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幼儿生活自理和身体保健教育活动指导

一、幼儿生活自理和身体保健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一)明确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生活经验少,基本的生活能力正在发展中,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必要的身体保健知识,因此这方面的教育活动设计要根据《纲要》的要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活动目标。比如,幼儿一入园,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生活自理,首先要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中班的幼儿在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后,就应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整理自己的物品;大班的幼儿不仅会自己穿脱衣服,还应知道根据天气状况加减衣服,知道要穿合适的鞋才舒服、健康。每次活动目标不宜过多,一般2~3条即可。

(二)做好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

明确目标之后,要为此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物质环境准备和心理准备。物质环境准备包括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工具、活动必备的用品、必要的设施设备等。心理准备主要是指为幼儿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幼儿在乐意接受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愿望,了解生活自理和身体保健能力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行为方式。

(三)活动过程的实施

关于教育活动过程的实施,可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可用示范讲解法,让幼儿学会一些基本生活自理方面的操作;也可用故事表演法让幼儿知道生活自理和身体保健的意义,在一次活动过程中可多种方式并用,以让幼儿产生对活动的兴趣,达到活动的目的。幼儿,尤其是年龄小的幼儿,对于生活自理和身体保健能力等没有明确的概念。教师通过讲解,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再辅以动作的示范,使他们有可效仿的榜样。例如,培养幼儿学习穿脱衣服,可先挑选出能正确穿脱衣服的大班幼儿,让大班的哥哥、姐姐给小班幼儿做示范,也可由教师亲自示范,边示范边讲解,给幼儿一个正确完整的概念。这样经过多次强化训练、分组练习等,幼儿基本上就能学会穿脱衣服。故事表演法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的表演让幼儿明白其中的道理,因为文学作品(主要是故事、诗歌、儿歌等)深受幼儿的喜爱,是幼儿园活动设计中经常运用的形式,幼儿容易接受,对幼儿生活自理和身体保健能力的养成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比较复杂的生活自理和身体保健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按照先后顺序分步骤地让幼儿学习,每次活动都有其应达成的目标和内容。

(四)对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

活动结束后,要对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可以自己评价,也可由他人评价,找到其不足之处,以利于今后教育活动的开展。评价内容包括活动之前是否做好了各种准备,是否充分了解幼儿的能力及特征等;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是否得当,幼儿是否积极参与,能不能很好地坚持其习得的行为习惯;整个活动是否让大部分幼儿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幼儿生活自理和身体保健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一)教师要树立全面育人的价值观和目标观

要充分认识身体保健和生活自理教育对幼儿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按照身心综合能力结构理论,塑造幼儿的生活自理和身体保健能力,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要冲破仅限于生活技能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旧的教育模式,建立以健身为主、全面育人的价值观和目标观。

(二)要把家长、保健医生与保育员引入活动过程中

要经常向家长和保健医生、保育员介绍新的教育观和保健观,帮助他们建立新的保健教育观和主体教育观,并提出互相配合的具体建议。注意吸收家长和保育员参与教育活动,鼓励和组织他们提供有关活动的教育内容,比如,保健医生在保护牙齿的活动中担当讲解牙齿结构与功能的角色。

(三)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认识并尊重幼儿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和组织幼儿参加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和评价,发挥和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和其他素质。

(四)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

在幼儿生活自理和身体保健的教育活动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电视、录像、影碟、图画、模型等现代媒体,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片,帮助幼儿了解各种生活自理过程,并帮助幼儿认识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这是发展自我保健意识的基础。

(五)教育活动设计应根据具体的目标采用合理的方法

生活自理和身体保健的教育内容比较琐碎和具体,为达到较好的教育活动设计目标,教育活动设计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①游戏法,如“帮助布娃娃穿衣服”“给小花猫洗脸”“小小耳科大夫”等游戏都是孩子们爱做的;②比赛法,组织个人或分队比赛生活技能,可以与走、跑、跳、爬、钻等活动结合做;③分步学习法,较复杂的技能可分解成几步,分步学习;④表演法,组织个人或分组轮流表演生活技能,可表演单个技能,也可表演一组技能,如表演由铺被、脱衣到起床、穿衣、叠被的一整套技能。

三、幼儿生活自理和身体保健教育活动示例

(一)活动名称:袜子对对碰(小班)

1.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穿脱袜子的方法,有坚持性。

(2)愿意进行自我服务活动,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和成功感。

(3)了解袜子对脚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2.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种类型、颜色、图案的袜子;洋娃娃的小床;自制“袜子宝宝”一对。

3.活动过程

(1)寻找“袜子的好朋友”引入游戏,给袜子配对。

老师:今天袜子宝宝要和你们玩游戏,你们手里的袜子宝宝的另一半就躲在这里,你们能把他找出来吗?

老师:谁把自己的袜子宝宝找到了?你的两只袜子宝宝一样吗?他们哪儿一样呢?(从图案、颜色、样式上配对)原来袜子宝宝是一对双胞胎,他们俩长得一模一样。我们可以说他们是“一对”袜子,也可以说是“一双”袜子。

(2)出示袜子宝宝,认识袜子。

老师:看看这是谁?你发现袜子宝宝的身体上有哪些秘密?(袜子宝宝有袜口、袜跟、袜尖、袜颈、有正反面等。)

老师:再看看你们的小脚,你能找出它们和袜子宝宝的相同之处吗?

小结:原来我们的脚和袜子宝宝一样,都有脚尖、脚跟和脚颈。

(3)探索穿脱袜子的方法。

幼儿自己尝试穿袜子。

老师:袜子宝宝可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了,我们来看谁的小手最能干,能把袜子宝宝穿到脚上,穿得又整齐又漂亮。(老师巡回指导)穿好了的要向大家介绍你是怎么穿的。

老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穿袜子的。

老师:你们互相看看,有谁的袜子和我们穿得不一样呢?应该怎样穿?

小结:原来有些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又快又好地穿上袜子——袜子翻到正面、袜跟朝下、从袜颈开始穿、一直穿到袜尖。像这样脚尖对着袜尖、脚跟对着袜跟地穿会让我们穿得很舒服。老师将你们穿袜子的过程编成了一首儿歌。(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穿袜子。)

老师:这么漂亮的袜子穿到脚上,你有什么感觉,他有什么用呢?(保护脚不受伤、给脚保暖、美观漂亮。)

幼儿自己尝试脱袜子。

老师:袜子宝宝和我们玩了这么久的游戏,有些累了,我们把他脱下来让他休息吧,比一比谁的袜子宝宝又快又整齐地躺到小**。

(4)游戏:袜子对对碰。

老师:在我们的教室里还藏了许多袜子宝宝,你们试一试找出两只一样的(一双袜子),让他们也和我们的小脚做游戏,看看谁能很快地“脚尖对着袜尖,脚跟对着袜跟”地把袜子穿好。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和老师一起跳舞,体验快乐。

4.活动分析

(1)本次活动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生活技能是小班幼儿健康教育的重点。因此,该教育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意义。

(2)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利用有趣的环境、生动的语言、幼儿性的游戏给予幼儿活动支持,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生活技能,体验到游戏的愉悦、满足和快乐。

(3)在活动过程中,当教师让幼儿穿上袜子体验“有什么感觉,他(袜子)有什么用”时,如果让幼儿体验不穿袜子的感觉,通过亲自的体验和对比,以此感受袜子的作用,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本活动设计来源于重庆市渝中区巴蜀幼儿园 龚敏)

(二)活动名称:爱护心脏(中班)

1.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有益心脏健康的饮食和日常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2)教会幼儿识别心脏的位置和功能。

2.活动准备

(1)自行车打气筒;

(2)心脏模板;

(3)彩色蜡笔、剪刀、胶带、各种健康与非健康食物及体育运动的图片。

3.活动过程

(1)让幼儿坐在地板上围成一个圈。问:“你们知道自己的心脏在哪里吗?”

给每个孩子一个回答的机会,然后接着说,“展示给我它在哪儿。”

教师把手放在心脏上然后幼儿跟着学。如果必要的话,帮助幼儿把手放在心脏的位置。然后祝贺他们,“很不错。现在我们都知道心脏在哪里了。”

(2)老师:“你可以感受到心脏的跳动么?我的感觉就好像,怦,怦,怦。”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们回答。

把一个硬纸管发给每对孩子。让孩子征求其同伴允许用硬纸管听心跳。告诉孩子们心跳在胸部的左侧。

问孩子们,“哪边是左?”

留给孩子们回答的时间,若有必要的话纠正他们。当孩子们发现了正确的一边的时候说,“现在,把你的纸管的一端放在你同伴的胸部然后将另一端放在耳旁,听你同伴的心跳。”

让每个孩子轮流听其同伴的心跳。

(3)教师:“将右臂举起握拳。现在轻轻把你的手握成球状,就像这样。如此,你的心脏会跳得更厉害一点了。”

演示完这些,然后继续说,“现在展示一下你们的肌肉。”

把自己的拳伸向肩,做屈肘握拳动作,收缩胳膊上的肌肉。说,“你知道你的心脏也是一个肌肉么?”

(4)让幼儿再次感受其心跳。说“看,当我们运动的时候,我们的心跳像这样。”

让幼儿都站起来。说,“让我们都向前快走一分钟。”

一分钟之后,说“停止前进。把手放在心脏处。它跳得更快了么?”

给每个幼儿一次回答的机会。继续道,“现在我们上下跳10次。”

和幼儿一起跳,告诉他们:“现在把手再放到心脏处,它跳得更快了么?”

给幼儿一个反馈的机会。让幼儿坐回去围成一圈。说,“有时我们的心脏跳得慢,有时候跳得快。当我们休息小睡的时候,我们心脏跳得慢,但是当我们运动和玩耍的时候,我们的心脏跳得快。这种锻炼能强壮我们的心脏。”

(5)教师:“摸一下手腕上的脉搏。”

教师检查一下,确信每个幼儿摸到了正确的位置。说,“你有没有感觉到脉搏有力地在敲打着手指?”

然后说,“这就是你的脉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脉搏。”

在每个人都有回应之后,说,“记住,你的脉搏可以告诉你心跳得多快。你心跳得快与慢取决于你在做什么。”

(6)教师问:“有人知道心脏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吗?”

给每个孩子一个回答的机会。然后说,“我们的心脏是一个泵,它把血液送到全身各个地方。”然后给孩子们展示一下自行车打气筒。让每个孩子感受一下胶管中喷出的气体。然后说,“我们的心脏就像自行车打气筒(泵),输送的是周身血液,来为我们的生命提供营养。我们的心脏很重要。”

(7)教师:“为了保持我们的心脏健康,我们必须吃健康食品和做体育运动。”给孩子们展示各种食物的图片,问:“你认为哪种食物会使心脏健康?”

允许每个孩子回答。继续道,“我们的心脏不喜欢那些有很多糖或脂肪的食物,如糖或者薯片和炸鸡(给出一些对心脏不健康的食物)。这些食物只能偶尔吃一次。”

(8)让孩子们走到桌子前做一个游戏的活动。在活动之前,准备多个4~5岁儿童的心脏模型(一个孩子一个纸模型)。

在桌子中间,有一些胶棒及各种食物、体育活动的色彩图片。引导孩子们说,“在桌子中间找到一些对心脏健康有益的图片,用胶棒将其贴在你的纸心上。”

(9)在游戏活动后,让孩子们坐回地板围成一圈,说:“有些食物和体育活动我们喜欢,有些我们不喜欢。让我们分享一下每个人喜欢的有益心脏健康的食物和活动。”

让每个孩子分享放在其纸心上的条目。

(10)教师根据孩子们的选择做点评,活动结束。

4.活动分析

此活动突出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孩子们参与、体会其中的道理,积极思考,形象直观地了解复杂的科学道理。该活动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三)活动名称:我爱洗手(小班)

1.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如何正确洗手。

(2)教育幼儿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3)教育幼儿识别正确打喷嚏和咳嗽的方式。

2.活动准备

洗手盆、洗手液、纸巾、儿童图画书《没有微生物》、儿童玩具、洗手奖状。

3.活动过程

(1)让孩子们在地板上坐成一圈。教师问:“你们知道微生物是什么吗?”

给每一个孩子一次机会来回答问题,然后对微生物进行一个简单的描述,比如说,“微生物就像我们看不见的小虫子一样,但是它能使我们生病。”

问:“你生病是什么感觉?”

让每个孩子举一些例子,紧随着给予一些赞赏和鼓励。

(2)教师问:“你知道如何使自己远离疾病吗?”

给每个孩子一次机会回答。说:“有一种方法可以保证微生物不打扰你,就是每天多洗手。”

(3)在进行下一个活动之前,需要准备洗手盆、洗手液、温水罐。

(4)当孩子们坐成一圈的时候,教师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说:“看我是如何洗手的。”

孩子们听从教师的指导,模仿教师的动作。

演示如下:

把罐中的温水倒在手上把手弄湿。做这些的时候接近洗手盆(让孩子们把水罐假装成一个打开的水龙头)。

让洗手液留在手上,双手用力摩擦。搓洗手的所有表面,包括手背和指甲下面(清洁指甲下面可以通过用另一只手的指甲刮磨,然后换手重复)。

在演示的时候,你可以使用诙谐的言辞,如“我们可以挤压指间的肥皂”。

确信洗手时间不要少于20秒,洗手时唱两次《划船歌》或者一次《字母表歌》。让孩子们随着你有节奏地唱。唱两次《划船歌》:

“洗,洗,洗你的手,

搓啊,搓啊,搓呀搓。

微生物统统被清洗掉。

洗,洗,洗你的手,

搓啊,搓啊,搓呀搓。

泥巴统统被冲洗掉。”

在唱完之后,用罐中的水冲洗手。

随后立即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手。最好用一次性纸巾擦干手。(提醒孩子们,公用毛巾不卫生。)

(5)教师带领孩子们阅读儿童书《没有微生物》。

(6)教师在读完书之后,问:“你们什么时候该洗手啊?”

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然后大家举例:

在吃和接触食物之前;

在去卫生间和冲完马桶后;

接触宠物之后;

在咳嗽打喷嚏,擤鼻涕之后;

在接触纸币或硬币之后;

在外面玩或分享玩具之后;

玩弄松动的牙齿前。

(7)教师说:“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你不生病。就是如果你咳嗽或打喷嚏就用纸巾或手绢遮着你的嘴,如没有可挡的东西就用胳膊肘挡而不要用手直接挡。”并演示。继续说,“如果你忘记做这些,在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捂着嘴鼻之后要洗手。”

(8)教师说:“让我们都唱一首关于咳嗽和打喷嚏的歌,老师唱歌并演示动作,你们跟我学!”用《玛丽有一个小羊羔》的音调唱下面的《咳嗽和打喷嚏》之歌。边唱边做下面的动作:每当唱到“咳嗽”时用右肘挡住嘴,当唱到“打喷嚏”的时候用左肘挡住嘴和鼻。重复歌曲几次,每次都加快。

“当你不得不咳嗽或者喷嚏,

咳嗽或者喷嚏,咳嗽或者喷嚏,

当你不得不咳嗽或者喷嚏,

请挡住你的嘴!

当你不得不咳嗽或者喷嚏,

咳嗽或者喷嚏,咳嗽或者喷嚏,

当你不得不咳嗽或者喷嚏,

请挡住你的嘴!”

当唱完歌曲后,给每个儿童准备一份苹果片,老师问:“谁准备好了吃水果?”然后继续问:“在我们吃或接触食物之前什么是很重要的?”

教师称赞那些回答了首先需要洗手的孩子。当所有的孩子洗手之后,才允许吃苹果。当孩子们吃完之后,让孩子们再次洗手。

活动最后。给每个孩子一份洗手奖状。然后说:“你们今天已经都学了如何洗手和为什么我们需要洗手。我想每个人都要知道这多么重要,所以奖励每个人一个特殊的洗手奖状。”

4.活动分析

此活动结合了动作与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既便于理解,又易于接受。

(四)活动名称:我换牙了(大班)

1.活动目标

(1)了解换牙的过程,知道换牙时要注意的问题。

(2)巩固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3)体会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并与大家分享换牙期所带来的成长喜悦和烦恼。

2.活动准备

镜子、各种饼干、纸、笔、牙刷、牙膏、杯子。

3.活动过程

(1)了解牙齿的形状。

猜谜语引入主题:“健康卫士穿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中午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用小镜子照口腔,观察自己牙齿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展示牙齿形状,结合交流,认识门牙、尖牙、磨牙。请幼儿品尝饼干,提问:你们是用什么牙咬的?用什么牙磨碎的?(感知不同形状和不同位置的牙齿具有不同的作用)牙齿除了吃东西,还有什么作用?

小结:牙齿的形状是大大小小,有粗有细的,排列得很整齐,不同形状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牙齿除了能帮助我们咀嚼食物,还能帮助我们正确地发音,把话说清楚。

(2)交流换牙的感受。

对比观察:请换牙的和没换牙的幼儿张嘴,看看他们的牙齿有什么不一样,引出“换牙”的概念。请换牙或牙齿松动的幼儿说一说换牙的感受。讨论:为什么要换牙?换牙时该怎么办?

小结:小朋友最初换牙时总感到害怕担心。其实,换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换牙的特殊经历,让你们真的长大了!

(3)认识乳牙和恒牙。

幼儿听故事《乳牙和恒牙的话》,通过故事了解乳牙和恒牙,了解换牙时的正确行为。

(4)探究:刷牙。

小实验:老师先请幼儿品尝饼干,然后请幼儿拿出镜子照照说:“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只吃了一小块饼干,牙齿上就留下了这么多残渣。如果不及时清理,这些残渣对牙齿有什么影响呢?”请幼儿探讨正确的刷牙方法。教师请一名幼儿示范讲述正确的刷牙过程:用水杯接一杯水,先在牙刷上挤点牙膏,再喝一口清水漱口,然后手持牙刷沿着牙齿生长的方向上下刷,刷牙时注意不要太用力。上面、下面、外面、里面都要刷到,每面刷10~20次,最后将牙膏泡沫吐出来,喝水将嘴漱干净。带领幼儿到盥洗室亲历一次刷牙,教师注意指导方法不正确的幼儿。

小结:换牙时期的牙齿保健对于牙齿健康非常重要,希望小朋友记住正确的刷牙方法,还希望你们每次刷牙后都用小镜子检查检查,让镜子成为你护牙的小帮手。

4.活动分析

(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一主题活动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2)教学过程呈开放性,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参与活动,在有趣的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3)在活动中,老师既是观察者,更是引领者和教育者。真正地从知、情、意等方面让孩子们掌握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

附故事 乳牙和恒牙的话

小朋友,我叫乳牙,是你们的第一副牙齿,我负责你们婴幼儿时期的咀嚼。可随着你们慢慢地长大,吃的食物种类多了,有些食物又比较硬,如果你们再用我来咀嚼,我就会觉得很费力,所以到你们五六岁的时候我就该慢慢地退休了。

小朋友,我叫恒牙,是你们的第二副牙齿,也是你们的最后一副牙齿,当我的弟弟乳牙觉得帮你们咀嚼食物有些费力的时候,我就慢慢地开始从你们的嘴里长出来替换掉乳牙。在我出来的时候,你们除了和平常一样早晚刷牙,不吃过硬过冷的食物,临睡前不吃糖果外,还要注意这几点:第一,不要吸吮手指,咬指甲、铅笔或其他硬东西;第二,不要用舌头去舔刚长出来的新牙;第三,我出来的时候如果乳牙还没有掉,就到医院去拔掉,使我长在正常的位置;第四,适当补钙。小朋友,一定要记得我的话哟!

(本活动设计来源于重庆市渝北区庆龄幼儿园 徐小玲)

(五)活动名称:食物的旅行(大班)

1.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

(2)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2.活动准备

(1)制作《小豆子的旅行》视频和图片及小豆子旅行的故事录音。

(2)健康知识卡片、消化图。

3.活动过程

(1)观看《小豆子的旅行》,了解各器官的功能。

今天,有颗小豆子要到淘淘的消化器官中去旅行,它会看到些什么,里面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豆子来告诉我们。

放第一段食物从口腔到食管的视频。提问:小豆子从哪里进去?它看到了什么?

放第二段视频,让幼儿了解胃的功能。提问:胃有什么作用?小豆子在胃里还看见了什么?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胃呢?

小结:以后我们要注意少吃冷、硬的东西,少吃零食,不吃不干净的东西,不能吃得太饱,也不能饿坏了胃,要吃饱早饭,少喝冷饮。

这一部分的目标是让幼儿在了解胃的功能的基础上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会使胃生病。

放第三段视频,提问:小豆子到哪里去?小肠有什么用呢?小豆子在小肠里看到些什么呢?小豆子为什么没有从小门里出去呢?

这一部分的目标是让幼儿知道食物没有被磨碎就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

放第四段视频,提问:小豆子又到了哪里呢?大肠里都是些什么呢?什么叫食物残渣?能不能让残渣长时间在体内呢?

小结:我们小朋友要定时大便。

(2)分组找顺序排图。

我们知道了每个消化器官的用处,现在,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套图片分别表示每个消化器官的工作情况,请各组小朋友合作,按照刚才小豆子旅行的顺序排列出来。然后,讲一讲为什么这样排。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讨论如何保护各消化器官。例如,如何保护牙齿,保持牙齿的锋利;食管旁边有一把小锁,平时是关闭,如果边吃饭边讲话,就会把食物呛入气管;大肠里的残渣都是些脏的东西,所以大便以后要洗手。

这一部分的目标是通过形象的图片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各器官的功能及消化的顺序。

(3)进行健康知识有奖抢答活动,把幼儿分成四队。

准备些图片,上面有的行为是对的,有的是错的,当教师出示图片时马上抢答对还是错以及为什么。回答得又多又对者为优胜者。抢答内容有:在小摊上吃东西,运动后马上喝水,饭后剧烈运动,吃汤泡饭等。

4.活动分析

(1)本活动选取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受到幼儿的欢迎。活动的第一部分,通过一颗没有被嚼碎的小豆子去淘淘体内旅行时的所见所闻,形象地表述了食物旅行的经过和不良生活习惯对消化器官的损坏,知识量较大,但通过动画片这种形式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活动的第二、第三部分通过动手给消化图排序,使幼儿进一步明白了食物旅行的顺序和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并通过细致观察图片发现进食时应注意的问题。活动的第四部分意在让幼儿知道消化系统的功能,使幼儿关注平时的生活卫生和饮食习惯。

(2)整个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做到了动静交替,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活动传递给幼儿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附故事 小豆子的旅行

我是小豆子,我可愿意为小朋友服务了。今天,我要到淘淘的身体里去旅行一次。瞧,嘴巴已经打开了,哇,淘淘的牙齿可真锋利。我的朋友们一下子都变成了碎片。瞧,他们都往下走了,一会儿,我也会变成碎片往下走。哎!我怎么整个儿就被挤下去了?我现在被挤到一根细细长长的管子里,这就是食管。食管壁很薄,要是遇到鱼刺就可能被刺破,在食管中我被一点一点地往下送。

我现在来到了一个大口袋里,这个口袋就是胃。它像一个磨子不停地动。我的朋友在这里不停地转呀转,磨呀磨,变得像糨糊一样。“哎哟!是谁,身体硬邦邦的?”“是我,胃大哥。”“你怎么整个儿就下来了?”“是呀,你的小主人吃饭太快,没把我嚼碎,就让我下来了。咦,胃大哥,你身上怎么有伤口呀?你的伤口疼不疼?”“那就要怪我的小主人,平时吃东西不注意,爱吃的就吃得很多,把我撑得很难受,他一会儿吃冰冷的冷饮,一会儿又喝滚烫的开水把我搞得够呛。有时我很想休息一会儿,可是我的小主人又要吃零食,把东西硬塞进来,让我不停地工作。我实在是累坏了。所以,就成了现在这样,我生病时可难受了。”

我又来到了小肠妹妹家,小肠妹妹的家弯弯曲曲的就像一个迷宫。边上有许多绒毛,还有一扇扇小门。“我是小肠妹妹,欢迎食物朋友。从我的小门出去就可到达淘淘的全身,使小淘淘长高,长胖,给淘淘力量。”“我也要出去,为淘淘做点事。哎,怎么出不去?”

“喂,小豆子,到我这里来。”“好吧,你是谁?”“我是大肠姐姐。”“我身边怎么都是脏东西,他们是谁?要到哪里去?”“他们是残渣,他们将被排出体外。”“那我呢?”“你也会被排出体外。”“可我还没有为淘淘做事。”“那没办法,因为你没被嚼碎,不能变成营养被身体吸收。”“我出去以后,一定要把看到的告诉小朋友,让他们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使他们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