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乳儿的教育启示
针对乳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父母及孩子的照料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乳儿既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大人的话,表面看起来好像只要吃饱睡足就可以了。其实不然,他们需要有多方面的刺激,喜欢接触大自然,喜欢有人与其做伴玩耍。对周岁内小儿的观察研究表明:在托儿所里,单调的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心理的发展。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用色彩鲜艳的床单和会摇动的物体装饰原来单调的白色环境。床单有动物和花的图案装饰,让乳儿一天做几次短时间的俯卧;用透明塑料代替床边的木板,使孩子能看到房间里的活动。结果,孩子的反应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那些原来一天中大部分时间躺着不动的孩子,开始抬起头,最后伸手去抓。过去沉默且反应冷淡的孩子,现在笑起来了,开始“自言自语”,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露出探求的表情。因此,我们一定要为周岁内的乳儿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并且不断地给予合理、丰富的刺激,这样才能促进乳儿的心理发展。
(二)善于辨别乳儿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
父母爱子心切,都希望孩子健康、活泼、愉快。但不少年轻父母在孩子啼哭时感到束手无策:不知他是饿了、渴了,还是有别的原因,因而不能及时了解乳儿的需求。父母们必须细心,尽快了解孩子生理活动的规律,学会分辨他们用不同的哭声表达的不同要求,并及时满足他们。保持乳儿良好的情绪状态是乳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和接受教育的基础。
(三)多与孩子交往,开阔其视野
成人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事就不理他们,要和孩子面对面地讲话。成人的笑脸和温柔的声音会使孩子愉快,并能促进孩子视觉、听觉的发展,提高与人交往和说话的积极性。国外有的研究材料表明,儿童良好的情绪、愉快的心情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发育,也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同时,不可忽视抱对开阔孩子视野的作用。经常抱抱孩子,到窗前看看,到处走走,孩子的视野就会豁然开阔。出生~1岁正是脑细胞数目增殖和结构复杂化的关键时期,单调的环境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不利于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发展。整天望着天花板或眼前的一小片天地,乳儿就会感到乏味,消极的情绪多于积极的情绪。有的乳儿吸吮手指以**,形成吮拇癖。至于乳儿从多大开始抱,一次抱多长时间,这要视婴儿的状况和家庭条件区别对待。一般情况下,婴儿在出生后1个月,每天适当地抱抱他,或和他亲热一番,或走走看看,都非常有利于婴儿的心理发展。当然,抱惯了的孩子不抱就会哭。当孩子能坐能爬了,就可以少抱些了。家长可以通过和他们一起玩,引导他对玩具和其他物体产生兴趣。同时,要注意培养他对物质世界的兴趣,让他与其他孩子一起进行实物活动。
(四)鼓励和训练乳儿的动作
要多给他们自由活动的机会,依次发展各种动作,及时训练婴儿的趴、坐、爬、立、走,尤其要注意发展“爬”的动作。现在不少孩子不会爬就会走,这对心理发展是不利的。爬是乳儿最先掌握的自由移动身体的动作。研究表明,爬对乳儿的交往能力、警觉性情绪、空间知觉等方面的发展均有益处。不让儿童学爬,就延缓了他的心理发展。同时,要提供机会发展乳儿手的动作。
(五)培养乳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乳儿年龄小,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在生活实践中,成人如果坚持赞许好的行为,抑制不好的行为,孩子逐渐就会懂得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父母的行为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安详、温存的父母带大的孩子,一般也安静温和;暴躁的父母带大的孩子也往往性情急躁。
在乳儿期,母亲除了应充分满足孩子对营养的需求,还应注意增强母婴的感情联系,满足乳儿交往的需要和皮肤接触的需要,母乳喂养是满足上述需要的最好途径。此外,在交往中还应注意语言能力的培养,并尽可能为乳儿的耳、眼、手、身提供丰富、适宜的刺激,加强感官功能和动作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