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浪漫音乐

(一)浪漫音乐概述

1826年的巴黎,23岁的柏辽兹正在和当时莎士比亚歌剧名演员史密逊小姐热恋着,然而,这段罗曼史却是以悲剧告终。失恋的痛苦使这位穷音乐家陷入了绝望的深渊。这种热情与颓唐、渴望和苦闷、幻想及怀疑、愤慨兼嘲弄的精神境界,在他自传式的《幻想交响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这部作品首演即大获成功,成为浪漫乐派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透过这部交响曲,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脉搏的跳动,以及在当时政治趋向反动的年代,法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趋向衰落时期的矛盾状态。

浪漫一词又音译为“幻想的”、“传奇故事的”、“有骑士精神的”等,是文艺上“古典”一词的对称。浪漫派音乐则是继古典乐派后,流行于19世纪的一种西方音乐流派。在音乐上以强调主观、情感以及更多形式上的自由为特征。这些特征虽然早在贝多芬晚期作品中,特别是钢琴奏鸣曲中就有所显露,但总的来讲,浪漫乐派是以韦伯及舒伯特为代表的。韦伯在当时创作了歌剧《自由射手》,成为公认的浪漫派先驱;舒伯特所作的独唱曲也在此时流行。浪漫派音乐的标志之一是需要台词对白或诗的歌剧,以歌曲作为分野。这在开始时绝非偶然,因为浪漫主义运动并不只是音乐方面,它与当时的造型艺术及文学上的美学思潮有密切的联系。仅就音乐而言,一般可分为前期浪漫乐派与后期浪漫乐派两个阶段。

前期浪漫乐派除韦伯及舒伯特外,又在6位出生于同一十年之间的作曲家手中得到发展,这6位著名作曲家是:

1.柏辽兹(1803—1869),主要作品有:《幻想交响曲》、《匈牙利进行曲》等。

2.门德尔松(1809—1847),主要作品有:《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等。

3.舒曼(1810—1856),主要作品有:《狂欢节》、《蝴蝶》、《童年情景》等。

4.肖邦(1810—1849),主要作品有:《华尔兹》、《夜曲》、《玛祖卡》等。

5.李斯特(1811—1886),主要作品有:《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死之舞》、《匈牙利狂想曲》等。

6.瓦格纳(1813—1883),主要作品有:《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等。

自1850年后,西方浪漫乐派进入第二阶段,称为后期浪漫派。由于前期浪漫派音乐的高度发展,至此后,有人回头去寻求古典的简朴与统一,企图回复到类似原先的风格。也有人致力于发展自己本民族的音乐,以此与德国音乐对抗。还有人大胆探索高度半音化的音乐,使其逐渐向现代音乐过渡。后期浪漫乐派的重要代表人弗朗克主要作品有《钢琴与小提琴A大调奏鸣曲》等;勃拉姆斯、布鲁克纳、柴可夫斯基主要作品有《第一钢琴协奏曲》、《弦乐小夜曲》、《天鹅湖》等;马勒主要作品有《第一巨人交响曲》等;雷格、理查德·施特劳斯主要作品有《莫扎特主题变奏曲》、《玫瑰骑士》等;西贝柳斯主要作品有《悲伤圆舞曲》等。

除作曲方面,浪漫派音乐在演奏方面也有很大发展,个性的表现不只是作曲的要素,对演奏家也渐渐成为必要的条件,其结果自然会考虑到演奏效果,演奏家发挥高度的演奏技巧,受到听众的热烈喝彩,其代表人物如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此外,当时的作曲家兼演奏家如李斯特、肖邦、维尼亚夫斯基等人,对改造发展演奏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二)名家介绍

肖邦(F.F.Chopin,1810─1849)

图2-3-3 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g小调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就已出名。肖邦39岁时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被誉为“钢琴诗人”。肖邦的主要作品包括:4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26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钢琴练习曲(包括《黑键》、《革命》)、3首钢琴奏鸣曲(包括《葬礼奏鸣曲》)、2首钢琴协奏曲、20首波洛涅兹舞曲、58首玛祖卡舞曲、17首圆舞曲、4首即兴曲、21首夜曲、2首幻想曲、摇篮曲、船歌,以及若干室内乐曲和歌曲。

以1831年为界,可以把肖邦的一生划分为两个时期,在祖国时期和在巴黎时期。在祖国时期,肖邦接触了不少具有进步意识的知识分子,他们对肖邦眼界的扩大、智力的发展、民族文化的认识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16岁后,肖邦在音乐学院学习,这期间他已经写下了不少作品,包括一首波洛涅兹舞曲、一首夜曲、一首变奏曲、一首圆舞曲、若干首玛祖卡舞曲等。1830年,肖邦完成了他早期最重要的两首作品:e小调和f小调钢琴协奏曲。之后,肖邦离开了祖国,前往巴黎。在前往巴黎的途中,他听到了华沙沦陷的消息,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心情极度悲痛,在这种心情下,他写下了著名的c小调钢琴练习曲《革命》。到达巴黎后的肖邦,接触了李斯特、舒曼、门德尔松、贝里尼、柏辽兹等艺术家,还有画家、文学家等,与这些人的交往,对肖邦在音乐风格的成熟上起了很大作用。1838-1845年,是肖邦创作生涯中最辉煌的7年,他的创作在艺术上达到了最后的成熟。

在肖邦的作品中,玛祖卡舞曲和波洛涅兹舞曲是最具有民族性的。玛祖卡这种题材来源于民间,本身为一种三拍子舞曲,但较快速,并且重音位置多变、不规则。波洛涅兹与玛祖卡不同,虽然同样来自波兰,但则出身宫廷,为贵族沙龙伴舞所用。而肖邦的波洛涅兹,则成为了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肖邦一生创作了20首波洛涅兹,其中最著名的是A大调《军队波洛涅兹》和bA大调《英雄波洛涅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