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
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种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遗传提供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解剖和生理上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具有其他一切生物所没有的特征。人类共有的遗传素质是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
由于遗传缺陷造成脑发育不全的儿童,其智力障碍往往难以克服;黑猩猩即使有良好的人类生活条件和精心训练,其智力发展的最高限度也只能是人类婴儿的水平。这些事实从反面证明了正常的遗传素质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前提作用。
(二)遗传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1.遗传对智力和能力的影响
研究证明,血缘关系越近,智力发展越相似,同卵双生子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两个而发育起来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素质。研究表明,有血缘关系的儿童之间的智力相关比无血缘关系者高,而同卵双生子的相关则最高(见表2-1)。
表2-1 不同血缘关系儿童的智力关系(陈帼眉,2000年)
除智力外,遗传素质影响儿童特殊能力的发展。如音乐家、运动员、画家等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固然取决于后天的培养训练和自身的勤奋,但不能否认遗传在其中的作用。他们充分利用和发挥了遗传素质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具有不同遗传素质的儿童,其最优发展方向是不同的。
2.通过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儿童的情绪和性格的发展
从儿童出生的时候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就表现出不同的差别。在产房中可以观察到,有的婴儿安静些、容易入睡;有的手脚乱动,大哭大喊……长大后,有的人情绪和活动发生得快而强,表现非常明显;有的人情绪和活动发生得慢而弱,表现不很明显;有的人情绪和活动发生得快而弱,表现也明显;有的人情绪和活动发生得慢而强,表现却不明显。这些虽然不是儿童情绪和性格发展的决定条件,但对情绪和性格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有关遗传基因与儿童脑及行为的关系的研究课题成为心理学者和生理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成熟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并不多。
资料卡
COMT基因多态性与攻击行为
尽管从COMT基因到行为表型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对于反社会行为,有研究者提出了“基因—脑—反社会行为”的模型,即基因引起大脑某些区域(例如前额皮质、扣带回、杏仁核、海马、颞叶皮质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种改变影响个体的认知(如决策、道德判断)、情感(如同情心、责任感、恐惧反射)和行为(如情绪调节、行为抑制),进而致使个体具有更容易从事反社会行为的倾向。
COMT基因与攻击行为之间也可能存在“基因—脑—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推知,COMT基因多态性影响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物机制可能是COMT基因多态性使大脑局部特别是前额皮质区域多巴胺含量改变,从而影响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注意转移灵活性、认知灵活性等执行功能,继而改变了个体对环境刺激做出攻击性反应的阈限。
[资料来源:王美萍、张文新,《心理学科学通讯》,2010(8)]
(三)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的发展
在遗传所提供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基础上,经过胎内时期的发展,儿童出生到人世。出生后又要经历一系列的生理成熟过程。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明显地表现在发展的方向顺序和发展速度上。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顺序是:从头到脚,从中轴到边缘,即所谓首尾方向和近远方向。儿童的头部发育最早,其次是躯干,再是上肢,然后是下肢。我们知道,儿童动作发展也是按首尾规律和近远规律进行的。这种顺序就和动物不同,动物是先会爬行,后会看,儿童是先会看,后会四肢动作。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例如,儿童5岁时脑重已达成人的80%,骨骼肌肉系统的重量还只有成人的30%左右,生殖系统则只有成人的10%。儿童生长发育速度的规律,总的来说是出生后头几年速度很快,青春期再次出现一个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
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若在某种生理结构达到一定成熟阶段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出现和发展。如果生理上尚未成熟,也就是没有足够的准备,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上述身体各方面的成熟规律对儿童心理发展都有制约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用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就充分说明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
儿童的心理成熟虽然受遗传素质以及遗传发展程序的制约,但不是由遗传决定的,成熟过程始终受环境的影响。遗传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