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胎教
(一)胎儿的生长发育
胎龄的计算,以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通常以40孕周(280天)为孕期。心理学大师斯滕伯格(R.J.Sternberg)将个体出生前的发育划分为胚芽期(0~2周)、胚胎期(3~8周)和胎儿期(9~40周)3个阶段。
1.胚芽期(0~2周)
受精卵(约0.2毫米)细胞迅速分裂,24小时分裂到2~8个细胞(或分裂球)。这时称为早期胚胎。在输卵管内的3天,受精卵形成12~16个细胞的实心胚(或细胞团、分裂球)。第4天,孕卵到达子宫,称为胚泡。第7~8天,胚泡植入到富有养料和氧的海绵子宫内膜中,称为着床。至妊娠14天着床结束,最后黏合固定在子宫壁上。
着床后,胚泡的内细胞群形成胚胎。进入第三周时的胚芽,长度为5毫米至1厘米,肉眼能勉强看见,重量不足1克。
2.胚胎期(3~8周)
胚胎期是生命开始的非常重要的阶段,从绒毛到胎儿身体部分的一般形式和基本结构在胚胎期初步形成。
在胚胎期,增殖的细胞群发生分化,形成三层细胞:外胚层形成皮肤和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系统的基础;中胚层进一步分化成为真皮、肌肉、肌腱、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内胚层则产生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与腺体。
孕3周,脊索、神经管形成,体节(脊椎前体)出现;孕4周末,脑泡形成,腭弓出现;孕8周末,胚泡已经发育形成具有人类胚胎的特征。除大脑外,其他所有器官系统均已存在。胚胎大体上已长成人形。四肢已得到相当的发育,有了手指和足趾,脸、眼睛、嘴都清晰可辨,可以见到心脏跳动,神经系统开始有初步的反应能力。
这一阶段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最容易受放射性、药物、感染及代谢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胚胎的发育和成长,可使胎儿畸形,甚至导致早产、流产。这一时期胎儿死亡率很高,胚胎总数的30%可能都在此阶段流产。
器官发育结束,胎盘形成,表示胚胎期结束。
3.胎儿期(9~40周)
胎儿期胎儿的骨细胞开始发育。毛发、指甲和外**发育分化出来。已有器官的结构得到进一步发展,躯体比例以及各部分功能日趋成熟。从第9周开始,胎儿躯体的细胞数量和大小增加,各组织器官生成并进一步分化。到妊娠10周,小肠、大肠开始生成,并进入这些器官各自的位置。孕11周末,胎儿开始有呼吸运动。到妊娠第12周,外**已经清楚可辨,肺的发育随着支气管、细支气管和更小的分支的出芽而进行。孕16周末,皮肤很薄,头皮已经长出毛发,肌肉发育。到妊娠20~24周时,原始肺泡形成,并开始产生表面活性物质。孕20周末,胎儿有吞咽运动。孕24周末,各脏器均已发育。胎儿呼吸系统到28周发育完善。孕36周时,胎儿已经基本完成肾的大体结构,但与成人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一时期还出现另一个重要的发育特征:胎儿出现了动作,主要表现为胎动和反射活动两种类型。
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在胎儿期,自孕两个月开始,胎儿在羊水中进行类似游泳样的运动。两个月的胎儿就能摆动自己的头、胳膊和躯体,并且准确地顶、蹬母亲的腹部表示自己的好恶。到孕20周末时,多数孕妇都可感到胎动。妊娠28~30周是胎动最活跃的时期。
胎儿8周时即可利用头部或臀部的旋转使身体弯曲避开刺激,3个月时能够动脚拇指和头。当临近出生时(孕32~36周)胎儿明显受母亲的情绪和饮食的影响。例如,孕妇在喝咖啡后,胎儿行为增加,而且胎儿行为可能随着母亲每日的节律而变化。
(二)胎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研究结果证明:到妊娠第5周,能够分出前脑、中脑、后脑三个主要部分。到妊娠第8周末,神经系统的大体结构已基本形成。神经系统和脑的结构不断发育,为胎儿心理机能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1.感觉
(1)视觉。妊娠第7周,眼睛形成。第10周,出现连接眼球和大脑的视神经。第12周,出现眼睑;第28周,眼睑打开。
胎儿在4个月时就对光线十分敏感,母亲日光浴时,胎儿对光线变化强弱都有所感觉。当用手电筒照射孕妇腹部时,胎心率会立即加快,且胎心率可随着手电筒开启与关闭而变化。
(2)听觉。大量的生理学、心理学研究发现,孕4个月时,胎儿的听觉系统已经建立。有人认为,孕4个月时食物经过孕母消化道产生的肠鸣音、有节奏的呼吸、持续节律跳动的心脏,以及每次心脏收缩血液快速流进子宫的声音,胎儿都能听到。同时,胎儿可听到宫外的声音。
到孕28周以后,胎儿的听觉已经发育得较好,对于外界的声音刺激较敏感,会有喜欢或讨厌的反应及面部表情。胎儿最喜欢、最熟悉的声音是母亲的心跳。当胎儿听到强烈的音响如摇滚乐时会使劲地踢脚,而听到优美舒缓的乐曲时则可安静下来。听阈(能听到的声音的最小强度)在孕27~29周约为40分贝。孕8个月时,胎儿能听出音调的强弱与高低,能区别声音的种类且反应敏感(能分辨出父亲或母亲的声音,并对较低频的父亲的声音更敏感)。
(3)嗅觉。嗅感觉器位于上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的嗅上皮。孕6个月时,嗅觉开始发育,胎儿能够嗅到母亲的气味并记忆在脑中。孕8个月时,味觉感受性增强,胎儿能够辨别苦和甜。
(4)味觉。胎儿12周时舌上出现味蕾,味觉在孕26周形成。从孕30周开始,胎儿已经有了发达的味觉,对羊水的味道有一定的鉴别力。
实验发现,当用不同的气味或味道的物质试验胎儿的反应时,其面部表情发展水平与成人一样。将糖水注入羊水中,可见胎儿的吸吮次数明显增多;将味道苦涩的油性**脂醇注入羊水中,胎儿吸吮的次数明显减少。
2.记忆的形成
胎儿的大脑在第20周左右形成。孕5个月时,脑的记忆功能开始工作,胎儿能够记住母亲的声音并产生安全感。
孕7~8个月时,大脑皮质已经相当发达。妊娠32周,胎儿大脑已如新生儿。通过脑电波已经清楚地分辨出胎儿的睡眠状态和觉醒状态,这是胎儿意识的萌芽时期。
胎儿在宫内用大脑接收了大量的信息,能判断其是否重要,决定对哪一类信息作出反应,还要将某些信息传递的记忆储存起来,这就是记忆在工作。例如,胎儿对母亲的声音感到熟悉而产生安全感,是因为胎儿反复听到母亲的声音而产生了记忆。
有人试验,孕妇在胎儿期给胎儿取一个乳名,经常隔着腹壁呼唤,并与之对话。胎儿出生后,听到唤他的小名时会突然停止吃奶或从哭闹中安静下来,有时还露出高兴的表情。这项试验证明,胎儿不但有一定的听力,还有一定的记忆和领悟能力。
资料卡
原西德医生保罗·比库博士曾治疗一位男性患者,当这位患者处于剧烈不安的状态时,全身常出现暂时性的发热感觉。为了查明原因,保罗博士对这位患者进行了催眠。于是,这位患者渐渐回忆到胎儿时期,回想起当时发生的重大事情。当他讲述怀孕7个月以前的情况时,语调很平静,神态也很安详;可是当他讲述7个月以后的情形时,突然变得嘴角僵硬、浑身发抖、高烧,并露出恐惧的神色。很显然,这位患者回忆起了导致出现这一疾病的胎儿时期的情况。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几个星期之后,保罗博士走访了患者的母亲。据这位母亲说,在她妊娠7个月后,曾洗过热水浴,试图堕胎。很显然,虽然患者的记忆中并没有记录下母亲的这一行为。然而,这一行为引起的恐惧却给患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资料来源:中国早教网,《母亲与胎儿如何传递信息呢?》,2010-07-14)
(三)胎教
胎教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给胎儿以积极的言语、音乐、动作刺激,激发胎儿大脑神经细胞增殖,同时使胎儿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发展的干预活动。胎教的类型大体有以下几种:
1.音乐胎教
音乐胎教是各种胎教方法中的首选措施。
音乐是一种有节奏的空气压力波。音乐胎教是通过音乐对母体内胎儿施教。通过对胎儿不断地传输优良的乐性声波,促使其脑神经元的轴突、树突及突触的发育,为优化后天的智力及发展音乐天赋奠定基础。
从心理学理论看,音乐能够激起人们无意识超境界的幻觉,使孕妇产生恬静的美感和愉悦的情绪,产生良好的心境,并将这种信息传递给胎儿,改善胎儿的大脑功能水平。
从生物学理论看,人体内有一百多种生理活动具有音乐的旋律,有节奏的音乐可刺激身体内的细胞分子发生一种共振,以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孕妇的听觉神经器官的刺激引起大脑细胞的兴奋,改变下丘脑递质的释放,促使母体分泌出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如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直到调节血液流量和兴奋神经细胞,改善胎盘供血状况,使血液中的有益成分增多,以此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
胎儿特别喜欢听大提琴的演奏,因为大提琴的音域宽广,特别容易与胎儿形成和谐的共鸣。还有柔美的小夜曲、摇篮曲、圆舞曲和中外古典乐曲,都会使胎儿心境平和,精神愉快。从孕16周开始,可以让胎儿、孕母收听以C调为主的音乐(频率250~500赫兹,强度70分贝左右),每天1~2次,每次5~20分钟。也可以采用母亲给胎儿唱歌或哼乐曲的方式进行。
但必须注意,音响过大的音乐,会导致胎儿的大脑细胞破裂而死亡,有害于胎儿的健康。突发中、低频打击乐的强节奏的声音,会引起胎儿的惊吓反射,不利于胎儿大脑的发育,其有害性不亚于噪声,甚至强于噪声。
2.抚摸胎教
孕四五个月后,孕母在睡前可以慢慢地沿腹壁抚摸胎儿或轻轻弹扣、拍打、触压腹壁,刺激胎儿活动,使胎儿做“宫内体操”,每天5~10分钟。
胎儿的皮肤和皮肤感觉发育得最早,他们在母腹中经常受到触觉刺激。孕母的抚摸通过胎儿皮肤感应传入大脑,促进胎儿大脑的发育,还可以促进胎儿触觉、平衡觉以及肢体运动的发育。通过反复训练,可使胎儿建立起条件反射,为出生后的动作协调和运动打好基础。
3.言语胎教
言语胎教是指胎儿的父母与胎儿讲话,给大脑新皮质输入最初的语言印记,促进胎儿听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发育。
言语胎教包括聊天,给胎儿讲故事,与胎儿一起欣赏文学作品、画册等,借此可使孕母保持愉快的情绪,也有利于胎儿情绪的健康发展。语言讲解要视觉化,将形象和声音同时传递给胎儿。孕母还要注意把形象和情感融合起来,创造出情景相生的意境。
4.光照胎教
孕28周后,当胎儿醒时(胎动),用手电筒贴在腹壁上进行一明一暗的照射,每次2~5分钟,以训练胎儿昼夜节律,即夜间睡眠,白天觉醒,促进胎儿视觉功能及脑的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