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二:晨练
晨练是幼儿园“三浴(空气、水、阳光)锻炼”的重要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晨练内容丰富、灵活性大,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合理、科学、有效地组织幼儿晨练活动,帮助幼儿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幼儿园一天的生活、游戏、学习等环节,促进幼儿体能发展,建立良好的生活、运动习惯。
教育期望
1.喜欢与老师、同伴互动游戏,乐意参与体育活动。
2.遵守活动规则,逐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规则意识。
3.初步具有运动安全的意识,运动中学习根据身体的感受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量及情绪。
4.能在与同伴互动中运用协商、合作等方式,学习化解矛盾和冲突,愉快游戏。
5.初步具有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
6.感受活动带来的收获,愿意与他人分享。
教育准备
1.班主任应做好合理的分工布局,根据活动场地的空间特点合理分配教师站位,应确保全体幼儿都在视线范围内。教师应明确各自的工作要点,对幼儿的要求须保持一致,在确保每名幼儿安全运动的同时,能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宜的指导和帮助。
2.检查场地周边环境中是否有危险物品,及时清理,排除安全隐患,检查活动玩具、器械、材料、工具有无损坏,数量是否充足;检查幼儿着装,帮助小班幼儿穿戴好便于运动、适合气温的衣服和鞋子,取下其头部、服装上的饰物,鼓励中、大班幼儿自查或互查。
3.合理规划活动场地范围,有序摆放活动器械,避开通道,以便于开展活动。
4.结合季节及本班活动计划,做好晨练计划及因天气原因造成的场地调整计划;对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活动场地、活动流程有充分预想,设计应对方案。
5.组织幼儿讨论户外运动的安全行为规则,以图、图文结合等多种方式呈现安全行为规则,并粘贴在场地中方便幼儿阅读的位置。
教师分工
◆ 主班、配班教师
1.组织幼儿做好活动前准备,交代活动安全规则及要求。
2.确保幼儿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关注有特殊需要须暂时离开场地的幼儿。
3.根据气温和幼儿个体差异提醒幼儿及时增减衣服。
4.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帮助幼儿学会自我防护。
5.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化解矛盾和冲突。
6.尊重个体差异,用幼儿能接受的方式鼓励幼儿参与活动,支持幼儿在安全的情况下自主探索和创新。
7.活动后组织幼儿共同收拾活动器械,整理活动场地。8.组织幼儿进行放松活动及个人衣物的整理。
◆ 保育员
1.接待晚来的家长与幼儿。
2.指导晚来幼儿有序摆放个人物品(如书包、茶杯、毛巾等),带领小班幼儿及时到达晨练场地(可鼓励中、大班幼儿自行到达晨练场地)。
工作要点
1.教师交代活动范围、内容、安全规则及要求;根据活动需要,带领幼儿做好活动前的准备活动。
2.关注全体幼儿的活动情况,指导幼儿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如遇特殊情况幼儿需临时离场,小班幼儿须有教师跟随,中、大班幼儿可安排同伴一同前往,确保幼儿安全。发生流鼻血、磕碰等受伤事件,应及时处理。
3.关注全体幼儿的运动情况,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帮助小班幼儿增减衣服,鼓励中、大班幼儿自助或互助。
4.引导幼儿发现户外运动器械、设备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如玩圈时与别人保持一臂距离,不随意藏入无人知道的地方,不将跳绳套住脖子,不拿器械当玩具等;在容易发生危险的滑梯、秋千等位置给予重点看护和指导,及时制止幼儿的危险行为;引导幼儿学习掌握简单的活动自护方法,比如,摔倒时用手撑地,人多时需排队,耐心等待,遇到危险时知道用向左右跑开、抱头、下蹲等方法躲避。
5.引导幼儿与同伴间互相协作,克服困难,共同完成活动;提醒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能用协商、合作等方式,有效化解矛盾和冲突,愉快游戏。
6.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对动作难易程度、活动量、活动进程、幼儿情绪等进行适宜调控。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尽量满足需要,促进发展;对好动的幼儿给予格外关注,提醒他们遵守规则,及时干预具有潜在危险的行为;鼓励胆小、动作发展迟缓的幼儿,大胆尝试有挑战性的动作;对于体弱、生病的幼儿给予特别关照。
7.活动结束后,帮助小班幼儿将玩具、器械、材料按照标记放归原处(中、大班可鼓励幼儿自行收拾,并请幼儿互相检查),带领幼儿做身体放松运动。及时肯定积极参与活动、遵守规则的幼儿,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发展,使其逐步形成规则意识。
8.活动结束后,用做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清点人数,检查幼儿有无受伤情况、有无遗漏衣物、有无携带危险物品,并进行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