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幼儿心理发展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概念

幼儿心理发展是指3~6、7岁的幼儿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

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表现为从笼统到开始分化,从具体到出现抽象概括的萌芽,从被动到出现最初的主动性,而且这种发展趋势贯穿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1.从简单到复杂

幼儿心理活动是由简单发展到越来越复杂,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不完备到完备。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开始时并不完备,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趋于完善的。比如,许多刚入园的幼儿只会用简短的句子简单表达自己的愿望,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到大班后的幼儿几乎都能用丰富而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2)从笼统到分化。幼儿的各种心理活动都是从混沌、笼统逐步向分化、明确发展的。比如,最初幼儿的情绪只有高兴和不高兴之分,后来,逐渐分化为喜爱、愉快、高兴和痛苦、伤心、嫉妒、畏惧等复杂多样的情感。

2.从具体到抽象

幼儿心理活动是由具体向概括化、抽象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在幼儿的认识过程发展方面,表现为从最初的感知觉的发展,到较为概括化的知觉和想象的发展,再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萌芽;在幼儿的情绪发展过程方面,表现为最初引起情绪变化的是对某种物质需求的满足(如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个变形金刚玩具),逐步发展到对某些抽象事物需求的满足(如大班的幼儿会因为自己受到老师的不公正对待而感到委屈)。

3.从被动到主动

幼儿的心理由被动逐渐向主动性发展起来。这种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幼儿开始时,心理活动常常是无目的的,很容易受到外来影响因素的支配,因此也没有意志行为。生活周围中那些他们从未见过的或者特征很鲜明的事物才能引起幼儿的关注,新鲜感没有了,幼儿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因此,幼儿早期的心理活动表现为零散而缺乏联系,随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幼儿活动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开始出现自主性活动,自觉性不断增强,为了达到目的有时也能克服一些困难,表现出一些意志行为。同时幼儿开始渐渐认识自己的心理,初步形成一个整体,出现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表现出了自己特有的个性。

(2)从受生理制约向自主调节发展。幼儿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受生理的制约和局限。比如,3岁之前的幼儿即使做自己喜欢的事注意力也不易集中,主要是由于他们生理上还不成熟。随着幼儿生理日趋成熟,它对心理活动的制约和局限作用渐渐减少,幼儿心理活动的自主性渐渐增强。4~5岁幼儿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在生理发育达到足够成熟的时候,幼儿心理发展的方向,甚至包括心理发展的速度,都和幼儿心理活动本身的主动性有密切联系。

(三)幼儿心理发展的四大领域

1.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幼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大脑内部结构的发展和大脑皮质机能的发展。幼儿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功能的不断增强,条件反射形成速度加快,大脑皮质抑制功能的发展使其能更细致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刺激,这些发展有助于幼儿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2.幼儿认知的发展

认知发展是幼儿发展的中心任务。对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主要从幼儿的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创造力等方面进行。比如对幼儿记忆的研究,可从记忆的容量、记忆的随意性、记忆内容概括性、记忆策略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

3.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个性使人各具特色。同时人又具有社会性,他“像所有的人”,又“像某一类人”。社会文化给特定社会里的每个成员的行为染上了一层区别于其他社会文化的色彩。对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幼儿情感、自我意识、幼儿道德行为(攻击性行为与亲社会行为)、幼儿性别角色认同与性别化、同伴关系与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4.幼儿学习的发展

幼儿是怎样学习的,他们的学习有哪些特点,它既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学习的发展是近年来备受心理学家关注的研究课题,同时,理解婴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也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针对性开展保教活动、提高幼儿教育服务质量的先决条件。在幼儿的学习方式中,游戏作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成为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的认知和情绪情感的发展、社会化过程都是通过游戏等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