认知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认知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认知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认知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认知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三、自我认知的性质
自我认知的性质包括社会性、形象性和能动性。
1.自我认知的社会性
自我认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体角色化的过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只是一个自然的实体,一个生物的人,甚至还比不上动物,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必须得到成人的关怀和照顾才能长大成人,产生人的意识。如果婴儿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人类的社会环境,使其同动物生活在一起,就会由于失去了人类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而不能形成人的意识。因此,一个人只有处在人类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育成长,并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此同时也产生对自己的认识,即形成自我认知。
2.自我认知的形象性
自我认知是个体在周围人们的期待中,以及周围人们的评价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主观体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当个体觉察到对方的态度和言语中所包含的内容时,自我认知的内容也就得到了丰富。因此,个体的自我认知从本质上说,就是从他人对自己的情感和评价中发展自我态度。心理学家柯里把自我认知的这一侧面称为“自我形象”。他说:“人与人之间相互可以作为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人们由于把自己的容貌、姿态、服装等作为自己的东西,通过对镜子中的形象的观察,以一定的标准衡量美丑,便会产生喜悦和悲哀。同样个体在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关于自己的姿态、行为、性格时,也会时而高兴时而悲伤。
一个人正是这样在与周围人们的接触中,注意到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以此为素材构成一个客观标准而内化到自己的心理结构之中,形成了自我形象。所以,个体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情感体验依存于个体与他人的接触,它是在想象他人对自己的判断和评价中形成的。
3.自我认知的能动性
人对自身的存在,对自身和周围关系的存在,是通过自我认知获得的,正因为人们具有自我认知,人们才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和体验着什么。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痛苦,才会有痛苦之感;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与周围的利害关系,才能体验到自身的安全,才会知道一些事情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同样,一个人只有当自己意识到自己行为错误的时候,才能够主动地矫正自己的行为,改变和修正原来的计划。
人的行为与动物的行为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因为人的行为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在行动之前就预见到行动的结果,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一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他自己头脑中将蜂房建成了。这就是说,人们在行动之前,行动的结果,行动的动机和方式,就在自己头脑中观念性地存在了。而人们在行动之前确立行动目标,制订行动计划,选择行动方案,实现预期结果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人的自我认知参与下完成的。
四、自我认知的内容
自我认知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充分、客观的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进行自我认知是认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选择职业的依据。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途径,对自己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自我分析要客观冷静,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盲目性,有效地促进职业生涯发展。
1.兴趣的认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职业选择的原动力,职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一旦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潜能,他知道了他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能做好什么时,他的成就欲就被点燃,他的主体意识被唤醒,渴望成功的强烈愿望将使他不可阻挡地吸取一切他所需要的知识,把学习作为事业成功的需要,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从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成功之路中就可以看到这点。莎士比亚小时候在家乡看过几次演出,对戏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玩演戏。后因父亲经商破产,莎士比亚只读了五年书就离开了学校。但他太热爱戏剧了,非常想在戏剧界发展,所以,当他听说当戏剧家要有丰富的知识,就刻苦自修,读了许多文学、哲学、历史书籍,还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为了走近戏剧界,他22岁从家乡来到伦敦,先在一家剧院当马夫,给乘车来看戏的有钱人照料马匹,有空他就偷着看演出,细心琢磨剧情和角色。后来,他当了一个配角演员。他在向心中渴望的目标一步步靠近。莎士比亚从36岁开始写剧本,他勤奋学习,坚持不懈进行创作,一生写了27个剧本,其中《罗米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成了不朽的世界名作,他也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由此可见,通过对兴趣的认知,把自己有能力做的、感兴趣的事作为成功的目标,将会唤起人的主体意识,激发出人的巨大潜能,使之一步一步向目标靠近,最终不可阻挡地驶入成功者的行列。
2.性格的认知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的性格分别适合不同的职业。根据性格选择职业,能使自己的行为特征与职业工作需求相吻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本职工作。
人的性格多种多样,或热情开朗、或羞怯内向、或沉着冷静、或火暴急躁。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性格需求。虽然每个人的性格都不能百分之百地适合某项职业,但却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来培养、发展相应的职业性格。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员,对企业而言,决定了每个员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业绩;对个人而言,决定着自己的事业能否成功。性格类型是指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某些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目前为止,最著名的性格分类学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向性说。荣格个人认为,人的性格按照个体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可以划分为:外向型、内向型和中间型。可以通过运用荣格理论编写的《内外向性格测验》的心理测量问卷进行测量。之后再根据性格类型选择自己的职业目标。
3.气质的认知
气质主要是指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的,给别人的一种感觉。所以,认清自己的气质对择业至关重要,是选择职业时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每一种气质都有它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气质对个体的职业和效率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气质的人适合从事不同类型的职业,这会有助于职业发展的成功。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激动暴躁,情绪体验强烈,神经活动具有很强的兴奋性。他们能以极大的热情去工作,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但若对工作失去信心,情绪即会随之低沉下来。此类人适宜竞争激烈、冒险性、风险意识强的职业;多血质的人性情活跃,反应敏捷,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易适应环境。这类人工作能力较强、情绪丰富且易兴奋,但注意力不稳定,兴趣易转移;对职业有较广的选择范围和机会,适合于从事要求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但不适宜从事单调机械的工作和要求细致的工作;黏液质的人情绪兴奋性低,安静沉稳,内倾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但稳定性强,偏固执、冷漠,比较刻板,有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这类人适合于从事要求稳定、细致、持久性的活动,但不适宜从事具有冒险性的工作;抑郁质的人敏感,行动缓慢,情感体验深刻,观察力敏锐,易感觉到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易疲倦、孤僻,工作耐受性差,做事审慎小心,易产生惊慌失措的情绪,往往是多愁善感的人。他们适合于要求精细、敏锐的工作,如哲学、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等。
事实上,大多数人总是以某种气质为主,又附有其他气质。所以,在职业选择中,一定要“量质选择”,找到适合自己气质类型的职业。
五、自我认知的方法
一般来讲,认识自我有五种基本方法:自我反思、与人交流、实践观察、心理测评、面试技术。
1.自我反思
即自己独处时,认真地回顾一下自身的能力潜力与特点,扪心自问一下,我到底喜欢做什么事?我将来做什么能超越别人?
2.与人交流
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认识自己,我们经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么站在别人的角度是怎么认识你的,你的父母,你的同学,你的老师都是怎样看你的个性气质与职业潜力的,那么通过互相交流也可以得出一些学生自己的职业潜力与个性判断。
3.实践观察
即通过学业规划专业机构,有计划、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职业活动或类职业活动,然后通过在活动中对每一个学生的观察、评比来发现学生的个性、潜能。这一般需要学校、社会机关、企事单位的配合,但它是最可靠最科学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及对成长过程的记载,在学生中学毕业时,就可以对他的个性特征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从而为其学业规划及升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
4.心理测评
通过对一系列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日常问题的判断及回答,来了解个人在职业倾向方面的特征,这是运用心理学、统计学等方面的原理,在假定同职业人格类型的人群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判断来设计的题目,然后由此确定测试者所属的职业人格类型。这也是比较成熟的认识自我的方法。
5.面试技术
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根据设计的面试题目或者学业规划师自己发挥的一些题目来进行测试,从而发现兴趣、爱好及职业人格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