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应用文概述
学习目标
1.了解掌握应用文的概念。
2.了解应用文的发展过程。
3.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又叫实用文,是应用写作常见的写作形式,是应“用”而写的文章。
通常所说的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产和生活中用以办理公务以及个人事务、传播信息、表达意愿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惯用形式的文章。
所谓“应用”,即指“适应需要,以供使用”,如传达指令、汇报情况、办理公务、传递信息、沟通联系、协调行动等。可见,应用文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使用频率极高,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其功能也最为直接有效。所以,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得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充分说明了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必要性。
应用文的社会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便于各级组织机构反映自身实际情况,表达自身意图;
其二,是密切相互关系,统一协调各级组织机构的桥梁;
其三,是交流信息、沟通思想、协调行动的媒介;
其四,是了解、认识、研究、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
其五,能反映既往工作之利弊、得失、正误的真实情况,因而可成为后人参考、借鉴的文献依据。
二、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古已有之。据《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这段文字说明,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就产生了对应用文的写作需求,在文字产生的同时,也就产生了应用文。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是我国最古老的规范文字的物证,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其中就有我国最古老的应用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管理职能的进化,以及社会交往的频繁,应用文也得到了发展,其种类不断增加,撰制逐渐趋于规范。
到了清代,才正式提出“应用文”的概念。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指出:“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这一概念自此一直沿用至今。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以应用文为主体的文章总集,其中多是虞、夏、商、周四代帝王所发的文告、誓词等,有些是当时史官的记录,有些则是根据史料追述写成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书写材料也在起着变化,西周时冶炼技术发展很快,青铜器大量生产,并在上面铸有文字,被称为“铭文”,自此而后,一些重要文告常被铸鼎记载或公布。如周景王9年(公元前536年)郑国大夫子产把制定的刑法铸在鼎上公布,史称“刑书”;周敬王7年(公元前513年),晋大夫赵鞅和荀寅也把前执政者范宣子所制定的刑法铸在鼎上公布,史称“刑鼎”。
书写材料由甲骨而青铜,尔后经竹片、布帛,再到纸张,不断丰富和发展。史载秦始皇“日读一石”,即每天要批阅120斤的简牍公文,应用文在管理国家事务中的广泛应用可见一斑。后来,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应用文的运用更为广泛,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历史上对政令的制作向来是十分郑重、严格的,并逐渐建立起一套程序、制度来保证其严谨和严肃性。《论语·宪问》中说:“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一道政令,从拟稿、讨论,到修改、润色,须经过多人之手。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政令制作的大致情况。秦汉时期,颁发诏令的秘书机构设在丞相府,“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受公卿奏事”,掌天下文书,同时“举刻按章”,监察百官。(《后汉书·仲长统传》)历魏晋,至唐宋,政令发布逐渐发展成严格的行政机构之间的职权分工和互相制约,实行“三省制”,“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有了制作、审勘、用印、监印、登记、送达等一整套严格制度。至此行政文书的创制发展到达成熟时期。但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应用文的发展总体上还是比较缓慢的。
20世纪以来,我国的应用文形制有过三次突破性的进展:一次是辛亥革命,废除了与君主专制统治相适应的封建官方文书,统一了公文形式,将公文文种简化为“令、咨、呈、示、状”五种,增加了民主成分。
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公文等应用文以全新的面貌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1951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公文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价值,细化了新的公文文种及其用途、格式、行文关系等,它标志着社会主义新公文的诞生。
第三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社会事务日益复杂,各方联系也日趋广泛,我国的应用文写作随之进入更加自觉和兴盛的发展时期。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蓬勃地发展起来了,而且在向专业化的纵深方向发展,发展出科技写作、财经写作、司法写作、新闻写作等课程。应用文的实用价值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化,相应地其文种迅速增多,现在应用文的主要种类有200多种,使用广泛而且频繁,尤其是经济、科技及相关方面的应用文,新增文体种类更多,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
三、应用文的种类
应用文种类繁多,涵盖面广泛,可以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按使用主体,可分为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两大类。
(2)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说明应用文、议论应用文、叙述应用文等。
(3)按内容和使用范围,可分为以下五类:
①行政应用文,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文体的文书。常见的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议案、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共十三种。
②事务文书,主要是指社会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单位用于处理具体事务的文书,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规章制度、简报等。这类应用文不受行业限制,使用范围相当广泛。
③专业文书,主要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行业或部门使用的具有鲜明特点和专业特色的文书。如经济应用文、法律应用文、科技应用文、军事应用文、外交应用文等。专业文书一般只在专业工作领域中使用,有比较严格的写作规范,不同的文种之间区别较大。
④日常文书,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使用的各类应用文。如日常书信、日常条据以及用于日常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其他文书。日常生活应用文与个人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活动关系密切,使用范围广泛,使用频率较高。日常生活应用文虽然也有一定的格式,但不严格,写作比较灵活自由,有较大的个性发挥的空间。
⑤礼仪文书,主要是指在社交场合使用的表示礼仪、礼节的各类文书。如请柬、聘书、欢迎词、欢送词、开幕词、闭幕词等。
另外,随着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普及和命题的规范化,申论作为一个新出现的文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为此,本书列专章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