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目的地选择——达成共识

古语云:“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的意思是走在不同道路上的人,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无法共事。可见,持有相同价值观的重要性。在针对后勤工作人员的面试中,园长可以采用“双向沟通,双向选择”的方式,通过双向介绍,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并为实现双方意愿,共同提供、选择“合适”的机会。

(一)双向选择

面试员工时,在了解应聘人员专业能力的同时,园长可向应聘人员介绍幼儿园的相关要求和服务理念,使其了解幼儿园的核心价值观。

案例 在面试中讲故事

今天两位保洁老师来面试,在了解了面试者的基本情况后,园长说:“听了你们的介绍,我认为你们胜任幼儿园的基本保洁工作没有问题。现在我也向你们介绍一下我们幼儿园员工的工作情况,让你们也了解一下我们幼儿园里的人都是什么样的,都是怎么做事儿的。”

故事一:扫头发

幼儿园里现在从事保洁工作的是张老师,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是她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在保洁工作中非常注重细节。为了清除地上的头发,她先用缠着毛巾的笤帚扫,再用手去捡。她从不发牢骚,说头发多,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去清除。研究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她的乐事。

故事二:捞玩具

记得上个月周末下的那场大雨吗?由于幼儿园处于风口位置,周围又没有遮挡物,所以在风雨交加中,幼儿园的户外玩具被冲出了大门。保安师傅发现后,不顾雨大,直接就冲到幼儿园外面去捞玩具,虽然有些玩具已经漂得很远了,但他还是一个不少地捞了回来。我们的团队是让所有人感动的团队。

故事三:做糕点

我们的食堂老师也是如此,他们不仅能够制作美食,还很有大局意识,他们爱孩子、爱幼儿园。前两天我们召开团拜会,为了准备糕点,食堂老师凌晨4点就来到了幼儿园,和面、造型,每一道工序都认真考究,早上8点准时为家长呈现出30余种造型精美的糕点。你们以后就是咱们团队中的一员了,想不想看看食堂老师的杰作呢?你们来到这个团队,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呢?

就这样,园长像拉家常一样给两位面试者讲了幼儿园后勤老师们的故事,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教育着来应聘的新老师。

从这个案例能够看出,园长利用一个个小故事巧妙地传达了幼儿园后勤工作人员爱业敬业、无私奉献的价值观,让应聘人员了解到幼儿园中的每一位员工都是一条心,不只是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要是幼儿园内的事情都会不分分内分外、全力以赴地做好。这些小故事看似是在介绍员工的工作情况,其实是让应聘者体会到如果成为幼儿园中的一员,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开展工作,自己要做好教育者的思想规划的准备。

(二)双向沟通

双方沟通是相互了解的基础。在相互交流后,可请应聘人员问一问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单纯地听应聘者介绍,了解到的只是应聘者的基本情况和应聘者对自己的评价;而幼儿园单纯地向应聘者进行介绍,让应聘者了解到的只是幼儿园的相关要求。单向交流无法建立相互之间的深入了解,相互间的提问才能帮助双方更清楚地了解对方是否适合自己。

案例 问题中的秘密

在一次面试中,园长了解了应聘者的基本情况后,请应聘者问问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应聘者问道:“如果下班了还有没做完的事,可不可以留到明天去做?如果自己的事情做完了,幼儿园又有别的事情需要加班,可不可以选择不加班?加班时加班费怎么算?”

通过应聘者提出的问题,园长了解到这位应聘者对于加班非常在意。但园长知道这是一位专业能力很强的维修技术员,为了不错过有用的人才,园长问道:“听了您的问题,能够了解到您对于加班这件事比较在意,是有什么困难吗?”应聘者答道:“没什么困难,就是不喜欢加班,我认为在工作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比加班更有价值。”“如果是特殊情况需要加班呢?”园长继续问道。应聘者说:“我觉得只要安排好工作就应该不会有那么多的特殊情况。”通过与应聘者交流,在衡量园所文化与应聘者价值观后,园长决定不聘用这位具有很强专业能力的应聘者。

幼儿园的现实工作告诉我们:如果一点儿都不加班,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即使我们努力做到做事不拖拉,提高工作效率,等等,幼儿园的任务还是随时都会来,面对困难做最好的服务才是我们正确的做法。任何一个单位的员工只有认同单位文化与单位所秉承的价值观,才能与单位共同努力,并肩作战。

(三)试用留观

面试时交流得再充分,也不代表应聘者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试用期中的考察变得尤为重要。

试用期是特指在劳动合同履行初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了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一定期限的考察期。设定该制度的初衷和目的,在于劳动合同履行初期,增进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相互考察了解,用人单位考察职工是否符合相关岗位的录用条件,而职工则考察用人单位工作岗位与自己职业规划的契合程度以及用人单位是否能为自己提供所期待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一旦一方感觉对方对于已经确定的劳动关系并不适合,就可以在更加宽松的条件下重新选择,从而更加顺利地解除已经签订的劳动合同。可以说,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不论对于劳动者,还是对于用工单位,都存在积极的意义。

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所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幼儿,由于幼儿群体具有特殊性,所以对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就更高,试用期中的充分了解则能帮助幼儿园更加全面地考核聘用人员。

案例 试用期中发现的“万能工匠”

通过面试,园长决定聘用一位经验丰富但年纪稍大的后勤维修人员——李师傅。其他领导都表示担忧:幼儿园的维修工作又多又杂,年轻人都有些力不从心,李师傅年纪这么大,怎么能胜任这项工作呢?但是,聘用李师傅确实能借助其丰富的经验,利用以老带新的方式,提高后勤维修保障人员的技术水平。于是,综合考虑后,领导班子决定,通过试用期考察李师傅是否能胜任幼儿园工作,发挥其经验传递的作用。

自从李师傅踏上工作岗位,班中老师发现班里厕所脚踏板坏了,水管渗水漏水了,床板塌了,前来维修的都变成了李师傅。而且李师傅在维修中不仅是修理,还会教班中老师一些生活中维护保养水电设备的小方法,深受班中老师欢迎。

同时,班中老师发现,原来负责幼儿园设备维修的小张师傅转班检查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每次检查后还会把检查结果告知他们,既让他们对班级设备更加了解,也让他们知道了许多检查设备的小方法。大家都调侃他说:“最近打鸡血了吗?怎么那么积极?”小张师傅说:“我得跟李师傅看齐,不能拖年轻人的后腿呀!”大家开玩笑地说:“时间看齐了,技术也要看齐。”小张师傅说:“那当然,李师傅已经收我为徒了,大家等着瞧好吧。”

李师傅的到来,不仅让小张师傅发生了改变,也让班中老师高兴不已。原来在与李师傅的聊天中,班中老师了解到李师傅对创意制作十分感兴趣,于是大家在创意制作遇到困难时都会找李师傅帮忙,而问题每次都能在李师傅的帮助下迎刃而解。

通过李师傅在试用期中的表现,幼儿园更加了解了李师傅的专业能力和做事的态度,也因此没有因为不确定、不选择,错过一位人才,损失一笔人力资源的财富。

(四)和谐统一

幼儿园对于员工的考察不应局限于面试中的了解,也不应定格于试用期中的考察,而应延续在每一天。应通过每一件事,了解员工是否与幼儿园一个声音——有相同的价值观,一个步调——有相同的做事态度,一个方向——有相同的理想信念,一个追求——有共同的努力目标,即是否能和幼儿园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

案例 宋师傅变了

宋师傅是幼儿园出了名的能工巧匠,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帮助你顺利解决。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老师们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宋师傅变了,变得不像以前那么好请了。要想请他帮忙,要不就给他一些好处,要不就告诉领导,让领导知道这件事。不然的话,是很难请动他的。而他也觉得老师们对他不像以前那样热情了,不但对他有情绪,还牢骚不断。

为了改变宋师傅这种工作作风,后勤主任与他进行了谈心。通过与他聊天,后勤主任了解到:他只是感受到了老师们对他态度的改变,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出现的问题。于是,后勤主任用之前他的工作状态和老师们对他的评价引发他对现在工作的思考。经过反复对比,宋师傅终于明白是因为自己的心态变了,做事的态度变了,所以老师们对自己的态度变了。通过这次谈心,宋师傅又变了,变回以前那个热心又能干的宋师傅了。

园领导对每一位员工负责,就是对幼儿园发展负责。幼儿园是一个整体,而组成这个整体的每一个个体都可能会由于某种原因发生改变,发生改变并不可怕,只要园领导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的引导,使他们扭转归正,他们就依然可以和幼儿园一起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