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1.容易受伤的孩子
如你所知,孩子是柔弱的。他的骨骼那么柔韧,他的肌肉还没长成,他对周围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却不知道哪些角落存在着危险。他因无知而无畏,一切行为都以“想要”和“好玩”为出发点。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他会试图用手指去阻挡风扇叶片的转动;会把门帘绕在脖子上当成项链;会拿着长长的竹竿相互追赶,因为他觉得这会儿自己变成了“孙悟空”;还会从高高的台阶上跳下,以证实自己有多“厉害”。
无论是身体发育,还是生活经验水平,孩子都不足以应付这个世界。他们缺乏基本的防范能力,对自然环境估计不足,而且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进行预期。
正因此,孩子的成长需要你我(教师)的关注,需要家长(孩子的法定监护人)的关注!
2.环境巨变,家长监护缺失——流动儿童
(1)从老家到城市,环境巨变
从老家到城市,不论是住房环境、邻里关系还是交通状况、地理条件都有很大差异,直接造成了家长和孩子的生存处境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如果你正身处城中村,或是城乡交界处,请你想一想:我现在居住的环境,和在老家相比,有些什么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列出了一些老家和城市不一样的地方,你可以参照对比自己所处的环境,有针对性地给家长一些提醒;或者和家长一起讨论,共同探讨出一些对策。
表1 老家和城市不一样
续表
想一想:这样的环境巨变,给我们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哪些安全隐患?对非正规教育组织的教师和家长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住处空间有限,就要求家长平时注意把刀、碗、电源插座、开水等危险物品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并且告诉孩子不要碰,避免误拿误伤。
·屋里拥挤、工作的地方棱角多,就要求家长平时多嘱咐孩子走路看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交通环境复杂,车多人多,就要求家长平时多叮嘱孩子不要跑远;不要在施工场地停留嬉戏;不管去哪玩,出门之前一定跟大人打好招呼,说好一会儿就回来;家长隔段时间也找一找孩子在哪儿。
·周围居民人员复杂,就要求家长之间相互之间打破隔阂,互相帮忙,发现谁家孩子做出危险行为,马上制止;发现谁家孩子处境危险,马上搭一把手,形成育儿互助。
……
你还想到哪些环境变化?这给家长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给我们教师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对孩子延续着老家的“放养”方式
然而,生存环境变了,家长却没有意识到生活环境的改变对自己、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仍然延续着在老家的“放养”模式:平时顾不上孩子,孩子就在住处附近、市场周边、工地内外自由地奔跑、玩耍;“(孩子)去哪里玩我也不知道,到吃饭的时间自然就回来了”。家长疏于看护,孩子也没有建立起行为界限,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在好奇心和未知欲的驱使下,常常让自己置于险境。
[案例6]危险的“跷跷板”
远远听见几个孩子一阵阵的欢笑声,原来他们在玩自创的游戏“三轮车跷跷板”。四个孩子坐在三轮车的车斗后方,然后大家喊口令一起使劲向后方用力压下去,三轮车的前轮立刻高高翘起,接着大家在向车斗前方使劲,高起的车轮“哐”地一声落下,就是这一起一落让孩子们觉得有趣、刺激。我看到真是惊出一身汗,倘若孩子们使劲过大,三轮车的车斗倒扣过来,或是孩子失手没有抓住车斗,被弹出来,该怎么办?
(摘自四环游戏小组志愿者日志,2005年4月)
孩子“发明”出如此危险的游戏,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好奇无聊、没人陪着玩、不知道怎么玩。只要家长多匀一些时间给孩子,情况就会好转很多。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做?
① 提醒家长,平时多嘱咐孩子两句:哪些是可以玩的,哪些游戏是危险的。
② 告诉孩子:放学后可以玩什么?可以画粉笔画、跟爸爸妈妈一起折纸、用爸爸妈妈做的玩具进行比赛、听爸爸妈妈讲宣传页上的故事、玩宣传页上的“走迷宫”“找不同”,教爸爸妈妈今天新学的儿歌、早操,等等。
③ 向家长介绍一些简单易玩的亲子小游戏,比如“折纸游戏”“翻绳游戏”“挑棍”扑克牌的简单玩法、闲时自己动手做个毽子、拼图等,鼓励家长平时多分一些时间给孩子,工作或生意稍微闲一些的时候就能玩起来,孩子是非常愿意享受这样难得的亲子时光的,自然不会到处乱跑了。
只要平时多操一点心,就能够“把安全握在自己手中”。
[案例7] 好吃的蚂蚁药
藤藤在姑姑家玩。正巧姑姑买了一包蚂蚁药,剪开了一个口子,随手放在了桌上。包蚂蚁药的包装纸着实很好看,花花绿绿的,像极了小吃店里卖的零食。藤藤想里面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禁不住**的她用手指蘸了一些津津有味的尝了起来。不一会儿,藤藤觉得肚子有些疼痛。这时候表哥进来了,看到桌上敞开口的蚂蚁药,询问后得知藤藤误食了蚂蚁药,立即送藤藤去医院。
(摘自四环游戏小组志愿者日志,2006年5月)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做?
① 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安全的,不能做;什么样的行为是安全的,可以做。
② 也可以请家长之间分享好的方法,相互支招。发挥家长之间的力量,相互影响,实现育儿互助。
③ 提醒家长注意到身边的这些安全隐患,提前消除。
④ 此外,还要提醒家长注意:事发后,最首要的不是指责,而是安抚。孩子受伤已经很难受了,吃一堑长一智,孩子以后就会记得,不需要再雪上加霜。只要父母事先考虑到了这些,把危险的东西收好,平时多嘱咐孩子一句,就可以避免。
比如,在四环游戏小组的家长会上,彤彤妈就“孩子乱吃东西”的问题给大家支招:“从小我就告诉彤彤:想吃什么都可以,但一定要先跟妈妈说。有的东西能吃,有的东西不能吃,要是吃错了就得去医院。我家彤彤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去医院,所以每次吃东西都先问我,不问我绝对不往嘴里放。现在已经养成习惯了。”彤彤妈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句嘱咐,非常有效地消除了孩子误食的隐患,让孩子学会了自我保护。
(2)在农村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口号的提出,农村的生活环境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如果你正身处农村,请你观察周围的环境:是不是泥土地越来越少了、水泥地越来越多了?是不是小平房越来越少了,二层小楼越来越多了?是不是牛羊越来越少了,拖拉机、推土机、大卡车、小汽车越来越多了……环境的变化,是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但与此同时,也不可忽视地剥夺了孩子接触大自然以及自由、安全活动的空间。
田地越来越少,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年轻的夫妻选择了离乡打工。留下孩子在老家,交由老人照顾。然而,孩子精力充沛,老人上了年纪,只能管到孩子吃饱穿暖,到点回家吃饭睡觉,其余的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案例8] 爆炸事故离我们多远?
2009年11月12日,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公会镇爆竹作坊发生爆炸。事故中死伤的13名儿童全部为留守儿童,都是当地小学的在读学生。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快查明:当地一个村民组织原料,在另一村民家中,利用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非法加工爆竹,“工作”期间发生爆炸。公会镇杨会村的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目前全村百分之七十的青壮年都在外打工,小孩留在村上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照顾。由于老人身体状况和精力欠佳等原因,这些孩子大多比较自由,平时受到管束很少。
(腾讯网,2009-11-12)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做?
·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安全的,不能做;什么样的行为是安全的,可以做。
·与老人沟通,提醒老人多问一句孩子去哪儿了,什么时候回来,嘱咐孩子保护好自己。
·与村委会建立联系、勤沟通,就孩子的安全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争取到村委会的支持,共同营造出孩子成长的安全大环境。
总之,这一群常年处于“放养”状态中的孩子,经常由于家长疏于看护而导致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比如,从摊位上摔下、被家里放在地上的开水壶烫伤、误食在家里随意搁置的蟑螂药、误食可乐瓶里装着的洁厕灵……
因为疏于看护,我们的孩子容易发生哪些安全事故呢?从区域分布看,城市首位为车祸,农村首位为溺水;北方前三位是意外窒息、中毒、车祸;南方前三位是溺水、窒息、车祸袁安香,范丰鹤,李砚.儿童保健家长学校中安全教育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4)。此外,还有摔伤、磕碰伤、动物咬伤、走失、割伤、烫伤、触电、落入枯井等。
其实,只要家长能提前考虑到这些,多嘱咐一句,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避免经受这些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