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

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是一个由多种内容构成的多层次的体系。从横向的角度看,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具有独特的分类结构;从纵向的角度看,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具有一般的层次结构,层次目标之间相互联系,上级目标指导下级目标,下级目标是上级目标的具体化。

(一)横向分类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

分类目标直接来源于总目标,是从横向的角度对总目标的展开。它反映了幼儿社会性发展内容的全面性与完整性,是针对社会教育不同侧面、不同类别确定的目标。它主要包括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社会行为规范、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目标。不同类别的目标共同形成树状结构,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1.自我意识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自己成长的最基本的知识。

(2)初步培养自信心、自尊心、独立性,以及最基本的自我控制和应变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

(4)学会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爱好、需求、情绪和情感。

2.人际交往目标

(1)逐渐了解父母、老师、同伴及其他社会成员,逐渐学会同情、关心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激发初步的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的情感。

(2)积极地同他人交往,并学会合作、交往、分享、谦让等方面的基本社会技能。

(3)初步了解自己所在的集体,逐步适应并喜欢集体生活,初步产生对集体的关心、喜欢之情。

(4)初步培养诚实、勇敢、守纪律等基本品质,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3.社会行为规范目标

(1)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公共卫生规则,并初步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2)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基本的公共交通规则。

(3)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各种学习活动的规则。

(4)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

(5)初步懂得保护环境。

(6)初步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激发初步的热爱劳动的情感。

(7)初步懂得正确与错误的区别,激发初步的是非感、爱憎感。

4.社会环境目标

(1)初步了解家庭、幼儿园,初步认识主要的生活机构和设施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初步的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2)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主要自然景观,初步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初步了解自己所在地的名称。

(4)感知我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和国徽,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状况及主要风景名胜区,激发初步的爱祖国的情感。

(5)初步了解重大的节日和重大的社会事件。

(6)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民族,激发爱和平的情感。

5.社会文化目标

(1)初步感受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文化。

(2)了解祖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人文景观、少数民族和文化精品等,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

(3)初步感受世界著名的人文景观及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世界文化感兴趣。

(4)了解世界是由许多国家和民族组成的,萌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5)愿意接触或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外国人,感受他们的风俗习惯。

(二)纵向分层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

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是以社会教育目标的概括性程度的高低加以区分的,即越上层的目标,概括性越高;越下层的目标,概括性越低,目标越具体,也越具有操作性和验证性。我们把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从纵向上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1.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对总目标的纵向分解。它反映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的年龄差异性和连续性,是把社会教育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年龄阶段,是各个年龄阶段社会教育应达成的最终结果的表述。它依据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和深入。不同的年龄阶段目标之间是连续的、衔接的。

(1)小班社会教育目标。

①初步了解自己身体主要部分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初步懂得自我保护。

②知道自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初步萌发独立性和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

③逐步熟悉集体生活环境,认识集体中的同伴和成人,初步了解他们与自己的关系,初步适应集体生活。

④保持愉快的情绪,不好哭、不怕生,愿意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⑤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初步能有礼貌地同他人交往,见了老师和长辈会鞠躬、问好。

⑥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卫生要求,养成初步的卫生习惯。

⑦初步懂得最主要的交通安全常识。

⑧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遵守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规则。

⑨培养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兴趣,初步了解父母和老师的劳动。

⑩初步懂得不提无理要求,不无故发脾气。

⑾与同伴共同活动时不争夺或独占玩具。

(2)中班社会教育目标。

①初步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异同。

②初步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初步懂得同情和关心他人。

③萌发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初步懂得不侵犯同伴。

④初步了解周围主要的社会机构、设施,初步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萌发最初的爱家乡的情感。

⑤初步了解重大的节日,并使幼儿感受节日的欢乐。

⑥初步激发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中,能初步准确地使用礼貌用语。

⑦初步懂得与他人合作,初步懂得分享和谦让。

⑧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初步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⑨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学会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能有始有终地做一件事。

⑩初步学会评价自己和同伴,初步能承认错误、改正缺点。

⑾初步养成诚实、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⑿初步感受我国的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精品。

(3)大班社会教育目标。

①初步了解自己的成长以及成人为此付出的劳动,激发爱父母、老师及其他长辈的情感。

②初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学会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方法。

③了解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初步懂得应为幼儿园做有益的事,培养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④能主动、准确地使用礼貌用语,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往,和同伴友好相处。

⑤能主动照顾、关心中班和小班的小朋友。

⑥了解周围的社会生活,初步了解各社会机构、社会成员和他们的劳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发尊敬、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⑦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物产,激发爱祖国的情感。

⑧初步了解国家间的友好往来,萌发爱好和平的情感。

⑨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初步懂得应向好的榜样学习,萌发初步的爱憎感。

⑩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初步会以规章制度对照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喜欢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初步懂得爱惜劳动成果,爱惜公物。

⑾初步感知家乡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及保护自然、社会环境的初步意识。

⑿初步感知世界著名的人文景观及优秀艺术精品,培养幼儿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拓展阅读

在《指南》中,幼儿社会领域七项目标按各个年龄段幼儿的需求与特点进行了阶段细化,各年龄阶段目标详见下面两表。

人际交往的年龄阶段目标

续表

社会适应的年龄阶段目标

续表

2.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目标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目标是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的具体化,是最具体的目标,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可以直接实现的目标。教育活动目标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可操作性,通常由教师制定,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在教师、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实现。例如,把总目标第三条“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落实到小班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制定具体明确的活动目标:通过游戏学会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因此,教育活动目标是否充分反映整个社会教育的目标,教育活动目标是否能与社会教育总目标和年龄目标相互呼应,是否全面且重点突出地涵盖了上级目标的要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质量,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进程。

内容回顾

续表

思考与练习

1.填空题

(1)《指南》中将3~6岁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所应达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2)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分类目标包括自我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目标。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分解社会领域目标主要根据《纲要》精神,不需过多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

(2)年龄阶段目标是对总目标的纵向分解,分类目标是从横向的角度对总目标的展开。

(3)不同年龄阶段目标之间是连续的、衔接的。

3.简答题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