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国外职业指导理论评介
综观职业指导的各种理论学派,尽管模式不一,见解各异,但各种理论之间互为补充,或者强调个人因素,或者强调社会因素,或者强调两者的综合。其中又以强调个人因素者居主导地位,如特性论、动力论、发展论等。我国学者卢荣远将职业指导的各种理论模式按其理论取向分为三大类。
一、第一类,强调个人取向
这类理论重在从个体的角度来探讨职业行为,重视个性等内在因素对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个人取向的理论又可大致区分为三类:①强调个人特性与职业特性相匹配的特性论模式,如特质——因素论;②以强调个人内在动机为核心的动力论模式,如需要论、心理动力论;③从发展的观点来研究个体职业行为的发展论模式。
二、第二类,强调社会取向
这类理论倾向于研究作用于个人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强调个人所处的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在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包括社会学理论、经济论等。
三、第三类,强调综合取向
这类理论认为,无论个人因素还是社会因素,都不能单方面决定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既受个人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人所处的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个人的职业行为,如行为论和决策论等。
从历史角度考察,自美国学者弗兰克·帕森斯首次提出职业指导的概念以来,职业指导理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影响下,经历了职业指导和生涯指导两大阶段,侧重点从对“人-职匹配”的关注逐渐转向对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关注,先后产生了特质因素理论、类型学理论、发展性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等不同的理论。
通过以上对职业生涯理论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这些理论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但均强调个人的独特特质与社会特质间的关系。这些理论的主要差别,是对生涯决定历程中影响因素的性质的不同态度,但所有的理论对生涯辅导都有共通的启示。
(1)生涯发展发生于与年龄有关的阶段,但是受到社会文化环境中很多的因素所影响。因为生涯发展是一个终身的历程,生涯辅导方案必须是为了符合个人一生需求而加以设计。
(2)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特性是很多来源的产物,包含社会文化的背景、遗传、个人的教育经验、家庭关系与社区资源。在这些当中,价值、兴趣、能力和行为倾向对于生涯发展是重要的。
(3)自我概念影响生涯决定。自我概念不是一个静态的现象,而是一个前进的历程,并可能随人们和情境的变化而逐渐或突然地改变。正确的自我概念对生涯成熟是有重要贡献的。
(4)个人的个性和特质经由标准化评量工具而被评定,被确认的特质将用于预测未来适应的成果。将工作要求与个人个性相配合,是一些生涯辅导方案的一个重要部分。
(5)介绍有关职业性质和就业机会的信息,与发展适当使用信息的技能,是生涯心理辅导的目标之一,并且这项需求将持续一生。
(6)生涯发展包括终身系列的选择,通过对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可协助个人作适当的选择。
同时,从生涯辅导理论的演变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继特质因素论之后,大量涌现的生涯辅导理论有着一个明显的共同发展默契,那就是逐渐摆脱传统特质因素论的影响,使得生涯辅导理论不再狭隘地单单进行人与职业的配对组合,而是将生涯辅导引向个体连续的生涯发展历程中,融入个体的自我发展进程、角色发展的进程中,直至扩展到终身发展的领域与范围。这样,也就使得生涯辅导在时间与内容广度上都有了大幅度的延伸。明确生涯辅导理论的这一发展态势,对于我们确立职业指导,尤其是学校职业指导的任务、形式、方法、途径等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