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音乐基础知识

一、音乐艺术欣赏概述

(一)音乐的概念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人们可以用它来抒发感情、寄托感情,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从声波上分析,它介于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表达人的情感。音乐对于社会具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它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

(二)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聆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愉悦和理性满足的活动。它以欣赏者的音乐审美经验为条件,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理解判断等。欣赏者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去体验、发现和判断音乐的艺术价值。由于这些心理活动在欣赏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能在欣赏者的心灵中构成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

通常情况下,人们将音乐欣赏分为三个阶段:

1.官能的欣赏。某种音乐刺激人的听觉器官,经由神经系统传达给大脑。这种感性的知觉,即初步的审美知觉,主要满足于悦耳、好听。这一阶段可以感到旋律动听,因而情感上有所触动,通过“跟着感觉走”,得到一定的艺术享受,此为音乐欣赏的感触阶段。这阶段的欣赏,不可贪多,要选择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名曲反复听赏,以增强对音乐的感性认识。

2.情感的欣赏。人对音乐作品在审美知觉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感状态,是对乐曲表现的基本感情有进一步的体验和把握。这阶段,音乐已能给欣赏者以较丰富的感受,激起人们潜藏着的内在感情,扣动人们的心弦;欣赏者能够懂得音乐不能直接“看到”或“触及”对象的特征,但通过联想,脑子里已有了相当活跃的音乐艺术形象。此属于音乐欣赏的感性阶段。

3.理智的欣赏。在较高的层次上对作品的音响、思想情感、表现意义等进行知识性、专业性的赏析,对音乐作品能够从整体上(内容、形式、作者、时代背景及各种音乐要素)得出有根据的审美评价,即对音乐作品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此为音乐欣赏的理智阶段。在此阶段,通过掌握乐曲表现出来的形式美、结构美,以及其表现手法和技巧的运用,了解历史背景和作者意图,进一步领会作品的内容;最后则是与音乐融为一体,产生强烈的共鸣。初看似乎已经完全沉醉在音乐之中,进入忘我境界,但又能自拔出来,用冷静的态度来鉴赏评价音乐的高低优劣,做到直感与理智并存、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音乐欣赏的理性阶段,给欣赏者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一个好的音乐欣赏者,要为学会“听”音乐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1.要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例如,学一点基本乐理,学会分辨出各种音色,理解一些乐器的特点,对各种音乐样式体裁有个初步认识,对一些名曲的历史背景及所表达的内容也需要有个简单的了解等。

2.要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正确理解。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通过演唱或演奏)为对象,因而对音乐作品的正确感受与理解就成为音乐欣赏理性阶段的首要问题。音乐的音响形式只不过是音乐结构的表层,欣赏者通过听觉从音乐中直接接触到的仅仅在这个表层,然而,想要进一步感受与理解音乐的感情内容和思想意境,还必须透过这个表层深入到音乐的里层。

音乐作品的结构层次与欣赏者心理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声——是指音乐音响及其艺术结构形式。

情——是指音乐所表现的感情。抒发感情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它还具有“神情兼备”和“情景交融”的特点。

意——是指音乐所表现的思想意境,是音乐结构的最里层。成功的音乐欣赏最终要深入到音乐的最里层——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生活意境之中。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音响感知到感情体验,想象联想到理解认识,这些主要的心理因素与声、情、意,彼此影响,相互作用。

3.要注意全面的艺术修养,要不断增加历史、文学和其他艺术方面的知识,这也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外有许多著名的标题音乐,其灵感来源常是文学、戏剧。例如,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就是根据莎士比亚原剧而作的,如果了解这部戏剧,就更能体会音乐的内容。又如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若能理解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在称帝前后的历史,那么通过贝多芬最初打算将这部交响曲奉献给他,人们在拿破仑称帝以后又愤然扯下乐谱封面的举动,就会懂得贝多芬心目中的英雄——拿破仑,是一个为法国人民推翻路易王朝专政,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英雄,是一个为了抵抗和粉碎欧洲“反法同盟”的民族英雄,而不是称帝以后,建立了军事独裁、扼杀革命和进步力量的个人野心家。这样就会理解贝多芬热爱人民、追求进步的思想,从而对乐曲的内容有深一步的领会。一个音乐欣赏者,特别要注意诗歌的修养。诗中有许多东西,既有又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诗意往往是与乐境相通的。有了赏诗的造诣,才能善于体会音乐的“弦外之音”。至于绘画和书法,更有着丰富的音乐内蕴,音乐也常常以诗歌、绘画,甚至书法艺术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19世纪以后,还出现了交响音诗、交响音画的样式。世界著名作曲家周文中的钢琴与长笛曲《草书》,就是对我国书法艺术的意译。自然,音乐欣赏的修养,也不能排除懂得舞蹈、雕塑的重要性。各门艺术反映现实和表现情感的方式尽管各异,其中又互有相通之处。关键是怎样去体会其中的精髓,融会贯通。我们的文化知识修养越丰富,对音乐欣赏就越有启发和帮助。