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者——后勤工作人员的第一身份

后勤工作人员的第一身份应该是什么?实践证明,幼儿园后勤管理的真谛是育人,是潜移默化过程中蕴含着的无声的教育,是着眼于幼儿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根据幼儿园办园思想,后勤服务工作首先要体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理念,这是幼儿园后勤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后勤工作人员身处园所育人环境之中,即便不是教师,同样担负着言传身教的责任。后勤服务工作就是没有讲台的课堂,要不断指导后勤工作人员树立育人理念。

(一)环境育人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性格的形成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幼儿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幼儿园,园所的环境质量与幼儿的成长息息相关,并持久地对幼儿产生直接影响。从实用到艺术,从绿化、美化、净化到知识化,可以说是“无言之教”,对幼儿具有强烈的暗示性、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灯笼悬挂的位置、一盆花摆放的方式、池塘里金鱼的种类,这些都是幼儿认知的途径。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审美能力,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生活经验。

案例 买花的学问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新学期开始,每个班级都忙碌着美化室内外环境。

“该布置自然角了,买点儿植物吧!”于是各班教师写了植物需求清单,将其交给后勤主任。拿过12个班的植物需求清单,这位刚刚从小学调过来的后勤主任立刻皱起了眉头,每个班的数量和种类都不一样,就连花盆都有不同要求,他感到莫名其妙,这不是在难为人嘛!不就是在自然角摆点儿植物,不用那么麻烦。他请教了花卉师,自己做主从花房里选了几种提名率最高的花卉,按每班每种花两盆的量买了回来。没想到买回来的花搬到各班,班中教师不高兴了。

“张老师,我们班要的不是这几盆啊!这几种花上学期孩子们都养过了,得换几种。”

“我还强调了买瓷盆,您忘了给我们买吧?”

“我们班要买的竹子有三种,您就给我们买了一种,这怎么对比观察呀?”

听了各班教师的不满,后勤主任也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同类不同种植物的对比观察、同种植物不同生长环境的对比观察、新品种的尝试种植……这些教育目标新后勤主任想都没想过。原来,买花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啊!细细想来还真是,幼儿园里的环境是与幼儿对话的,每个班的幼儿不同,花花草草岂能相同呢?

于是后勤主任和各班教师交流了买花的细节,领会了新精神,当然也学到了许多教育的理念。然后他又来到了花草市场,虽然东看西找用了不少时间,但这次买回去的花得到了各班教师的肯定。

教室的自然角到位了,几个分园也该进行绿化了。后勤主任开始分析和思考,每个园的大小不同,园所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不相同,有的园在高楼群之间,很少能见到阳光;有的园守在马路边,三面临街很是显眼;有的园处于小区的交叉口处,春季这里的风沙要比其他园大;还有的园面积比较小,因为是老小区、老园所,院子里除了操场就没有其他设计空间了。从花草的生长特点来看,既然每个园所位置环境不同,栽种的花草也应有所不同;从每个园所的发展特点来看,因对幼儿的教育重点不同,栽种的花草数量和种类也应有所区别。在做食育课程的分园里可以多种一些能开花、结果的食用性植物,让幼儿来感受植物生长以及其转变成食品的过程;在少见阳光的分园里应该选择一些喜阴、耐潮的植物,以便让幼儿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在面积不大的分园里要精挑细选花草,考虑花盆大小、搭配组合等因素,让花花草草真正成为美化园所的环境,成为幼儿艺术欣赏的环境,成为幼儿乐于观察的环境。这样分析后,后勤主任写了各园绿植的采买清单,为每个分园添置了属于自己的植物园。

从案例中我们看到,后勤主任不仅为各园教师服务,帮助他们完成设想意愿,还参与其中出谋划策,当然分析、思考的出发点就是后勤保障的育人功能。环境不仅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更是促使幼儿萌发创新思维、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此,幼儿园应在积极完善设施设备的同时,努力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师生的身心得到愉悦,使他们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后勤工作人员要精心布置幼儿园的每一处环境,用心设计规划幼儿园的每一个空间和角落,使其富有教育意义。幼儿园里的一草一木、虫虫鸟鸟都不应该随随便便添加和摆放,每一处环境都应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幼儿园的后勤工作人员同时也要为幼儿构建健康、平等、和谐的环境,爱护、赏识、尊重每一个幼儿,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幼儿,站在幼儿的立场上,积极鼓励幼儿,努力使幼儿自信、活泼、健康、快乐。在创设育人环境的同时,还应关注环境的安全性,从保证幼儿生命安全出发,认真做好安全工作,对于幼儿园的走廊、盥洗室等地方更要不遗余力。

因此,后勤工作人员要强化环境育人的意识,细心研究和了解幼儿园的每一处环境,让它们发挥物尽其用、环境育人的功能。另外,后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能盲目跟风、盲目行动,要在理解园所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分析、多一些批判,“制作”出真正为教育服务、为幼儿发展服务的环境。

(二)文化育人

后勤工作人员不仅与教师直接接触,还与幼儿频繁接触,所以后勤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无形中扮演着“隐性教育者”的角色。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幼儿会用“教师”这一称呼来印证后勤工作人员所充当的教育者的角色,家长也会很自然地将幼儿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看成教师。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突出育人功能,是后勤管理的主旋律;变管理为教育、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育人,是现代人文环境中后勤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案例 幼儿园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一块抹布、一把笤帚、一个墩布成了卫生员手里的永恒,多年来从没有改变。在某幼儿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由于墩布在清洗后没有甩干,所以地面水滴连成了片,人们不小心走过,要么出现一串串脚印,要么不小心滑倒,要么就是本来擦干净的楼道变成了泥泞路,再看看卫生员无奈地摇摇头,大家感觉心里不是滋味。灰头土脸、破衣旧衫,再加上手里的工具,要想从卫生员脸上、心里找出一种做卫生工作的自豪感还真是难上加难。如何让卫生员有职业幸福感呢?如何让卫生员自信地爱上自己的岗位呢?

幼儿园的管理文化本应该是:人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每个人都是幼儿园的名片。那么针对卫生员岗位,最好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卫生员的名片应该怎样书写呢?我想应该是:每个人都自信地认同自己的工作,从心底里爱上自己的工作,用优质服务换来同事的赞美并将其来当作一件自豪的事情。那么,后勤主任怎样让卫生员有归属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把自己岗位的名片绘画精彩呢?其实这也是后勤主任如何通过细微管理实现幼儿园发展目标的具体体现。幼儿园确立的总目标和方向,如何在后勤部门的管理范围中得到落实呢?这既是后勤主任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把幼儿园目标具体化的实践。当然和谐团队的建立是基础,受到周围人喜爱的环境是保障,外在的形象是亮点。那么卫生员外在的形象都有什么呢?过去一块抹布、一把笤帚、一个墩布这老三样的“三个一”是不是需要改进呢?怎么改进呢?一步步追问和指导,使后勤主任认识到后勤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每项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后勤做好充分的服务和保障,特别是在人员的管理上,不能轻易地认为后勤事情复杂,后勤工作人员学历低等,因为这样狭隘的认识会影响后勤团队的系统管理、培养以及价值判断。合同制教师多,就可以放松要求吗?合同制教师流动性大,就不是我们中的一员了吗?我们不应该给予他们培训的机会、成长的机会吗?相反,这样合同制、流动性大的后勤团队更需要培养和培训,更需要我们给予机会,让他们成长,使他们走到哪里都能为幼儿提供科学的服务。其实,只要在幼儿园一天就是幼儿园的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应体现在幼儿园的各个岗位上。每个人都是幼儿园的财富,幼儿园离不开任何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后勤主任只有抱着这样接纳的胸怀和态度,站在管理者就是服务者的位置,拥抱每一个自己所管理的团队成员,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发展目标。

卫生员的事情引起了该幼儿园后勤主任的思考和研究,卫生员的形象是幼儿园的窗口,是幼儿园发展内涵的体现。把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扩展到幼儿园的角角落落,把触角延伸到每个人,这不就是我们精细化管理无声的告知和最好的说明嘛!

现在的卫生员已经推上了清洁车,更换了旧工具,还穿上了工作装,见人面带微笑,幼儿园窗明几净亮堂堂。卫生员成了幼儿园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每一名后勤工作人员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此靓丽不仅仅体现在外在形象上,还体现在管理者对后勤工作人员一视同仁的思想上。园所管理者只有发自内心地把每个人当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来塑造、打造,才能真正收获和享受身为管理者的乐趣。

案例 把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听到家长议论后的思考

又是一年招生季,来门口询问招生事宜的家长络绎不绝。按照常理,公立园比较受欢迎,果然,一所口碑好的幼儿园在招生这几天非常热闹,家长蜂拥而至。家长在排队等待的时候一起聊着天。

“你说这么多孩子报名,幼儿园凭什么条件录取呢?”

“听说要求挺高的。”

“是啊,听邻居说去年针对家长的面试、约谈就好几次,说是得找素质高的家长。”

“这样挺好的,咱们来这儿,不也是因为园里环境好、教师能力强嘛!”

“家长素质高,孩子就是不一样。”

“没错,还别说,这所幼儿园的教职工素质都挺高的。上次我过来问招生情况的时候,碰巧一个保洁老师在甬道里打扫。我过去打听,人家立刻就把手里活儿停下来,虽然我问的事情她都不知道,但她一直都乐呵呵的。”

“是啊,有的幼儿园可不是这样,一听说是问孩子入园情况,每个人都爱答不理的。”

“你再看看幼儿园的卫生,没有死角,干净,咱们光着脚都行。说实在的,幼儿园比我家都干净多了。”

……

从家长的谈论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家长选择一所幼儿园不仅关注、评论吃的、喝的、教育教学,还关注、评论幼儿园里的每个人、每件事。在此案例中,家长在咨询招生情况时,看到的、谈论到的正是一名普通保洁老师的事情。幼儿园的后勤工作人员多半是临时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忽视与幼儿园文化相一致的自身形象教育,然而这对于幼儿园来讲也是很重要的教育资源,要想把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每个人,就要注重团队里每个人的跟进。在外界看来并没有正式工、临时工之分,家长会把出现在幼儿园的人都当作教师,所以后勤工作人员形象的塑造需要重视起来。对孩子来说,他们的学习是没有选择性的,与他们接触的任何人都会成为构建学习经验的资源。

案例 保安爷爷的问候

今年九月新学期的开始,小班的孩子们经历了初入园分离焦虑后,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来园时家长们也会有意识引导孩子们主动问好。孩子们每天入园时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保安师傅。早上早操的音乐还未响起,保安师傅们就全副武装,在幼儿园门口站立好了。这几年由于保安师傅的年龄普遍偏大,孩子们见到他们时更喜欢称呼他们“爷爷”,听到孩子们亲切的称呼,保安师傅也乐乐呵呵的。

这天,一位妈妈领着孩子来园,跟孩子说:“快叫爷爷好!”妈妈热情地引导孩子,可是孩子还是不出声,只是眼睛盯着保安爷爷。

“宝贝你好,早上好!”保安爷爷主动向孩子问好。

孩子听到后就小声说:“早上好!”

“宝宝和爷爷都很有礼貌。”妈妈领着孩子高兴地进园了。

在这个案例中,外在看是妈妈在对孩子进行来园礼貌教育时巧妙地借助了保安爷爷,但对于孩子来说,保安爷爷的一个有礼貌的问候,正是他养成礼貌习惯的开始。保安爷爷平时的彬彬有礼成了家长的共同认识,因为他们相信幼儿园中的每一位工作者都是教育者。在幼儿园的后勤管理中,也应该注重激发每一位工作人员“行为育人”的意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重要性,他们对幼儿态度、习惯、良好品德的养成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自己的意识发生转变,行为才会发生改变,而只有幼儿园里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行为发生改变,才能真正意义上给幼儿提供成长的良好环境。

当然,在后勤管理中不能仅仅强调每一位后勤工作人员意识的转变,育人行为的常态发生更为重要。后勤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员工创设尊重、平等、温暖的工作环境。例如,日常检查工作时,要与教师一起坐下来促膝谈心,用真诚帮助的语气来反映工作中的问题;行走见面时,要用“早上好”“您好”主动地问候教师;空闲时间里,要发自内心地对教师、家长表示关心。其实,真诚、亲切交流就是一副管理问题的良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为,能够营造幼儿园人性化的和谐人际氛围。

节假日里为每一岗位量身定制的温馨祝福,福利待遇的按时到位,工作生活条件的适时改善,都可以创造人性化的彼此信任的关系。这样从上而下真诚的关心是人文环境创设的基础,更是发挥后勤工作人员教育者功能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