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本书全面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思想,结合当前幼儿园一线教师的科学与数学教育实际情况,针对幼儿教师的学习特点,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科学与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力图编写一部适合一线幼儿教师学习使用的既强调基础又重点突出的书籍。

本书内容包括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和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指导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主要内容包括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以及观察类、实验类、科技制作类、科学游戏、区域等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二部分是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指导,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与方法以及幼儿集合概念、10以内数、10以内加减、量、几何形体、时间和空间的发展特点与教育活动指导。

本书可作为幼儿教师培训教材,也可用作幼儿教师自学用书。该书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简单明了,结构性强。全书结构简单,脉络清晰,内容系统,便于幼儿教师把握幼儿园科学与数学教育体系。二是内容全面,突出重点。全书内容基本都是一线教师实施科学与数学教育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三是具体实用,操作性强。在每一部分的理论介绍之后配以活动示例及分析,恰当地把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便于幼儿教师理解和使用。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多年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校专职教师,也有学前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她们严谨认真,群策群力,在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分工执笔情况如下。第一编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部分:第一、二、三章由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郑兴娟老师编写,第四、五章由沧州师范学院教育系何兰芝老师编写,第六章由沧州师范学院教育系邢莉莉编写。第二编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部分:第七、八章由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王艳芝老师编写,第九章第一节至第三节由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宁云编写,第九章第四、五节和第十章由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张超编写,第十一章由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宫山编写,第十二章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李泉老师编写,第十三、十四章由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刘晶编写。全书由王艳芝、郑兴娟统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出版社编辑老师以及单位领导、同人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本着简明、基础、系统的原则完成了本书的编写,真诚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与幼教同行交流和研讨的中介。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缺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衷心致谢!

编者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