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语文素养是精神修养的源流
语文除了其工具性之外,还具有人文性的精神。它是语文素养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从中得到自然美和道德美的熏陶,可以借此发展我们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能力,以及发展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素养是提高我们精神修养的基础。
一、砥砺品德,完美人格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其中丰富的伦理道德和做人的道理、扣人心弦的艺术形象,都具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例如: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等,都体现了我们民族丰富的伦理道德观。再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一生漂泊潦倒,但始终关心祖国命运、人民疾苦的杜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爱国战士朱自清等,他们优秀的精神品质,则能激发我们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对理想事业的渴望,有利于我们健康美好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我们说提高语文素养,其内涵之一就是要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语文的人文性以思想性为内核,包含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追求和关切。由于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各种思想及价值观呈多元状态,这里就有个选择问题。面对社会各种非正确价值因素的影响,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在培养语文素养的过程中,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哲学思考能使我们得到教育、感化,潜移默化地对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产生影响;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情怀,又能使我们得到熏陶、感染,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感情,也有助于我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陶冶情操,滋养审美情趣
文学的功能是多元的,大致说有三大基本社会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审美作用。席勒说:“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这就是说,文学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都是以审美作用为前提的,这种审美功能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文学作品通过对对象的艺术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感情、深邃的思想,从而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快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作者在作品中讴歌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富有情感色彩和美育因素。作者所塑造的正面人物形象,他们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往往具有极大的精神感召力量,能使人产生乐观向上的生活**,形成“宠辱不惊”的博大胸怀。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山川景物,能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例如我们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描写的秋雨后的空山,沐浴在松林间的清辉,石头上缓缓流淌的清泉,竹林里浣纱归来少女的嬉笑,在莲叶间轻快穿行的渔舟,这一幅清丽明快、和谐生动的自然与生活场景,让我们感到大自然与生活的生动与温馨,受到情感的震撼和美的熏陶。
文学的长期熏陶,使我们获得了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也使我们不断提高对客观的美的认识水平。
三、了解文化,增加底蕴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我们通过语文学习,了解人类的文化,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通过阅读了解人类历史,了解人类社会,可以间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比如我们阅读《楚辞》,不但能感受屈原热爱国家关心民生疾苦的强烈爱国**,坚持正义、反对奸邪的高尚情操和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而且还能了解楚国当时盛行的殷商时代一种迷信色彩浓厚的巫风文化(在郢都以南的沅、湘之间,老百姓有崇信鬼神的风俗)以及楚国的地理风物。我们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等田园诗,可以观赏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当时的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感受当时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又比如,我们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可以了解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可以拓展我们了解和认识外面世界的视野,并有助于我们完善文化观。《高老头》是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书中的主人公拉斯蒂妮,出身破落贵族家庭,热情纯朴,涉世不深,富有才华和正义感。最初来巴黎上大学,他希望在大学毕业之后能有一份好工作,能够重振家业,但是当他在巴黎生活了不到一年之后,家境的贫寒以及巴黎社会的灯红酒绿使他有了一种强烈的向上爬的欲望,最终他从一个单纯质朴的大学生变成一个野心家。我们通过阅读,了解了19世纪巴黎的社会面貌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们对人类各时代的文化、社会、人性有了更多的了解,文化积淀越来越深厚,知、识、才等方面的精神修养也越来越得到提高。
四、借助阅读,发展思维
我们多次强调,阅读对我们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陶冶个人情操、增加文化底蕴的重要性,同样我们在这里还应该明白,阅读还是发展我们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们思想修养的重要基础。
阅读是我们通过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也是我们与作者进行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我们只有懂得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过程,才能充分而恰当地阅读,才能更好地解析文本,领会与鉴赏文本的内容。比如“道法自然”“有无相生”“君子先行而后从其言”“有志者,事竟成”“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等,这些历久弥新的名言警句,既是深刻的思想,又闪烁着辩证思维的火花。通过阅读,我们能知道作者如何思考问题,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这能改善我们的思维,对提高我们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文学作品的阅读决不是简单的文面解读,而是读者对文本的再创造。在阅读活动中,我们根据文字材料的描述进行想象,这是阅读创造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发挥丰富想象,可以多方面理解作品意境;我们发挥丰富想象,可以再造作品人物;我们发挥丰富想象,去填补艺术空白。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开发我们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它能够培养我们创造的想象能力,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
思考题
1.简述语文素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2.阅读文学作品何以能陶冶我们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